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天鹅意象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是其爱情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在早期诗歌中,叶芝用它象征永恒不朽的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在中期诗歌中,天鹅仍然是不朽爱情的象征,但是叶芝对爱情的认识却发生了改变;在晚期诗歌中,叶芝将自己的爱情与天鹅的爱情彻底割裂开来。爱情诗歌中天鹅意象的变迁,折射出叶芝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批评方法,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红旗"意象的细致的文本解读,来剖析其成因和美学蕴涵,然后得出结论:因为"红旗"意象映照出毛泽东的政治意识、革命信念和战斗生涯,是他对革命生活和斗争的诗化的认识和反映,具备了象征内涵和审美价值,形成了象征美、色彩美、动态美和力量美的统一,所以,毛泽东堪称"红旗"诗人.  相似文献   

3.
引言“象征”是文学上常见的表现手法,它常常通过隐喻、借喻等方式来营造意象,并使意象重复出现,然后由此寄托某种抽象理论。韦勒克、沃伦在他们的《文学理论》一书里这样解释象征和隐喻的关系: 我们认为“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在探讨王安石诗的寄托的时候,我们发觉安石在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他的意念。他这种象征手法跟西方文学所指的象征手法颇有不同,可以称为中国式的象征手法。下面举例说明王安石怎样利用若干首诗来表现同一意象并以此达到运用象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花雪世界风月无边--徐志摩诗歌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化意象"风花雪月"在徐志摩诗歌中,既是诗美象征,又是情意象征和哲理象征.这一组意象的出现,是诗人人格精神和审美观念的投射.在20世纪初期风云际会的中国土地上,徐志摩用"风花雪月"这一串美丽的钥匙开启了幸福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5.
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体现了尼采,也是叶芝崇尚的悲剧精神-"悲剧中的喜悦".诗歌中的"喜悦"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剧烈的情感如嘲讽、愤怒、疯狂甚至邪恶.叶芝"变老"诗歌中"悲剧中的喜悦"展现了老年主人公的力量和勇气,是对"变老"这一悲剧的积极反抗."悲剧中的喜悦"使叶芝的"变老"诗歌脱离了哀伤的基调,成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叶芝通过"悲剧中的喜悦"为人们指出了一条有尊严的变老之路.  相似文献   

6.
叶芝的现代性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叶芝的现代性,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叶芝虽然不处于以艾略特、庞德为代表的现代主义中心,但其对现代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叶芝对现代主义的态度是否定的,然而叶芝诗歌中的意象、思想无疑有着深刻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清代吴嵩梁人品高洁,诗才纵横,但境遇坎坷,壮志难酬,一生载浮载沉。此人生经历影响其性情,进而影响其诗歌风貌,使诗歌呈现"哀艳"之色。但吴诗虽有"哀艳"之色,实富"清壮"之气。其诗之气韵主要借助"鹤"意象来达成,"鹤"意象既象征羽化成仙之境,又象征诗人难酬的凌云志,也象征诗人洁身自好的品行,还象征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意蕴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论述莎士比亚悲剧的象征性。首先,莎氏悲剧人物都是“象征性的典型”,大致可以分为高尚型、优美型和卑劣型;其次,莎氏悲剧具有超自然的神秘氛围。这种氛围一方面是由超自然的现象,如鬼魂和女巫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舞台的自然背景,如暴风雨、大海所衬托出来的。它们都是象征力量的体现,这种象征力量不仅造成了富有魅力的舞台气氛,而且还大大加强了悲剧的力度;第三,莎氏悲剧的语言意象具有象征的意味。莎氏在不同悲剧中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意象。这种意象,一方面表现出悲剧的不同基调、色彩和气氛,另一方面也使莎氏悲剧具有了更深一层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芝诗歌以东方神秘主义的象征著称于世。玫瑰、狮身人面怪、天鹅和螺旋是叶芝诗歌中具有凸现主题意义的意象。其来源有二 ,对《旧约圣经》抒情诗风格的继承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直接来源 ,东方神秘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对中国和日本诗歌的模仿学习是叶芝诗歌抒情性的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0.
生物意象与人格精神--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特征分析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商隐"无题"诗中诸生物意象的统计、分析、综合和抽象的结果显示,诸多生物意象多与人类情感、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相关,很大程度地表现出拟人化的特点.生物意象所表现的人类情感和人格精神的高尚,及其在自然、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人格力量的无奈,构成了"无题"诗意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一个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历史时期,诗人们创作了大量的咏月作品,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诗作中"月亮"诗产生的心理基础即对阴柔美的追求,探究这种阴柔美所积淀的审美形态月神的清冷美、意象的疏淡美、境界的和谐美,以追寻中国古代月亮文学的这种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象征"是中国和欧洲都有的诗歌手法。唐诗《滁州西涧》和1920年代模仿法国象征派的新诗《弃妇》均采用"象征"来传达一种失望与焦虑之情绪。《滁州西涧》意象相接自然,因而意境浑圆,虽传达失望之情绪复又归于和谐。《弃妇》过度追求意象奇特,联结古怪,脱离了民族审美心理,诗里诗外都阴霾不散。  相似文献   

