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通过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不但筹集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而且彻底改变了这些企业过去单一的产权结构,形成以政府、法人、个人多元的产权主体。由于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和产权的明晰,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的治理结构,使企业的效益和资本盈利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据调查,上市公司的效益普遍好于国有独资企业(1996年,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亏损面仅为5%),这样就使国有资本有了更强的增值能力。并且,通过上市运作,使国有资本有了一条低成本扩张,实  相似文献   

2.
论日本大型股份制企业及其集团的产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战后的几十年中,日本企业的产权关系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其总的变化趋势是:原来的国有企业产权逐步向私人产权转变;大型民间企业的私人产权又逐步向法人产权转变。本文着重分析后一种趋势,即大型股份制企业及其集团的产权关系变化的若干特点。 一、日本大型股份公司产权关系的“法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股份资本所有制关系变化有一个总的趋势:以大型公司为中心,法人股东所有制逐渐替代个人股东所有制而成为公司产权关系中的主体。这就是股份公司产权关系的所谓“法人化”现象。 在全国证券交易所正式登记的投资者(股东)分为个人、金融机构(除投资信托外)、投资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企事业法人、国营或公营事业团体以及外国人(法人或个人)等。总的来说,这些股东基本上分成个人股东和法人股东(或机构股东)两大类。除个人股东以外的各类机构投资,虽有一些不同情况,但就其区别于自然人股东而言,可以将它们统称“法人股东”。由表1所示,日本从50年代到80年代末个人股东和法人股东在股份公司总股份中的地位变化,大体如下: 1.个人股东地位逐年下降,而法人股东的总体地位不断上升。在这40多年间,个人股东的持股比率(不包含外国人)由原来的69.1%降至22.6%;同期,法人股东的持股率由原来的30.9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最终形成法律意义上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产权所有关系的确定性、产权结构的有效性和产权保护的强制性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公共产权 ,公共产权的代理采取国有制的方式。完备的产权制度可以解决国有企业委托 -代理关系失效、财产组织形式效率不高、外部效应和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建立等问题。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宜采取分类施治的途径。国有企业只有明晰界定产权的所有关系 ,才能保障产权功能的发挥。产权所有关系确定之后 ,国有企业即成为法律上的民事行为主体和市场主体 ,其法人资产制度即具备了与企业产权相关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对国有企业如何改革,目前理论界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实行股份制入手,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改变国有企业单一产权主体状况,让国家和企业分别拥有最终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两权分离后,政企彻底分开,国家只以投资者身份获取投资收益,不再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干预,国有企业从此成为市场的真正独立法人主体。笔者将此方案称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股份制起点论(以下称股份制起点论)。我们认为,由于我国目前不具备实行股份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混合所有制不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而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相融合的产物.混合所有制经济以股份制作为组织和运营形态.在股份制经济组织内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企业法人资本、职工个人资本及社会公众资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些不同的产权主体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进一步壮大国有经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体说来,就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成分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有经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发达工业社会,法人产权运行的规则体系替代自然人产权运行的规则体系成为社会产权制度的核心。文章从产权主体、客体、分化、结构、体系及破产责任与产权界定、约束等方面比较了自然人产权制度与法人产权制度的优劣,说明为什么后者会取代前者。运用前述产权原则,对国有企业产权也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认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际上是构造法人产权制度。并认为,无论是理论上或是现实可能上都已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7.
论职工持股与保障计划丁建中我国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就是将大部分国有企业产权非国有化的过程,或者说,将2/3左右国有企业产权转换为以联合起来的自然人产权为基础的法人产权的过程。本文拟以此观点为基础,提出国有企业产权转换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的基...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原来单一的产权主体"一分为二"为高校举办者和高校法人。高校法人资产产权就是指以高校法人为主体的产权;高校产权主体化和法人化进一步发挥了高校法人资产产权的界区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通过设置高校资产管理机构分解产权,激活了高校资产管理;通过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高校法人通过参与校办企业决策加强了对校办企业的领导,使高校法人资产产权的功能得以很好发挥。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所有权同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范围内经营权同经营成果所有权的结合上,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关系。而在其某一环节上,又会形成双层所有权关系。在“双层所有权”结构中,国家是全民财产的统一的但不是唯一的主体;所有作为法人的国有企业也都应是其财产的所有权主体。承认国有企业享有法人所有权,将是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国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崛起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以年金基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机构法人,逐渐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而成为目前美国大公司的主要持股者。法人大股东基于长期而又稳定的持股,积极地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严格监督和制约经理,从而形成了新型的公司治理结构,使业已分离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法人股东化意味着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崛起,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相继经历了私人资本所有制和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两个发展阶段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企业家市场与委托代理下的道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不少学者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出发,论证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存在德姆塞兹所言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作为所有者的国家在多级委托代理下不能有效地监督和评价法人的经营状况,因而国有企业不可能竞争性地有效经营;国有企业应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专门从事非竞争行业的生产①。我们认为,这种结论仅仅从产权的静态结构考虑,至少忽视了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企业家市场的特征和资本市场的多重功能,因此,无法动态地理解和把握产权的实现机制。因为,任何一种产权结构都必须在与市场的互动过程中得以体现。一、信息不对称与委托…  相似文献   

