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不仅没有将生态道德责任置于自由意志基础上,反而还使人丧失了自由意志。传统的伦理学主要局限于人与人关系之间,作为其哲学基础的自由意志与自然世界无涉。生态伦理学则是探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作为生态道德责任生成基础的自由意志必然与自然相关。与自然相关的自由意志是一种生态自由意志。正是生态自由意志的确认,才能使生态伦理的存在具有道德合法性与生态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抗日边区婚姻立法,在中国婚姻立法史上虽为短暂的一瞬,但却承载着破除封建婚姻家庭制度、移风易俗、创建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支持抗战的作用,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其内蕴的自由意志,在于实现自由价值表达、自由权利选择、自由责任承担;其内蕴的道德责任,在于倡导男女平等、力主人格独立、维护民族大义。抗日边区婚姻立法通过对自由意志的表达与实践,达致对道德责任的承担与追求,进而实现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意志的绝对自由对于康德哲学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也是使其得以从纯粹理性进展到实践理性的关键概念.通过剥离人类自由意志中的经验性成分,区分只对特定主体的意志有效的主观"准则"和对所有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有效的客观"法则",康德对实践理性、道德与宗教的论述,得以超越近代以前的神学与哲学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争论,并将基督教神学所倡导的罪感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由道德宗教所倡导的有尊严的谦卑意识.  相似文献   

4.
以隐喻方法为切入点,从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的关系着手,对生态伦理确立的理论基础进行学理阐释.生态伦理的道德"应该"是对人之自由意志的一种约束和限定,同时,生态伦理"应该"的落实既以人为裁体,又是对人类利益的伦理保护.  相似文献   

5.
自由意志是哲理法学派采取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理性进行纯化而得出的概念。其理论旨趣在于发现一种类似于自然法则的道德法则,寻找人们的行为所必然依循的自由规律,从而创建一种能够像物理学等科学一样精准的道德学说。因此,自由意志是纯粹理性制定法则并依循法则而行动的能力。也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才可以说意志是完全自由的。  相似文献   

6.
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由此派生出三种表达方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我立法,使得行动主体具有了人格的尊严,并激发起"敬重"的道德情感,并最终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确立了自由意志在人类道德行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黑格尔看来,道德作为"主观意志的法"和"自由意志的内在定在",本质上是将自身作为他物的远距离反思.因而,只有与内在的善和外在的现存世界相互对待的自我反思着的自由意志才能称之为道德.就其过程而言,道德乃是"向善"和善现实化自身的辩证运动,善及其实现既是道德的"他物",更是道德的"应当",亦即道德所希求的目的.这不仅表明道德处于自由意志的"应然"而非"必然"阶段,而且凸显了其向伦理推进的独特内在超越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影《画皮Ⅱ》是关于皮相与心相(身体与精神)如何权重的爱情伦理叙事,通过对男主人公霍心弃有心相而无皮相的公主、迷上了有皮相而无心相的狐妖的剖析,揭示现实婚姻与爱情抉择中存在的伦理危机——“身体优先”与“意志逊位”,并指出其根源在于当下中国身体主体性已经沦为无条件的“感官至上”、“声色至上”,人作为主体必需的理性、自由意志与道德维度被搁置或摒弃,指出唯有建立于意志、灵魂、心灵的爱情才能扭转爱情“空心化”所导致的幸福匮乏.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在伦理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包含着两个基本思想:①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由他的人格特征所决定的,而人格又是由其童年时期的各种复杂经历决定的,因而一个人在道德情景中的行为选择,并没有多少“自由意志”可言。②在人格的各种因素中,理性的力量十分微弱,起支配作用的力量是非理性的本我和超我。上述思想,对伦理学中崇尚自由意志和理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伦理学必须接受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10.
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以自由为基石,强调理性本身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在理性被工具化的启蒙时代凸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是其思想体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康德认为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与其它非理性存在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基于自由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的存在以及相应的道德责任的追究是人的尊严的体现。所以,人的尊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普遍立法,人是目的和意志自律。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应该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目前考虑两者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解法十分繁琐,主要原因是控制方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同时流体流动边界并非恒定不变。为了简化计算,利用油藏压力分布近似表达式,研究得到同时考虑这2个因素的低速非线性不稳定渗流压力分布特征;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利用牛顿迭代方法计算得到了定产量、变产量和定流压生产情况下动边界运动规律以及井产量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增加了地层的渗流阻力,介质变形削弱了近井地带地层的导流能力,使得地层能量不易被释放出来,两者均增大了油藏的开发难度。  相似文献   

12.
叔本华哲学中的“意志”是存在世界及人的本质所在,“意志”是在根据律之外的、高于人的理性的东西。它决定世界的表象,是世界的推动力量。而这个意志又是自由的、万能的。意志自由不在人的个别行动中,它只存在于存在本身,它要经由人的“自我意识”、“看透个体化原理”之后,归“无”、入“禅”,才能达到那个超验的、绝对的存在本身。而这正是与作为东方智慧的佛教禅宗的自在独立的精神本体相沟通的。  相似文献   

13.
以打印遗嘱为例,探讨形式瑕疵遗嘱的效力。在法解释学角度下,无法得出形式瑕疵遗嘱当然无效的结论。在遗嘱形式缓和主义趋势下,应严格区分遗嘱的形式要件与实质要素,当二者发生冲突时,遗嘱人的内心真意具有优先保护的效力。我国《民法典》第1134条至第1139条作为不完全规范,存在解释的空间。针对不同形式瑕疵的遗嘱,在能够认定遗嘱人内心真意的情况下应认定有效。  相似文献   

14.
作为康德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意志被认为是道德行为形成的前提,是人约束自身,为自身立法的内在根据。没有自由意志,就不可能形成自愿自觉遵守规范的道德意识。康德正是通过自由意志为自身行为立法,在实践理性的指导下追求作为至善的善良意志,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普遍遵守的道德律,产生符合人自身的道德自律的行为,使真实的自由成为可能。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及其自律行为的道德生成,扭转了功利主义利益至上的社会风气,为人们生活中的自主选择,规范自身的行为,确立现代道德价值体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哲学史中,自由意志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它起源于古希腊时期。那时对意志自由思想的探索尚处在朦胧阶段,哲学家们并未对该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只有一些简单粗糙的规定散见于不同哲学派别的学说中,但正是这些粗陋的规定,为整个西方意志自由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姓不再兴”和“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是东周时代最流行的两条预言 ,它们相互为用 ,影响了一代人心和政治。本文探其源而析其用 ,从两条预言的流变看人心向背 ,国运兴衰 ,说明天命即民命 ,人心即天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17.
社会异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异化是违背自己意志而屈从社会意志的行为。社会异化的正价值只能是暂时的、局部的、非根本的 ;而负价值必定是长远的、全局的、根本的。创造法治、民主、人权的社会 ,是消除社会异化的客观条件 ;培养强烈追求自我实现的个人 ,则是消除社会异化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8.
信用最初是在道德教化层面上使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交换的日益复杂,信用这一侧重道德价值的概念逐渐被吸收到民事法律当中,并衍生出诚实信用原则。我国现行民事立法虽然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但还必须加强对这一原则的价值性和规范性解释,应该合理限制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其更好地调整民事关系和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