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对待新毕业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燕 《人才瞭望》2003,(11):49-5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资本的竞争往往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是用人单位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录用一般都采取试用制,试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一般有专人负责管理和考核。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够通过试用期选拔到满意的优秀毕业生,但每到年底之前,都会有些学生愤而辞职去考研,或者被单位解聘,重新加入“求职大军”,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忍耐与困惑中徘徊,不仅使大学生遭遇挫折,影响到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对用人单位也是一种损失。对新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各种媒体的招聘启事和市场内电子屏幕招聘信息上,用人单位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招聘人员往往都规定这样一个条件:“有×年以上工作经验”。这就将许多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大中专和职校毕业生拒之门外。其实,用人单位这一招聘条件有点绝对化了,招聘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今的人才市场已经完全是一种买方市场,毕业生的“自主择业”倒成了一种“不由自主”的择业,因此毕业生只有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用人单位择人的标准,检验自己,主动出击,才能有的放矢,增加一分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据3月14日的《大众日报》报道:为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搞好毕业生的“促销”,最近,青岛大学推出了毕业生就业先过“诚信关”的新举措。许多用人单位对青岛大学的这种诚信育人的做法十分赞赏。 近年来,有些大中专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时,由于学校管理不严,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在求职材料中过分包装美化自己,弄虚作假,制造假材料,欺骗用人单位,有的学校片面强调就业率,甚至对造假求职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管不问,这样就使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求职材料的可信度产生怀疑,反而影响了对人才的需求。据《人民日报》报道,有人从用人单位得知,在某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下岗职工或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虽然也多次往返于各个人才市场,也许参加过无数的招聘会,或许还参加过一些单位的面试,但始终没能找到一个合适满意的职位,于是,有些人只好先在某个单位“干着”,等有机会再寻求新的职位。也有些人开始怀疑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甚至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们缺乏正确的求职方式。要成功择业,首先要了解用人单位究竟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从报刊上刊登的招聘启事和笔者接触的一些单位来看,他们对人才的需求一般都表现为三类:一是经营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中专毕业生毕业时间的日趋临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阶段也如期而至。就业协议作为一种法律性文书,是有其严肃性的,但近年来,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放,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空间都不断增大,违反就业协议约定另作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杨浦区人事局积极支持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与区电视中专联手对全日制中专毕业生就业进入人才市场,探索中专毕业生就业迈出新路子。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毕业生找到了满意的单位,三年来,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近几年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应届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择业竞争激烈,杨浦区人事局领导十分重视中专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开展了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试点。杨浦区人才开发调节中心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让毕业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自我推荐、张榜学习成绩,开展各种专业技术表演、比赛,让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以择优选才。用人单位向学生介绍单位情  相似文献   

8.
瞄准需求学技能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只要大学毕业生主动适应市场及用人单位需求,多学习和掌握一门技能,就有可能变失业为就业。这是因为,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对坐办公室搞管理、搞研究设计的人才需求毕竟数量有限,而大量的是需要实际操作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但高等院校注意培养的是管理型、研究设计型人才,扩招后培养与需求不匹配,有的地方已出现找一个技师比找9个研究生难,技校毕业生比大学毕业生就业容易的情况。对此,大学毕业生如能认清就业形势,分析市场就业现状,正视自己,调整自己,多学习和掌握一门技能,就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双向选择招聘用人机制的实施,为毕业生就业和企事业单位选聘人才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双选招聘制度的不尽完善和其他消极社会因素的影响,有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存在着某些误区,主要表现有五重五轻: 一是重智轻德。有些用人单位在选拔毕业生时只注重考察其学业成绩、外语水平和研究成果,而不太注意毕业生  相似文献   

