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在位23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明君英主。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依靠整个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管理国家,这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马...  相似文献   

2.
关于唐太宗,学术界讨论颇多,普遍认为“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贞观时期是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也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为什么会出现唐太宗这样一位不同凡响的封建帝王呢?除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以后,不允许出现暴君和“坏皇帝”这样带有共性规律的时代原因外,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有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皇帝,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23年,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是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最为突出的太平盛世,也是最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概括地讲就是:“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马牛布野”,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其"德治"思想的历史渊源主要来自于懦家传统"德治"思想的熏陶、历史经济的影响和随朝亡国之教训.其"德治"思想的治国实践主要体现在"正身修德"、"国以人为本"以及澄清吏治、开明的民族政策等几方面.唐太宗在"德治"的同时,也主张法治,他将德治思想与法治思想互相融合,成为基主要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封建皇帝。他统治唐朝期间的“贞观之治”,被作为由乱至治的典范而载入史册。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是人所熟知的。但迄今为止,他只被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来评述。对他的思想,却还缺乏开掘和研究。其实,唐太宗也堪称为一位思想家。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唐太宗不正是这样的一位思想代表吗?虽然他留下的著作不多,这与他生前不主张人家编他的文集有关。但从现有的著作及记载他言行的史书中,其思想已得到了应有的  相似文献   

6.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即位初册封的,也是唐太宗所册封的唯一的一位皇后。唐初开创“贞观之治”,无可否认主要是一代明君唐太宗的任贤纳谏,顺应时代潮流,采取措施得当。但也得力于长孙皇后有力的配合与协助,在开创“贞观之治”中,长孙皇后也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长孙皇后是一位有见解、识大体的女性,与唐太宗的政治思想十分合拍,志同道合,是唐太宗的贤内助,她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作为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极盛的局面;在文学上,他又以特有的个人风度,从治国思想、文化视野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对唐初诗歌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距盛唐还有一百多年,但唐太宗依然拥有着盛唐开创者和盛唐气象开拓人的双重身份,一手酝酿出有唐一代蓬勃自信的昂扬心态。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统治时期(公元627—64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最著名的“治世”,也是封建法制最健全的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最成熟的法典、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唐律》,就在那时制定的.那时,司法制度比较完备,执法也颇为严格.这固然应该从当时封建经济和政治的高度发展来作解释,但是也不可忽略法律思想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统治阶级总结历代法制实践的经验,都要通过法律思想而体现在法律制度中.唐太宗时期的法律思想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这里,仅就个人接触到的材料,从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和立法、理狱、量刑的原则等方面,作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刘兰生,张学军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所统治的“贞观”时期,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有名的“治世”.他耳闻目睹了杨隋短命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亲自参加了推翻暴隋的斗争,深知创业艰辛,更知守成...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政治上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二十三年,革新并推行一系列政治制度,任贤纳谏,巩固国防,发展经济,使社会得以繁荣安定,被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文韬武略都堪称雄才。他爱书法,尤爱“二王”,对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都有  相似文献   

11.
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到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治国方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作一点探讨,对于我们今天的用人任事似有种益。一、广延人才,公正用人唐王朝建立于隋朝末年的乱世基础之上,唐大宗以一个封建政治家的恢宏气度,博大胸怀,不分门户,不计亲疏,招贤纳士,广延人才,公平待人,公正用人,唯才是举,为我所用,为贞观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础,使大唐帝国的巩固和发展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贞观…  相似文献   

