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与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红琴  翁定军 《社会》2013,33(1):136-160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遭受不公正对待的生活境遇在焦虑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社会地位(包括客观地位和主观地位)和生活境遇对焦虑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社会地位低的群体和生活境遇中遭受过不公正对待的人,更易产生焦虑。这些由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等因素导致的焦虑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偏向消极的;在社会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具有焦虑特征的个体增多,焦虑有可能从个体的心理问题转化为社会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甫勤 《社会》2012,32(2):125-143
以往研究多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人们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对其影响机制却缺乏理论解释和检验。而社会流行病学研究关注与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对人们健康水平的影响,但忽视了社会结构因素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型塑作用。本研究根据健康生活方式模型将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水平的中间机制,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数据,分析中国民众健康不平等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一样,中国民众也存在明显的健康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其健康水平越高。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其影响机制可以描述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拥有和维护健康生活方式,而健康生活方式又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道德生活中,除了每一个社会都会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总体道德之外,依据人们不同的公共生活领域,可以大体划分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职业活动领域中的道德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道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它们互为作用.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我国在道德建设中,既要重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也要重视个人品德建设.相对于前者公德所具有的公度性、他律性和制度性而言,作为私德的个人品德则具有私人性、自律性和自决性的特点,并且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构成了辩证统一的道德整体.公德建设和私德建设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双重任务,既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从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不断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又要从微观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素质,以实现公德与私德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明、现代生活方式的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当今我国人民的理想追求。我国社会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型到小康的跨越,已经具备了实现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建立科学、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丹 《社会》2015,35(3):168-192
本研究以2008年和2009年在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进行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和协方差模型探讨了社会网络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拜年网中朋友的比例、邻里互动频率和非正式社会参与都对生活满意度有积极影响,生活满意度与拜年网规模之间则呈现出“∩”型的相关关系。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规模的扩大、朋友比例的上升和非正式社会参与频率的增加都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但邻里互动频率的变化对个人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1 教育与人口教育与人口的关系必须放在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脉络中去理解 ,必须放在人类战胜贫困、追求正义和平等以及保护环境从而保证后代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这个更大的脉络中去理解 ,其最终目的是人类能得到其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以及他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质量。教育在寻求保证世界上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和福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也是人口政策的最终目标。如果教育能够解决人口发展和其他社会问题———或者更为现实一些 ,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展教育体系 ,使其能够担当赋予它们的使命。社会一定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欣赏音乐的物质手段也日益增多,电视机、录音机、电唱机、收音机已进入一般普通家庭,音乐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和影响都增大了。为了对这一不断扩大的社会现象的现状和未来作一些了解,我们来到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组,按随机抽样的原则,任意从1981年3月至1982年4月的几千封听众来信中抽取了200封来信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严强 《阅江学刊》2012,4(1):5-11
虽然社会管理的任务已经从"加强和改进"上升到"加强和创新",但是社会管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仍然是要认真探索社会管理的领域对象、核心价值和战略地位。弄清楚这一问题乃是发展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前提。现代社会管理的领域是由民生社会、民间社会和公共事务社会所构成的,是一个处在发育中的人们生活的特定领域;当前社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民生社会、公民社会和公共事务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行为和利益。现代社会管理虽然与维持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稳定和秩序密切相关,但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应当是通过协调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已成为新的工作重心,已成为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9.
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是当代社会学理论之林中很有影响的学派,它起源于英国注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传统。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詹姆斯、杜威等人为这一学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真正促进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人物,首先是库利(C.H.Cooley 1864—1927)。他认为,社会是由个人和集体两方面构成的整体,用任何一种单一的观念解释社会和历史都是不科学的。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个人、集体、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以助流浪者回归主流社会为根本导向,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使幼有所长——影响其心智,矫正其行为,为流浪少年儿童营造正常的成长环境;壮有所为——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为青壮年受助者回归社会牵线搭桥;老有所归——动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力助老年受助者归乡生活、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1.
温室效应造成了对人类生存不利的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代价越来越高。以包括气候环境在内的自然生态为前提和依据的生态系统化的社会价值意识为指导,自然科学及其技术与社会科学及其技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可能有效扭转气候变化与生态变化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不利趋势,这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公证牵涉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民事交往需要公证、经济建设需要公证、社会生活也需要公证。随着人们对“公证”这一国家司法证明制度的逐渐认识,有越来越多的公民已学会运用这一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此,有识之士不无感慨──  相似文献   

13.
马列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分不开的。由于马列主义哲学来自于社会实践和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所以把马列主义哲学和实践相结合,这在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已成为全面地、创造性地继续发展马列主义哲学的依据和推动力。马列主义的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它告诉我们,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了使马列主义的方法论更为精确,必须进一步完善其每一个基本原理,如精确定义:什么是国际主义、党性、乐观主义以及它们的原则性;什么是客观性,处理一  相似文献   

14.
陈颖 《学术交流》2007,(1):178-180
狄更斯的作品深刻揭示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他以敏锐独特的目光,洞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与隔阂,使读者体会到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失望与批判。同时,在他的作品中,狄更斯又极力宣扬必须根据平等和对人仁爱的正义的原则来和平改造社会制度。狄更斯小说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在社会批判、道德弘扬、人性探索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产业化社会里,学历所起的作用以及获得学历的个人无论是家庭出身、社会背景还是其经济地位,对社会、对个人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或对个人未来产生什么作用呢?作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个人出身阶层和其家庭生活背景与其获得学历的关系;第二,个人学历及其所处社会地位对其获取社会经济分配将产生什么影响;第三,学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国际间的  相似文献   

16.
谷向伟  杨林 《社科纵横》2010,25(7):140-142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分析了2008、2009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发现它们不仅具有关注热点、神秘搞怪、传播速度快和派生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具有社会评判、广告营销、社会传播的功能.网络流行语和社会流行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广泛、深刻.从网络流行语,一定程度上可以管窥人们当前语境中的话语交际世态.  相似文献   

17.
构建制度性基础设施,实际上就是构建一个覆盖全社会,在人们遭遇生活困境时,能够免于绝望的社会安全网,奠定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平台。这个安全网的构建是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并尽可能地使城乡居民免于贫困的基本保障。构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公共教育这一制度性基础设施,不仅具有潜在的清正廉明、社会稳定的政治意义,也具有刺激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8.
身体、焦虑与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平  风笑天 《社会》2003,(6):29-32
网络世界 引言 在现代社会生活背景下展开的实际的社会互动中,人们不断地面对着各种促使自身不得不关注自身身体的情境。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人际互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和把握。原因在于在注重个体性自我的现代社会中身体的关注直接成为构建自我和自我展示的关键过程。然而,由于在共同在场的互动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主体都无法避免对身体  相似文献   

19.
《社会》1992,(5)
石家庄市城调队对市区千户居民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城市居民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方面,有“五忧五盼”: 一忧社会不正之风。19.9%的被调查户对此表示不满和忧虑。二忧住房分配苦乐不均。由于住房分配中的不正之风,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建房能力差别很大,苦乐不均现象严重,占17.6%的被调查户对此表示不满意。三忧物价上涨。近两年来,物价上涨过猛的势头  相似文献   

20.
柏特南、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英文CivilSociety以往在中文中大多译为市民社会。但是,根据迄今这一措词在全球范围的理论界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看,在很多场合将其译作公民社会更为贴切。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个部分。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柏特南用了20多年的时间,对意大利的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发达的公民社会既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能促成民主政治体制的实际运行。非政府组织是在8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迅速发展起来的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它们是公民社会中的最积极、最活跃的新角色,集中体现了公民社会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