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户的农地流转欲望出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从总体上看,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已经具有较高的农地流转欲望,但由于信息不灵、交易费用高、农地收益低等原因,这种欲望大多未转变成现实的农地流转行为.为了以较低的交易费用流转,农民大多希望政府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几年,即从现在起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前,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地流转和适度集中的关键时期;但是,政府在介入农地流转时,也必须掌握合理的度,目前主要可在宣传发动、建立农地流转信息网络、农地分等定级和价格评估、土地整理、对外招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不同阶段的农村土地流转特征及现阶段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农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差异,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制度经历了农地所有权自由流转、禁止农地流转、土地使用权限制流转和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四阶段的演变,正在逐渐向规范化、市场化、合法化趋势发展,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土地流转制度相比,中国的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应借鉴美国、日本的先进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的土地流转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协调作用,规范农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利益的公平分配,以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效率。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迫切需要改革现行农地制度。在实际中,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收益权,使用权等权能残缺;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行为不规范,特别是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阻碍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因此,必须从规范政府征用行为和健全法制的角度进行土地产权流转制度改革。探索多种形式的农地流转方式。  相似文献   

4.
政府在我国农地流转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从政府的角度来研究农地流转,主要涉及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能、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农地流转中的政府行为、完善农地流转的政府途径等方面。通过政府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如何避免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怎样处理跨地区的土地流转主体之间的关系、怎么解决政府机制失灵的问题等,仍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农地流转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信息失灵现象,土地资源配置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在我国当前农地流转中,政府应通过信息规制手段矫正农地市场信息失真状况,修复农地市场机制,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对农地流转信息规制的对象为市场参与人的交易信息披露行为,重点是对市场信息的优势方——农村基层组织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规制。在我国当前农地市场信息规制中,政府应特别注重信息工具手段的运用,以规范管理流转当事人的信息供给与传递行为。  相似文献   

