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意志自由”历来是哲学、伦理学中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赞成意志自由的哲学家的一个重要依据是 ,人有意志自由是因为人有理性 ,因此 ,人可以不像动物那样受生理需要 ,欲望和情感等因素的摆布 ,而是能依靠其理性的能力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本文通过对理性与价值的概念 ,以及人的价值取向等问题的考察分析 ,指出人的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是由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而价值和价值取向又根源于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理性的真正功能在于演绎推理和认识经验世界的因果关系。但理性不产生需要 ,因而从理性中不能产生价值。在人的价值选择中 ,理性只是一种为人的生物性需要服务的功能 ,其作用主要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因此 ,在理解人类行为和价值选择的问题上 ,我们必须相当谨慎地看待理性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到 ,理性在人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中只具有辅助性功能 ,而不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抽象法”篇确认了自由意志与相应的实在事物的统,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包括所有权、契约以及不法与犯罪。从认识系统和逻辑发展的过程来看,这一阶段的认识是自由意志与感性的法之间建市起来的初步联系,尚未发展到系统、全面而具体的现实形态,故为抽象认识,这个认识阶段的法便称之为抽象法。  相似文献   

3.
边缘化的印第安群体的生存境遇与美国社会的伦理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本土作家杰拉德·维兹诺在小说《自由的恶作剧者》中揭露了美国"主流即正义"这一讽刺的伦理现状。主流边缘的伦理差异及主流白人群体的伦理倒退使得印第安人深受创伤、深陷伦理困境。从印第安恶作剧者的反抗中我们可以看到:印第安群体只有通过对本土印第安文化的坚守才能实现伦理救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类“自由意志”的相关研究和理论梳理,并结合刘慈欣的相关观点,以内容分析为基础考察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所呈现的对人类“自由意志”的否定态度和象征表达,为深入理解刘慈欣的“科学主义”科幻创作思想及其他类似主题的科幻电影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5.
加缪的《鼠疫》是疾病文学叙事的典范,这部作品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小说中加缪直接对疫情的爆发到发展进行叙事描写,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直接描写疫情灾难的作品。学者从小说的象征寓意、对小说的荒诞阐释及小说对人性的反思向度对《鼠疫》进行过细致探查。本文从医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医学与文学的融通为导向,分析小说中的医者及“患者”的伦理身份选择。医学需要文学的引领,文学以医学故事为蓝本,从而打通医学与文学的界限,更深入、更立体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及他们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杨柳 《中国农村》2007,(8):58-60
2007年7月16日.一惯偷犯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他交待了多起作案经过,并退交了一部分赃物。当大学教师董鹏接到公安机关通知,前去认领自己丢失的钱物时,他终于舒了一口气:“我背了1年多的婚外情黑锅,这下总算洗刷干净了。”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是我国文坛上焕发着瑰丽色彩的神魔小说。它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体现了人类普遍的文化精神——追求人性的自由。当然,这种自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从“自然的自由”过渡到“理性的自由”的过程。“自然的自由”体现了自由的本真状态,也可以说是人类对自由设定的理想状态,而“理性的自由”才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由的归属。  相似文献   

