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8):138-139
同为狩猎题材的两首诗,王维和韩愈通过不同的选题角度,艺术技巧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政治倾向、感性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类似人类的爱情,彼此坚守而铸就的一种幸福。一阵风掠过,辽阔的东非草原顷刻间草波滚动,接着,又是死一般的沉寂。十几只母狮正趴在草丛中,脖子伸得长长的,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这不是一次狩猎,却比任何一次狩猎都要重要,这是一场关乎狮群未来命运的角逐。  相似文献   

3.
在广义科举范围内,唐代以诗取士的产生早于唐诗繁盛期的到来。通过考察唐代文德政治背景下的试诗现象以及试律诗的命题用意、创作倾向、评判标准等内容,可以发现以诗取士有利于唐诗儒性内质的形成,有利于唐诗审美特质的确立。"诗"、"儒"结合,是唐代以诗取士对诗人与诗歌产生的最根本影响,也是唐音自立"文质斌斌"面貌的一大成因。  相似文献   

4.
室韦是在我国北方历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民族,族名始见于北魏,历经隋唐五代,直到辽金两代后才不见于史籍。室韦在历史上已形成地域连片、同一族名、具有多数部落使用的共同语言和共同习俗的部落群,属多民族共同体类型。各部落的经济类型有差异,它们之间的交往联系很少,这表现出了部落群的松散性。部落之间也未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由于各部落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不同,其经济类型也不同。从北魏至唐代,室韦的经济类型可分为三种:一、半牧半农经济类型;二、半猎半牧经济类型;三、森林狩猎经济类型。 确定一个民族的社会性质,主要是依据这个民…  相似文献   

5.
王瑶  唐龙 《东西南北》2011,(7):51-53
2010年12月底,北京旅游界抛出了一条重磅消息:密云县在一场招商会上宣布将在京郊著名的云岫谷风帚区建造华北最大的狩猎场。项目包括6000余亩封闭式狩猎场、100平方公里的开放式狩猎区。  相似文献   

6.
宗晓丽 《社科纵横》2004,(4):103-104
我国古曲诗词中融禽鸟虫鱼入诗 ,源远流长。孔子总结《诗经》的特征时就曾认为 ,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 ,咏物诗中的动物意象更是大量出现 ,但一般说来这类诗作就时代而论 ,有初、盛、中、晚之不同 ;就诗人讲 ,有个性经历之区别。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罗隐的咏物诗。详检有关研究资料 ,对于罗隐诗 ,研究者多涉足和标榜的是其讽喻诗 ,而对其咏物诗涉及者却寥寥无几。其实罗隐咏物诗别具特色 ,不仅生动形象 ,委宛含蓄 ,且所猎广泛 ,有托物言志 ,有讽讥世事 ,有的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有的只是遣兴咏物 ,了无所指 ,属于纯粹的咏物诗。  相似文献   

7.
前人在解释唐代李贤的《黄台瓜辞》一诗时多是比附历史事实,较少论及诗的艺术魅力。本文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和发掘,并认为这首诗妙于曹植的《七步诗》。  相似文献   

8.
曲江赐宴是唐代重要的官方文化活动。德宗是赐宴曲江最多的唐代皇帝,据史书记录共计13次,可用诗歌证实史书缺载1次。唐德宗开创了长安曲江园林第二个繁荣时代。伴随赐宴活动有较多君臣唱和诗,今保存下来的有20余首,其中德宗皇帝诗9首,其中8首可准确系年,德宗与崔元翰重出诗1首可推测系年。  相似文献   