10.
在就业大潮汹涌的今天,考试往往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先对毕业生就业型考试状况进行评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原因,最后阐述完善考试服务,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参加人才市场就像赶大集,人如潮涌,人声鼎沸。在人山人海中,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双向选择,实际上成了求职者向用人单位投送自荐材料的单一流程,自荐材料往往成为用人单位现场遴选人才的惟一途径。而今,毕业生招聘“连锁经营”给岁末年初如火如荼的人才市场捎来了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
政策问答     
政策问答单位如何办理大中专毕业生人事代理?■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单位到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按如下程序办理大中专毕业生人事代理。1用人单位签订毕业生接收协议,应是本单位工作急需人员,并具备集体户口、食宿等条件。2用才单位应与省人才交流中心签订人事代...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又是大学毕业分配时,每年的这个季节,对于寒窗苦读了十几载的学子们来说,是最紧张忙碌的时候,因为他们就要走向社会了。在充满憧憬与惶恐的同时,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能找到一个“我爱你,你也爱我”的单位了。当然,仅靠大学生自己是不够的,还要有社会各个相关方面的努力。国家人事部强调“要引导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择业”,一些企业争夺人才也直奔高校……高校人才资源是富矿,看来,建立高校人才市场,科学引导毕业生择业,已成为一种可能。大学生就业币场是大学生找工作、用人单位选人才的场所,是毕业生就业所涉及的各…  相似文献   

14.
赵琛 《人才瞭望》2013,(9):44-45
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看重工作经验,不实习难找工作;另一方面是实习生正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廉价"试用品".这是当下许多在校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面临的两难处境.专家提醒,实习时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维护自身权益. 刚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届毕业生乔然冉即将成为一名网站编辑,"企业都看重实际工作经验,现在能获得这份工作也得益于我去年在门户网站的实习经历,没有工作经验的话简历都难通过".实习让他顺利实现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李元卿 《人才开发》2001,(11):43-43
据报纸报道,不久前山东青岛的一所大学率先在全国推出“人才招回”措施。他们向用人单位郑重承诺,如果认为该校毕业生不称职或不满意的,可以实行“人才招回”,退回学校经“回炉”后,再返回单位工作。实行“人才招回”制度无疑是一项创举,令国人耳目一新,受到许多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高度评价。据了解,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实行  相似文献   

16.
陈雪云 《人才瞭望》2017,(2):158-159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是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德、智、体等各方面发展情况的真实反映和原始记录,是反映该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依据,也是用人单位了解和正确使用毕业生的重要依据.但从目前社会的加速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不注重自身人事档案的管理,如何做好目前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当下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日前,阜宁县人民政府出台了99年毕业生就业政策,对部分毕业生实行“保底”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多渠道择业和自主创业,并严禁用人单位向毕业生收取费用,从而给广大毕业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该县规定:凡国家普通计划招收的统配生、优等生、特困生,通过人才市场“双选”未落实单位的,由人事部门下达计划,指令性派遣到有关主管部门落实就业单位。对到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国营经济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由县人才中心实行人事代理,保留原身份不变,工龄连续计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规定,各用人单位对接收的…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万民 《人才开发》2002,(11):36-3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用人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已经成为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择优录用和可供选择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大学毕业生的市场竞争意识,适应了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1999年开始,我国连续三年大幅度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19.
于杰  王进 《人才开发》2000,(10):36-37
供需见面洽谈会上,场内人如潮涌,洽谈热烈;场终人散,学子们却是喊“难”声一片。自荐材料倒是投了不少,真正与单位签定聘约被单位录用的往往是极少数。难道就业就是如此之难? 供需矛盾、用人单位的挑剔等是造成就业难的客观原因,然而毕业生自身的不足是导致其在择业中落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明确选择保安服务业务外包的目的(一)降低人工成本用人单位只需要按照保安公司提供的外保数量支付一揽子的费用即可,不需要再向外保提供其它工资福利待遇。而按人头支付给保安公司的费用往往只占用人单位自己招募保安的人工成本的50%以下.可以为用人单位节约人工成本.如保安数量较大.降低的数量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