6.
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治理,引导农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根据诺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对现阶段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下交易过程产生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并据此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治理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以下改进建议:第一,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在强化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监管的法律制度。第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在供求机制上,一方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另一方面以农户的利益为出发点创建多种形式的土地托管、股份合作办法,以激活供给侧。在竞争机制上,建立土地价格评估机制,发展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第三,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土地托管和土地股份合作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陕西省农村地区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特点;利用Lo-gistic模型,从农地流出行为与流入行为两个方面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资源禀赋、家庭经济特征与政策制度因素等方面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强化土地流转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构建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培育农地流转市场中持续、稳定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可促进农地流转良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地市场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绩效。当前的农地市场流转存在着农户作为农地市场流转的主体地位比较脆弱、非市场力量支配农地价格形成及农地交易管理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农户主体地位强化、农地价格机制形成及农地交易管理创新角度,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逻辑与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规模经营需克服土地细碎化,这以农地流转制度创新为前提。自发土地流转难以克服土地细碎化,“行政干预市场”又损害了弱势农民自主交易权利,这启示制度创新需在满足保障农户自主交易前提下供给低成本整合细碎化土地产权的机制。皖中宣州县经验表明可行的制度创新步骤是:首先建立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新制度,重构土地集体所有制;其次建立自下而上的农地流转组织和规范体系,形成“农户主体、村社中介”的农地流转新模式。我国完全可以利用集体所有制优势,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克服东亚小农国家共同面临的土地细碎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流转租金的市场化是农地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表征,当前我国农地市场中租金的价格形成机制并不完善。以转出方面临的流转事后交易费用为理论分析起点,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收集的1648个农地流转样本,采用OLS、2SLS和CMP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关系治理对流转租金的影响以及县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第三方介入对关系治理格局的改变和租金决定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流转双方的关系越紧密,信任和声誉机制约束发挥作用的强关系治理能够减少事后交易费用,双方就这部分交易费用进行博弈使得流转租金低于市场价格;县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第三方介入流转,替代了关系治理在减少交易费用方面的作用,改变了熟人社会的关系治理格局,流转租金接近于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农地流转是中国当前土地制度创新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农地流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问题亟待解决。运用扎根理论,对国内农地流转研究较为权威的7种期刊中相关文献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国内农地流转研究的6大主范畴,即外部环境、主体特质、中介机构、效果分析、效率优化和制度改进,进而以农地流转效果作为核心范畴统领6大主范畴,建构农地流转效果影响路径框架模型,并对该框架模型进行阐释。在模型中发现国内农地流转研究中尚未得到足够关注的3种影响关系,并对未来国内农地流转的研究趋势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视域下的农地流转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在合理流通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其最大使用效益,因此农地流转是土地经营方式的必然趋势。本文试以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为视角,结合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实际,指出我国农地流转尚存在农民土地经营权受侵犯、土地流转缺乏法律规则等问题,并提出可通过明晰农民家庭的法人财产权、发展土地信托模式以及完善农业信息化的手段来为农地流转创造更好的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会的信任格局形塑了要素交易的人格化特征,政府介入则使之逐渐非人格化。为剖析该转变的内在逻辑,利用江西和辽宁两省的转出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土地交易"差序格局"的形成及政府主导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差序格局"内嵌于农地要素的配置方式,政府主导有助于促进交易的非人格化。经验结果表明:第一,信任水平与交易对象正向匹配,交易外生性的提高则降低了信任的交易匹配效力;第二,政府主导土地流转提高了交易的外生性,但仍受限于信任的内生匹配作用;第三,外生性交易有助于显化土地流转的价格和契约的规范性,政府主导强化了该效应。为此,需着力破除城乡互动壁垒,拓宽农村社会网络边际和提高要素的流动性;发挥政府在农地租赁市场中的规范构建、平台搭建及规则维护等职能,同时约束政府的公共理性和寻租行为,协调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是指利用政府行政力量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户自身对市场化土地流转认知薄弱,深厚的念土情结,使得农户自发推动土地流转难以实现,从而,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流转过程中村两委对农村、农地、农户较为熟悉,对国家农村政策和农地流转政策较一般农户也较为了解,在政府主导的农地过程中"村两委"是连接转入方和转出方的纽带,应发挥积极作用。农地流转必须以农户的利益为根本,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切实解决农户失地后的再就业为基点,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中,契约的非正式化、短期化以及流转对象差序化与政府政策倡导的契约正式化、长期化和农地规模经营存在一定程度背离。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中农户的契约选择与农户对农地的控制意愿强弱密切相关,农地控制意愿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户的禀赋效应强弱决定的,而农地产权认知是农户禀赋效应的重要决定因素。文章从农地转出户与转入户的关联性入手,构建了一个“产权认知——禀赋效应——控制权强弱——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提出波纹环形圈的决策理论,并以减弱农户对农地的控制意愿为桥梁,从调整农户不正确的认知、加快标准化合同拟定、积极发挥村干部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利益权衡的调节作用、加快培育村民主动投入到村级事务及村级产业发展的事业中来的组织性和自治性等4个方面提出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中政府行为失范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是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推进了农地流转的开展,但伴随着农地流转的深入实施,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失范行为也逐渐显现。对当前农地流转中政府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完善农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土地管理监督约束机制等举措,以推进政府行为的完善,促进农地流转的有序发展,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皖、浙两省41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构建农户资产配置模型和结合实地调研经验,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提高流转收益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土地经营内容、流转约定年限以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农地流转价格有显著影响;此外,经验证据进一步表明,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助于降低流转的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益。  相似文献   

18.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在对农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流转制度绩效显现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和外部环境目前并不完全具备。城乡统筹的思想核心和农地流转的条件内在一致,并为流转提供制度保障。提出新背景下促进农地流转健康发展的建议: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利益,恰当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生产、富裕农民、构建和谐农村的制度保证。我国的农地使用权流转从兴起至今,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但是,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从行政管理角度,从政府角色定位的层面,探索政府如何推动和保障农村土地合理有效的流转;从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农地流转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以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问题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在梳理现有研究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对苏东A镇与赣中B镇土地流转的比较研究,引入嵌入性的社会学框架,呈现出土地流转镶嵌在地方社会的过程。讨论了政府干预是否阻碍产权的清晰表达,进而阻碍土地流转;是否只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才是唯一的有效资源配置方式;土地小规模流转是否非理性;两层所有权体制是否妨碍土地流转;经营权物权化是否一定可以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认为,单单依靠产权制度供给及市场机制的完善来讨论土地流转,脱离产权运作社会环境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唯有加入地方制度分析,考虑政府、市场、地方性制度的互动关系和影响过程,才可完整解释土地流转实现的地方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