9.
刘宁  肖婷中 《唐都学刊》2012,28(5):22-30,39
《全唐诗》中对渭水有过描述的诗人共90位,而这90位诗人创作了128首"渭水诗"。这些渭水诗大体可划分为借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唱和应制诗、送别友人诗、战争苦难诗、挽歌悲泣诗、其他八类。这些"渭水诗"在唐代山水诗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禅与唐诗的合流是唐代诗歌重要的审美现象。禅与诗人、与诗的创作和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禅与诗的融汇、渗透拓展了唐诗的审美内容,完善了唐诗的艺术形式,它所展现和表达的艺术精神代表着唐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情调,并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全唐诗·忆荐福寺牡丹》确系唐人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绍林 《唐都学刊》2005,21(2):11-13
《全唐诗》所收题为胡宿的《忆荐福寺牡丹》诗,被古今学人说成是北宋胡宿的作品。荐福寺是唐都长安的佛寺,诗中有"十日春风隔翠岑"、"空作西州拥鼻吟"句。北宋胡宿是东南地区的人,应试科举和做官,一直在首都汴京和东南地区,没有游宦西北地区的经历。他在世时期,荐福寺历经唐末战乱和多次改朝换代,已逾百年,早已受到破坏。因此,这首诗应是置身西北地区的唐后期作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农事诗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丽  杨亚军 《唐都学刊》2005,21(3):152-155
农事诗是古代思想文化的载体,是古代农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统治者实施管理的有效途径,是珍贵的信史资料。从《诗经》到清末,农事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秦,以周原贵族巡田、祭祀、祈求丰年为主,更多地传递出官方信息;汉至唐,以文人士子描绘田园美景为主,是田园诗产生、发展并在艺术上达到最高峰时期;宋元明清,是农技诗与田园诗共同繁荣的阶段,农技诗的出现,表明农业在诗歌中的地位由被动的从属地位上升到主动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李红霞 《唐都学刊》2004,20(2):33-37
隐逸风尚的盛行 ,使唐代文人与隐士的交游十分密切 ,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唐诗中得到集中的反映。这一现象的产生 ,主要是基于对隐士学识修养的敬服、道德人格的敬慕、恬逸生活情趣的企羡  相似文献   

14.
路成文 《阅江学刊》2009,(1):138-143
唐宋时期,牡丹玩赏之风日盛,以牡丹及牡丹玩赏活动为题材的诗词作品也大量涌现。唐五代北宋牡丹诗词,以赞美牡丹之美艳、歌咏牡丹玩赏活动之繁盛热闹者居多,只有少数篇章对于牡丹及与之相关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批判。中唐以后,牡丹渐成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的生命形态与文人士大夫的命运遭际之间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藉歌咏牡丹以抒写人生感慨的作品频频出现。宋室南渡以后,牡丹诗词主题发生了深刻嬗变,家国之恨成为最重要主题,唐宋牡丹诗词因之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刘利侠 《唐都学刊》2002,18(3):39-41
汉代情诗在继承《诗》、《骚》传统的同时 ,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 :一是乐观的心态 ,完美的感情 ;二是坦露的表达 ,热烈的追求 ;三是纯洁的心灵 ,刚烈的性情 ;四是对夫妻之情的倾诉 ,对家庭幸福的歌颂  相似文献   

16.
唐代都市诗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遂联 《唐都学刊》2006,22(2):13-17
中国古代都市最迟从汉代起就已经十分繁荣,都市也一直没有脱离文人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文学研究中传统都市诗歌被忽视。以唐代都市诗歌为切入点,探究其演变特点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人心理乃至传统文化积淀可以发现,初唐京城诗受汉代京都赋的影响表现出政治性夸饰和政治性讽谏,盛唐之后都市诗歌呈现出看似矛盾的两面:或为对都市的疏离冷淡或为对都市繁荣不再的缅怀与感伤。矛盾的两面指向共同的内核:传统文化中没有为人们建立起除了政治性意义之外的都市生活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汪聚应 《唐都学刊》2001,17(3):22-25
有唐一代,侠风炽盛,咏侠诗的创作空前繁荣。本文系统论述了唐人任侠风气的成因、声势及其流变,认为唐代社会上层贵族及其子弟的游侠热和侠在中下层文人、民众中的异常活跃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不仅为那个时代提供了所需的精神力量,而且作为一种时代风尚、气质精神和行为方式,影响了一代诗人及其创作。  相似文献   

18.
<北梦琐言>是唐五代继<唐摭言>之后较多记述唐代科举制度及其遗闻逸事、文士风习的笔记小说,虽说没有<唐摭言>全面,但它为研究晚唐科举之弊端(干谒权贵、请托受贿、以诗为砖、抄袭代作)和落第士子的心态(对朝廷的不满与怨愤、寻机报复朝中达贵、走向朝廷对立面)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因此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由兴波  孟伟 《唐都学刊》2005,21(3):86-88
苏轼对中国诗歌书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苏轼的书法艺术观中核心思想是尚"意",书法中真正融入了创作者的艺术情感、个人气质、学问才识,着力突出书法中蕴含的内在精神.他完成了对唐人尚"法"思想的反叛,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艺术观,开辟了宋书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