13.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最重要的现代派诗人之一。意象的运用,是他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一些主要意象的反复出现,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本文以《冰激凌皇帝》一诗为例,通过分析本诗,探讨了诗中冰激凌的意象意义。这个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主体,并不断地强化了史蒂文斯这首诗中近乎惟一的主题:生存和死亡之间的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泰戈尔的思想与现代主义文学理念大相径庭,使他对现代主义采取了总体拒斥的基本态度;然而,由于共时性的影响,泰戈尔创作中也表现出现代主义因素,包括人性异化的主题,象征、神秘、荒诞、内向化的艺术表现等;同时,泰戈尔对叶芝、艾略特等象征主义诗人表示赞赏和认同,并在反对忠实地记录外部事实、致力于探索心灵的最高真实、追求语言的暗示力量和韵律的创造性力量、重视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强调诗的客观性和诗人感受的普遍性等方面,与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诗学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诗学建构中的意象功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意象诗学建构中,诗论家对意象功能的阐释主要集中在诗美的传达、力量的集聚、诗质的呈现和中介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诗美的传达体现为视觉美、听觉美和含蓄美;力量的集聚是指意象充满力感、富有生命气息和内在精神,蕴含着巨大的潜能;诗质的呈现是指意象作为诗歌的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质素,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中介的作用体现为既是沟通感兴的中介,也是创作中物我契合的中介。  相似文献   

16.
在叶芝的诗歌中,对称是一种典型的结构,也是他思考世界和诠释"人"的复杂性的独特形式。叶芝在诗中扮演牧羊人、老人、青年等诸多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并让他们作为自我的镜像,反复出现在不同的诗歌中,构成别具意味的对称关系来呈现对相同的主题进行多角度探讨后的理解。由抒情主体的对称延展到诗歌主题的对称,叶芝最终指向的是"人"所面对的困境,其诗歌理念也正是通过这一写作方式得到了实践,并从浪漫主义深化到了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7.
《易》之"象"与《诗》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传》的阐释下,按照《易》之所成及所指,《易》之"象"有以下三类含义:一、卦、爻以及其征象;二、象征,模拟;三、物象,意象.《易》之"象"与《诗》之"比兴"相类.《诗》之"比兴"离不开意象,某些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内涵丰富.《易》以"象"认识自然和社会,《诗》以"象"表情达意,它们以取象思维为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布莱克诗《回音草坪》由意象群构织而成。第一诗节象征童年时代,第二诗节象征成年,第三诗节象征暮年。诗中诸多意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三个时段日出、白日、落日分别象征人的童年、成年、暮年;诗的结构也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三个诗节恰恰象征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三个时期。诗中儿童、母亲、老人象征整个人类;云雀、鸫鸟和小鸟象征整个动物界;春天象征大自然。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人类的生命规律,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9.
《雨巷》的艺术魅力——独具特色的朦胧美及其"化美为媚"的效果。这里,朦胧美的营造是匠心独运的:情节的点染呈模糊状态,读者对此可有三种"猜想";意象的勾抹也是模糊的,读者对此可有三种"选择";意境的渲染如梦似幻,因流动而"化媚";象征的"多义性"耐人寻味,也是一种朦胧的美。诗中,情节、意象、意境和象征的特点在"整一"中掩映融合,形成了诗歌独具的朦胧美及其"化美为媚"的审美效应。这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它让《雨巷》赢得了"中国现代朦胧诗经典之作"的美称。  相似文献   

20.
"山"是毛泽东诗词中复现最多的意象之一,成为毛诗中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本文从文化符号、象征意象和人格画像三个层面分析,试图透视这种诗学意象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诗学意义和诗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