12.
略论劳动产权罗列,孙梅生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仅仅界定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的产权边界是不完全的。我们认为,只有同时将国有企业中劳动者产权也给予明确界定,才能构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产权结构。但是这里所说的“劳动者产权”或...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利益的社会本质及利益主体的内涵,分析了传统政治经济学中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命题的消极意义:一、模糊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产权边界;二、使企业失去了成为“独立法人”的资格;三、容易使国有企业成为个人利益膨胀的转换器.因而这个命题是改革策划的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4.
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使花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独立的法人。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然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独立的利益也就必然体现为独立的产权。而从目前情势来看,则是国有企业现有制度尤其是财产权制度上存在着内在的弊端,致使国有企业改革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受到严重抑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企业财产上同时存在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两权界限无法界定,企业产权难以独立的问题。这种既难独立,又无利益的产权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要求。所以,国有企…  相似文献   

15.
所谓国有企业股份化,就是在理顺同家和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的基础上,将国有企业现有财产进行估算定价,然后折合为若干股份,绝大部分由国家持有,另一部分以股票的形式向本企业职工和社会上其他法人、公民个人出售。今后新企业的建立,也都采用股份化形式,由国家、地方、社会上的企业法人、公民个人共同投资兴办。现就国有企业股份化问题谈谈笔者的浅见。当前,实行国有企业股份化,有利于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使企业的财产权摆脱国家行政权的束缚,使企业成为具有独立主体资格,享有独立财产所有权的法人。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六大报告将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确立为我国今后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无疑,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即按照公司制的形式来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企业改革目标,而现代公司制的核心是法人治理结构。由于国内现有的公司大部分是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公司化改造,建立行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可以建立高效率的运作系统,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还可以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产权理论是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建立产权关系明晰,责任制度明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的原有产权关系根源于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模式。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公有产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产权主体一元化——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完整意义上的产权主体地位,企业和个人的产权被一元化的国家所排斥。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这种产权主体一元化的传统产权制度的弊端是显而…  相似文献   

18.
徐佳 《东岳论丛》2002,23(6):57-58,142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人治理结构 ,但当前的公司法人治理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只有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公司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早已十分明确,这纯粹是一种欺人之谈”.这是发表在《学术月刊》1996年第12期上的一篇题为《产权结构理论及其应用》(以下简称“应用”)的文章中的一个观点.《应用》的作者似乎没有否认国有经济的存在,在其文章中“国有企业”这个概念还被大量使用,但是却彻底否认了国家或政府是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这就是说企业资产是国家所有的,而国家却没有资格成为自己所有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竟争主体。”党中央已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产权明晰化。明晰有效的产权结构,是企业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前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证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根子就在于它的产权构造不规范、不明确和不合理。有人认为实行股份制是对传统产权关系的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