12.
李世民史称唐太宗,公元627—649年在位。唐太宗是一个杀亲攘位的帝王,但与许多君主相比,他卓越的优长是时常借鉴隋亡的历史教训,从谏如流,建章立制,发奋图治,重视生产与民生,创造了非凡的政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贞观之治”,他以“德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其政绩一样多为后世所称道,甚至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在德治还是法治的问题上,李世民注重德治,又不放弃法治“德乃兴国之基”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调。从尧舜禹开创德政的辉煌政绩,经商汤、周文武二王和周公,到孔孟在理论上论…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人们自然会想到魏征.魏征,字玄成,河北钜鹿人,后徙河南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生于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大成元年),死于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享年六十四岁.魏征对唐代的政治多所献替,功勋卓卓.他提出的“偃武修文”政治主张,对贞观时期的政治生活和唐代社会的发展、繁荣起了重大作用.魏征不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伟大政治家,他的历史功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封建王朝。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其当时的高度文明甚至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令人瞩目的一大世界强国。正所谓“国大而政大”,提到唐朝的辉煌,就不能不提及一代杰出帝王唐太宗李世民,他的“为君之道”,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推崇。唐太宗为君之道的一大亮色就是能够虚心纳谏,在这方面堪称封建帝王的典范。虽贵为君主,但深知自己绝非完人,唐太宗曾对大臣萧王禹说过:“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得到好弓几十张,自以为再不会有更好的弓了,近来拿…  相似文献   

15.
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 ,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唐太宗的“诚信”思想及其实践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他看来 ,“诚信”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诚信”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前提 ;2 .“诚信”是“广德”的重要方式 ;3.“以诚信为治” ;4 .“诚信”胜过十万雄师 ;5 .“诚信”能够约束战争 ;6 .“诚信”能够调解民族矛盾 ;7.“法”为“大信”。在具体实践中 ,唐太宗特别强调和重视以“诚信”对待天下 ,以“诚信”对待群臣 ,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 ,以“诚信”对待百姓 ,甚至以“诚信”对待自己的仇敌。唐太宗的“诚信”思想 ,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 ,在贞观年间形成了弘扬诚信和实践诚信的浓厚氛围 ,一批重要大臣和武将 ,或对诚信问题进行过比较系统的论述 ,或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努力践履“诚信”思想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另一方面 ,贞观之后尤其是唐后期的君臣以及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关于“诚信”问题的言论 ,都明显带有唐太宗“诚信”思想的印迹。当然 ,在处理有关问题上 ,唐太宗也常有失信行为 ,而且也总是为自己的失信行为加以辩解。  相似文献   

16.
论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本名瞾(唐中宗时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故史称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她的父亲武士彟,原是太原地区的木材商人。隋末时参予了李渊的军队,到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起李唐王朝以后,武士彟也成了唐王朝的功臣,做过利州都督及工部尚书等官。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被唐太宗选入宫中,立为“才人”。唐太宗死后,被迫入感业寺为尼。公元六五○年,唐高宗再度接她入宫,立为“昭仪”。六五五年,被立为皇后,开始参予朝政。公元六八三年,唐高宗死,中宗继位,武则天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六九○,她改国号为“周”,自称“神圣皇帝”。到七○五年病死,享年八十二岁。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在他统治期间,从安人宁国、锐意改革、知人善用、纳谏改过等四方面着手发展经济,加强统治,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展示了一个封建帝王的领导谋略,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李世民领导谋略的分析,以期为当今执政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在位期间赦宥比较慎重,赦宥的次数不多且都赦出有因。唐太宗突出的慎赦思想同他高度的史鉴意识,自觉的法律意识,制法、守法、执法的思想相关,由此确立的完善严格的法律制度和由此形成的整个社会普遍的守法背景,也是太宗期间赦宥较少的深层原因。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犯罪率的下降也是赦宥减少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魏征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诤臣。他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对唐太宗有深刻影响,成为唐太宗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为了尽快医治隋束战乱所造成的创伤,使新建文的唐王朝政权得以巩固,他向唐太宗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意见和建议,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官”与贞观之治沙宪如治国不可无法,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强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的健全。唐太宗贞观时期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盛世”,也是与建立了完备的封建法制分不开的。治国之本在于依法治民,但其关键则在于依法“治官”。官良则民治,民治则国安。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