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有礼巴黎的乞丐并不同于中国的乞丐,他们不会以悲怜的形象来博取“顾客”的同情心,而且他们也不会用各种“易容术”来表现自己的境地如何悲惨。他们大多和一般的巴黎人一样过日子,虽然衣衫褴褛,但是没有一个人有可怜相,乞丐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或步骤而  相似文献   

2.
“狗仔队”一词,很多人并不感到陌生,他们有敏锐的职业嗅觉和行动,追逐明星大腕足迹随风而至,惯以“偷拍”猎取媒体所需要的图片或视频,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和娱乐市场。但有没有人想到过,如果把“间谍”般的镜头对准普通人或美好或浪漫的生活瞬涧,其市场商机如何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畅炎  申书 《人才开发》2000,(3):32-33
时下,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就象旧时的“贵族”,生活轻闲自在、不上班工作却有稳定的收入,他们是“日常工作看不见,发放工资就出现”,这些人长年不在本单位上班,有的专职在家做家务,有的整天在外到处闲逛。有的干脆干起别的行当,但工作单位照常发放工资,一分不少,编制、工资、组织关系正常保留在原单位,什么也不受影响。虽然人已去,但“名”还在,“饷”照吃。 职务变动 顺势而“挂”有少数同志在职务或工作岗位变动时,因对新的  相似文献   

4.
月薪职业阶层的职业活动相对比较稳定,因而工资可以每月发放和领取一次。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职业只能以“钟点工”、“临时工”、“应急工”、“季节工”和“局部时间”、“部分时间”的工作方式出现,从业人员的收入因而只能以小时来论定,有时也把时间折算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多少来确定收入多少,所谓的计件工薪。对时薪职业阶层又可以分为体力或技能型、知识或智力型两类。 体力或技能型时薪职业一般由知识水平较低、来自贫困落后地区的人担当,这些职业包括:进城凭力气挣钱的农民“棒棒军”、保姆、护工、奶妈、清洁工、搬运工、服务员、计件工等等。一般说来,这些职业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赚的钱要比月薪职业阶层的人平均时薪要高,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往往繁重、脏和危险,雇用方不必承担劳保福利费用,因而会付出较高报酬。但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工作不稳定,收入也不能完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5.
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6.
企业中总有一些不适应现有岗位的员工或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有一些知识、能力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员工,如何对待这部分员工 ?这是许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及经理们所面临的棘手的问题。   一、企业对待不适合岗位的员工 应坚持的原则   (一 )依然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来对待不适合岗位的员工。如果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造就人,那么对待不适合岗位的员工就更应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因为他们比任何员工更需要理解、关心、帮助和造就。这正是企业导入“…  相似文献   

7.
“顽皮鬼”不一定都成坏孩子 传统的教育最看重“乖孩子”的培养。一个幼童只要行为稍有点偏离预定的“听话”之道.那十之八九会遭到父母或长辈的训斥。可事实上孩子们的“顽皮”或“行为怪异”常常与某种独创性格相联系。 心理学的研究早就告诉我们.富独创性格的人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征:他可能不被现存生活模式所束缚.而会极力挣脱各种桎梏:他会有一种旺盛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更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冲动性:他那对事物的广泛兴趣使得他不可能按部就班行事.问题越富有刺激性.对他来说.就越充满迎接挑战的勇气;但他并不是一无所好.一旦他自已作出了选择.往往就会以满腔的热忱和缜密的心思专注于它。 或许正是因上述特征的存在.富独创性格的人所表现出和一些特殊行为方式通常会被一般人视作是“怪僻的个性”。既已如此.他们在未成“大才”前.就  相似文献   

8.
对于“喜团聚,好饕餮”的中国人来说,出门在外,亲人和美食永远是心底最大的惦念。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5000万华人华侨,这个庞大的数字构成了中国的“海外军团”。他们中有努力求学的留学生,有尽心工作的白领,有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家庭主妇,也有辛苦谋生的技术工人。这些人可能巳经成为当地居民的一分子,也可能即将回到日日思念的祖国,或准备继续向另一个国家出发。  相似文献   