8.
弥尔顿诗作《失乐园》的主题历来说法不一,通过撒旦和人类两大堕落人物形象来阐释长诗《失乐园》的主题,为《失乐园》的主题解读提供一个新视角。自由意志在理性、真理的指引下使个体走上正确的道路;自由意志偏离理性就是对自由的滥用,没有在真理的指引下运用理性,欲望便遭到了罪的玷污。弥尔顿的理想人格就是:既自强,又自制;既有自由意志,又有理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伤逝》文本的解读,发现涓生在建构自我形象中经历了"启蒙导师"、"个人主义者"、"反叛的强者"等形象的转换,在自我形象的不断转换中经历了严酷的内心搏斗,小说以涓生"手记"这一自白体,将坦露与掩饰、追问与忏悔、真实与空虚等复杂的情感与思想交织于一体,展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自我生成的困境与可能性。《伤逝》作为探寻鲁迅思想转变的关键文本,分析涓生自我形象的建构过程,可以更深刻理解鲁迅先生1925年之后如何回应和深化其早期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短篇名作《封锁》采取断面剪影式的速写,描述了一个发生在"封锁"这一慌乱惊恐时刻和逼仄空间的都市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吴翠远的"失嫁"导致的"失家",凸显了现代职场女性生存的困境,其"慌不择路"和突围的荒唐滑稽,映现了现代女性在传统女性角色规范下的身份迷失和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是石杰整个小说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作品涉及婚外恋。这种婚外恋现象的起因、形式和结果蕴含着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既受到现代生活观念和现实的影响,有着追求身心幸福的内在冲动;行动上又游移退却,摇摆不定,表现出道德的卑下以及与传统观念之间的根深蒂固的联系。作者以含蓄而简约的艺术手法,形象地展示了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知识分子人格的残缺,体现出一种文学本来就应拥有的认识价值和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析了包括《恰特莱夫人的情人》在内的20世纪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4部长篇小说,结合作家对“性”和“爱”的论述,认为劳伦斯小说中的性爱描写的本意,是作家认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以男女性关系最为重要,并对它进行多角度探讨,对国内学术界劳伦斯研究的一些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人的婚姻家庭观念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虽然人们对传统的婚姻和家庭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认同,但对影响夫妻感情的因素、对待婚外情以及对待家庭内部结构的看法又与传统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从而折射出了时代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尼古拉·哈特曼认为,在自由问题上康德是开拓新道路的第一人。他在“第三个二律背反”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自由概念,即作为理性自我规定的积极自由。跟因果决定相比它是另一种更高的决定类型,即意志自律(原则自主性)。由于拘泥于先验观念论模式,康德没看到更高一层的自由含义,它涉及的是另一种新的自由二律背反,即应当二律背反。真正的意志自由是面对着原则能够作出服从或违背的决断自由,跟康德意义上的意志自律相比,哈特曼在他的本体论价值哲学视域下提出人格自律或人格自主性,给出了清晰的论证和回答。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思想的活跃、文学体式的成熟,唐宋文人的爱情悲剧作为特殊的题材大量进入文学的表现领域。唐宋文人关于爱情悲剧的作品,不仅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而且从中折射出其凄凉而坎坷的人生况味。个体意识与主流意识的冲突,"婚外情"的存在,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式的爱恋,是形成唐宋文人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复辟时期是英国近代早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段,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婚外两性关系表现得较为突出。婚外两性关系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而社会中上层表现得最为充分。婚外两性关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并且,女性在婚外两性关系中已不完全是被动的角色。这一时期英国婚外两性关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道德伦理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女性作为第二性,在旧时代婚恋选择中面临多重困境。《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即在这种选择中注定了悲剧结局。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不意味着其人生选择中的主动性与平等性,女性生存的表象下是其隶属的、被动的、被操纵的地位。因此男权社会中的贞女和淫妇需要人们重新批判和审视。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重智”与“重德”、对自然的“惊诧”与“利用厚生”、“天人相分”和“天人合一”的对立,造成了中国古代注重技术、实践的实用科学与源自古希腊理性精神的西方理性科学的明确分野。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加剧,在西学东渐中,科学的这种分界被逐渐打破。  相似文献   

19.
张资平为自己恋爱小说中的主人公几乎全部设置了悲惨的命运与结局,他们要么身患疾病,要么走向死亡,要么是两者兼而有之。原因是张资平思想中的人本主义、自然主义恋爱观与基督教的罪感意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他对自己的人物采取了既放纵又控制的隐晦态度。  相似文献   

20.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与偏见》作为经典作品展示的诸多观点引人入胜,通过对该作品爱情观和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的深入分析,展示作者现实的真情实感和人性的多面,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