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文学史上,天才与悲剧往往有着不解之缘。他们生前受到命运的捉弄,死后还遭到世俗的非议。李渔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可以说,李渔是矛盾的集合体,或者说是集多种矛盾于一体的特殊人物。在那个时代,他竟可说成是个“异类”,且“人以俳优目之”:出身商贾家庭而非簪缨世家的门第,携女乐游缙绅之间享受生活,行不当时,纵情声色,命定为“真士林所不齿”,自然被斥之于文人之外。而另一方面,李渔多才、多艺、多产,其文学创作众体兼备,内容庞杂,无疑又是个特立独行而又成就斐然的文人。 相似文献
2.
消解中国悲剧精神的不是真正的大团圆现象 ,而是文艺的命定神话。这种命定神话是虚假意识形态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消解中国悲剧精神的不是真正的大团圆现象,而是文艺的命定神话。这种命定神话是虚假意识形态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孙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之一,其大部分剧作都反映了一种悲剧精神.首先,他的剧作中揭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其次,在他剧作中的悲剧人物都有一种命定的观念;再次,即使主人公也信奉命运,但他们乔身上仍有一种强烈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的复杂与矛盾是永远探索不尽的。许地山精神领域里的诸多矛盾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宗教理想于严酷现实中的失落。面对世事维艰、人生苦味,许地山难以承受,只得在现实之外寻找一片精神家园,以寄托他的宗教理想,拯救失重的心灵,结果仍不免失落与迷惘。这种痛苦的体验在作品中多有表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许地山的成长历程及他生活的特定时代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张惠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58-61
新月派文人向往着西方的民主自由,讲求的是绅士的风度和做派;但同时其思想内核又摆脱不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思想的复杂性折射在他们看待现实的眼光和态度中。从新月派文人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到新月派文人对现实矛盾解析的有失肤浅和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7.
平啸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6)
社会批评方法在文学史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入20世纪后,在文学史的批评中先后出现了经济形态型、政治形态型和社会功能型等几大类型。近年来,文学史批评呈现出多元化的势态。在与其他批评方法结合的过程中,社会批评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在文学史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封金珂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
辛格的戏剧,在现实主义描述的基础上,赋予作品总体上的象征意义,运用幻想的喜剧形式表达现实的悲剧核心.这一独特的手法体现了超绝现实中的狂欢,实现了幻想与现实的艺术对话,美与现实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徐凯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1):30-33
在爱情婚姻上的重欲轻情,对现实矛盾和人类真情的虚化,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解构,是李渔小说喜剧化的内在精神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影响了他的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10.
华汀汀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6):99-101
本文以父女关系为独特的视角 ,比较分析了中外文学大师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关汉卿、汤显祖作品中对父女关系不和谐描写 ,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揭示了他们对伦理道德、人性善恶以及社会关系深刻而精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骆兵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2-97
戏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视戏曲为“小道”、“末技”,常常依仗国家意志和法律手段对戏曲动辄排斥或者禁毁,使得戏曲难以登阶入室,跻身文学艺术大家庭的殿堂。自宋代以来,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为戏曲呐喊、正名。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绵延不绝。其中,明末清初的李渔是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中的典型事例。李渔克服“穷骨”、“恶岁”、“砚田糊口”的生存困境,敢于直面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为戏曲身份认同矢志不渝地贡献了毕生精力。古代戏曲身份认同为近世王国维为戏曲正名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李海燕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2):78-79,114
曹操在文格与人格上存在以下矛盾:关心民瘼与滥杀无辜、重才惜才与妒才杀才、讲求忠义与怀有二心、讲求仁孝俭让与狡诈凶残等。文化的积淀、苦难的社会现实、特殊的政治角色及对文学的自觉运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等是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渔学识渊博,一生著述甚丰,包括戏曲、小说、诗文、随笔等,在明清文坛堪称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大名士。他以曲家名世,可与孔尚任、洪异并列为清代戏曲的代表人物;所创作戏曲据载有“内外八种”和“前后八种”,共计十六种;这些戏曲结构精巧,关目灵动,适合舞台搬演,历来备受推崇。李渔的小说成就亦不容忽视,构思精巧,语言诙谐,反映社会生活面也较广,孙楷第先生称之“差不多都是戛戛独造,不拾他人牙慧之作”,“篇篇有篇篇的境界风趣,绝无重复相似的毛病”。 相似文献
14.
邓晓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70-76
古希腊悲剧的内容以歌颂神灵和讲述古代传奇故事为主.由于古希腊人把丰富的想象力与人文精神融入悲剧,才使其所崇奉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得以展现.然而,如同所有上层建筑一样,希腊悲剧也离不了为其奠定成功之塔的社会经济、文化与历史的基础,不可避免地打上该时代的烙印.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悲剧的产生、发展和剧情的考察分析,揭示其理想与历史现实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朱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40-142,166
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在当前高校扩招的大环境下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大学生社团的建设能有效的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并通过社团来向其他学生输入正能量。然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社团建设却存在不少的问题,如老师资源较少,社团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筹资方式较差等。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因素,从分析这些因素出发,进一步解析相应的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完善的建议,希望为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和突围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陈翱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
针对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群体的协作力;创新研究生党员的培养模式和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与研究生专业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重视研究生党支部干部的管理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论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广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10-114
网络化带来了人们现实生存的虚拟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导引出人类从未体验过的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正潜在地改变着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由此便引发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反观这一社会现象,揭示虚拟与现实矛盾中的和谐关系,使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现实问题研究的理性升华,促进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在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罗惜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3):61-63
小说《蜗居》展现了令人唏嘘的人间百态,也塑造了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郭海藻的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残酷的现实让她挣扎在人性善恶的边缘,强烈的物欲与情欲以及精神世界的迷失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享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Z1):107-109
《颓败线的颤动》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是非常独特的一篇。无论是其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思维方式的展现都有其鲜明之处,特别是对照与对立并举的运用。这种手法和思维的运用对于表现整篇散文诗的矛盾主题——牺牲与杀戮、绝望与抗战,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张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162-164
作为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作家,哈代在模仿古典悲剧时,对传统的悲剧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以便更好地表情达意.若从<苔丝>中的悲剧主人公、悲剧结构和悲剧语言三方面对其悲剧形式加以探讨,就会发现这种悲剧与古典悲剧形式看似矛盾与不协调之处,正是哈代现代主义悲剧形式的独特性与独创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