9.
袁圆 《人才瞭望》2013,(11):104-104
生活中有一些人处世圆滑,被形容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为了变通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一时一事,所以圆滑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人所接受的。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已经来临,“独生子女”一代加入中国的就业市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中国现在有将近13亿人口;人口多是中国的现实。就业成为中国目前很严峻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又面临一群新的特殊的群体的加入──“独生子女”一代。比之其父辈以及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他们这一代人又有着自己的独特经历和性格: 1.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几乎都是在“文革”后期及以后出生的,他们没有经历过动荡的政治运动和艰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创业的中国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归派”渐成规模,国内各界对归国学子创业给予很大的关注,吸引留学生回归的新政策层出不穷,留学生创业园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素质不断提升,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也频频报道“海归派”创业成功人士。然而,对那些留学未归在异国创业的留学生研究者很少。本文以留美创业的我国留学生为例,分析这些异国创业者的背景、现状以及他们对中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梅雪 《人才开发》2001,(4):32-32
现代人事管理中存在一个让人习以为常的怪现象——“专而优则仕”。即用“做官”或“升官”来吸引、奖励、提升有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让他们专职或兼职地担任行政职务。单位认为此举是对人才的重用,而人才也视之为自身价值的体现。然而殊不知,在这种单位与人才双方都满意的表象背后。隐藏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奇在日本     
爱起“脏名”不脸红与华夏文化血脉相连的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使用望文生义的汉字,但日本人对汉字的理解却与中国人遇然不同。尤其日本人所钟爱的一些地名和人名,在中国人看来已不仅仅是难以启齿,有失大雅,甚至“脏”得出奇,令人瞠目!随便翻开一张日本地图,“竹家”、“大家”、“户家”等以“家”字为内容的地名随处可见,而在汉语中,家者,坟也,是一个极不吉利的字眼,而日本人却没有半点生活在“坟墓”中的意思。更有甚者,有不少日本人干脆就姓“大家”、“竹家”,处之泰然自若。不是还有日本人姓“犬家”的吗?这对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有不少古怪民族,他们的奇异行为和反常生活,每每令人惊愕不已。位于南美洲的巴拉克,最近就发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猪人族”,那里的人不但喜欢将鼻子拉长仿如猪鼻,甚至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朱玲,我所见过的最富人文主义精神的女经济学家,生于1951年,81年以政治经济学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88年在德国霍恩海姆(Hohenheim)大学获农业经济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扶贫办公室顾问。代表作为《中国乡村改革和农民收入》(英国麦克米伦公司1991年版)、《以工代赈与缓解贫困》(与人合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l年版)。据联合国统计,在发展中国家,约有10.3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这些人是全球范围内一个沉默的少数群体。“我关心他们,正因为他们是社会上最脆弱的人群。”朱玲这样…  相似文献   

16.
只说事实     
美国洛杉矶电视台曾经有一个名叫“法网”的节目,节目中的一位主持人因为一句台词——“只说事实”而出了名。每次当他采访一个人,对方将要开始把他或她的故事讲出来时,这位主持人都会提醒他们:“只说事实。”韦伯探长知道,当人们讲述一件事时,他们总是习惯把自己的理解加进事实中。一件事情的事实不会发生变化,但讲故事的人不同,对事件的看法不同,讲述的方式也会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北京这个现代而又古老的都市成了淘金者的宝地,同时也成了寻梦者的乐园。在世纪末紧锣密鼓逼人的生活节奏中,跑道上的人们好像渐渐忘却了八、九十年代之交时的那种迷惘和浮躁,为了活,人们变得更为务实和理性。 但有这样一个到京城来寻天堂的特殊群落,似乎已偏离了这一轨道;他们或是千里迢迢只身来京,或是家在北京而另辟居所,不为做生意不为打工更不为探亲旅游;他们采取的是一种抛家舍业的生活方式和遗世独立的生活态度,踌躇满志地把自己的身心供奉给人类的音乐、绘画或文学艺术,而他们生活条件却只是最低限的生存。他们是真正为艺术而高呼“一无所有”的新人类。他们绝大多数人除了随身行李、乐器或画具或稿纸便一无所有。他们在这个时时充满诱惑处处铺满金钱的大都市一隅游心于物外,成为十足的物质贫民,精神贵族。或许是“有朝一日的成功”在时时诱惑着他们,亦或是应了弗洛伊德的那句哲言:艺术家是介乎常人与精神病患者之间的一种人,他们沉迷于追求艺术过程中的快乐而无以自拔?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今社会中有这样一个人群,在人们眼中他们的外表“包装”得令人诧异:夸张的造型、怪异的服饰。但是他们的内心隐约中还充斥着理想与激情,他们的行为是那么特立独行,他们的价值观似乎也不被长辈们所理解和接受。对于他们来说,仿佛一切没有什么不可能。这让家长们,以及学校和社会对他们“另眼相看”,并一度感到无所适从。渐渐地,人们便以新新人类来称呼他们。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可以说,是这个商业化的社会用现代科技手段塑造了这样一批人。  相似文献   

19.
胡铨(1102-1180)是庐陵人,即今天的江西吉安.庐陵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厚重之地,两宋三百余年,从这里走出的槃槃大才一个接一个,或名臣,或名相,或名将,或名儒.其中名望最大者六人,分别是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文天祥.他们去世后,因为生前贡献卓越,都被朝廷追加了荣耀极高的谥号,欧阳修为“文忠”,杨邦乂“忠襄”,胡铨“忠简”,周必大“文忠”,杨万里“文节”,文天祥后被明代追谥“忠烈”,合为庐陵“五忠一节”.  相似文献   

20.
郁喆隽 《人才瞭望》2016,(11):84-84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不少大屠杀的幸存者在“二战”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养成了奇怪的“习惯”--即便市场上商品并不短缺,也要往冰箱里塞满食物。很多食物储藏久了就会过期甚至变质,但他们宁可把食物扔掉,也绝不能容忍缺少吃的东西。对这些当事人而言,饥饿的记忆是如此刻骨铭心,他们再也不能也不想挨饿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生活状态可以迅速地发生改变,但心态的改变是有延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