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埃及人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以及古代埃及文明是非洲文明还是近东文明,始终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语言、生理特征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的考察,我们看到,古代埃及人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他们当属地中海人种。古代埃及文明也不属于非洲黑人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努比亚文明更是非洲文明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它是从生态危机中引发的忧患意识出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模式、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以确保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埃及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穆罕默德那可里为了使埃及实现国富民强以及维护他对埃及的统治地位对埃及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改造和变革。从现代化角度来看,不论是改革的主要内容还是基本特征,它都表明这是埃及的早期现代化运动。改革在短期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其迅速失败形成鲜明的对照。但是改革对埃及社会发展还是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埃及历史上一个伟大而痛苦的起点,埃及就这样走上了漫长而曲折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18 0 5 - 1879年是埃及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时期。改革是埃及早期现代化启动和深入发展最主要的杠杆。由于埃及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英国用武力粉碎了埃及的工业化计划以及美国内战引起世界棉花价格上涨 ,从而使埃及走上了以棉花种植为主的农业立国道路。埃及的早期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一次西方化进程 ,它对埃及的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埃及与爱琴文明隔海相望,因此两地之间的联系集中表现在海上贸易和外交往来上.按时间顺序埃及和爱琴文明之间的海上贸易和外交往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席克索斯王朝时期埃及通过塞浦路斯这一中间人与爱琴文明中的米诺埃文明的联系;第二阶段是新王国时期埃及与爱琴文明中的迈锡尼文明的直接联系.埃及与迈锡尼的联盟是松散的经济贸易合作,它绝不是那种相对稳固的政治联盟.埃及与爱琴文明的贸易往来是单纯的官方行为,并与爱琴文明中的米诺埃文明的衰落和迈锡尼文明的兴起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希腊化诸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存在时间最长、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埃及希腊化文明。作为希腊化时代的典范,无论从历史出发,还是从现实考虑,埃及希腊化文明均意义深远。历史意义: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作用;它使"世界主义"思想充分光扬。现实意义:对"西方中心论"思想提出质疑;为埃及古代史的分期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我们应对全球化趋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调整实践活动的方向与方式,从而改变社会发展和文明演进的路向与前景。中国目前正处于以市场化、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发展目标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增加科学价值内涵,也需要增加人文价值内涵,以造成良好的能够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科学环境和人文环境。因而要坚持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双重导向,否则将造成失衡乃至畸形的社会文明。中国社会进步当然需要确立功利性价值观,但决不能拒斥非功利性价值观,在转型期应注重文化价值、精神价值、遵义价值取向,正确引导社会的价值评价,从而使社会发展同时获得物质文明的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精神文明的超越的理想品格。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日本大手前大学校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川本皓嗣在祝贺"人文日本新书"出版,针对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时说:"在日本以前常听到‘同文同种'的说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国人没有多少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台湾早期原始社会的演进与祖国大陆周文顺目前已知的确凿而又系统的有关台湾的著述,始于公元3世纪的《临海水土志》。该书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台湾山川、草木、气候、物产、风俗民情、社会结构、生产水平等进行了详尽而系统的描述,素称我国第一部有关台湾的经典①。...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0至11月,我应邀出席了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第5届国际埃及学代表大会。会后,我到埃及各地进行了大约为期两周的古迹古物的参观考察。从开罗附近直至上埃及的希拉康坡里一带,分布着形形色色和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约90余座。本文将以亲身的参观、考察的记录,并结合已有的考古研究的成果,记述具有代表性的金字塔陵墓建筑的奇迹及其现状,并从其起源及最后的消失过程中论述金字塔建筑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制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入手,指出在中华农业文明之兼容并包、生生不息和灵活变通等总体特征中,蕴藏着伦理至上、看重家族、眷恋传统、崇拜权威和绝对平均主义等文化因子。数千年来,正是这些文化因子左右着制度的演进方向。进而扼要解析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我国土地赋役制度的种种特质及其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早期思想与法兰西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整理和研究有关陈独秀早期活动史料的基础上, 揭示陈独秀与法国文明的渊源, 并对陈独秀推崇法国文明的情况进行个案研究, 展示和分析陈独秀在政治思想、文学观等方面所受到的来自法国文化的影响, 并从他与法国文化的关系这一侧面凸显出陈独秀早期思想的一些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5,(3):22-27
巴蜀地区存在一些与典型巴蜀文化不同的文明,这些异质文明的来源问题成为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考古资料研究证明,巴蜀地区早期文明的发展与甘青地区的古代文明相关,由于秦人很早就在甘青地区活动,早期秦人可能或多或少对巴蜀文明产生过影响。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甘青地区秦人存在进一步南迁的可能性;二是秦祖蜚廉一族的武装部族特征与巴蜀存在过的戈基人相关;三是蜚廉族图腾与蜀中蚕丛氏图腾同为虫图腾,二者实为同源;四是蜚廉的石棺葬俗是唯一见于文献记载的,且秦人精湛的冶铜技术,则为巴蜀古文明中大量使用石棺葬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4.
埃及国土开发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埃及致力于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推进,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麻烦,其中之一就是关于如何保护日益受到现代化蚕食的耕地,充分利用开发国土资源。由于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埃及的国土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并且与埃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如何变沙漠为良田,充分利用开发国土资源,直接影响埃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东方的犹太文明和西方的希腊、罗马文明起初各沿着自己的轨道独立地发生、发展,但到了一定的时期,双方相互间的接触、交流日益频繁;相互抵牾又相互吸引,在碰  相似文献   

16.
依顺胡塞尔、海德格尔开启的思想方向,萨特自然地拒绝对情感现象的自然主义解释,或者说,他认为对情感的实证考察是不完备的、是需要奠基的;同时,萨特又力图以情感作为一个重要主题来论证“人的实在”对于自身所有存在形态的最终责任,这使得萨特早期对于情感现象的理解表现出明显区别于其现象学前辈的特征,也使得其情感理论成为众多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非形式逻辑和论辩理论核心主题的论证型式,也日益成为论辩的人工智能方法关注的焦点。论证型式表征日常论证的常见合情论证模式,它是一种语用结构,往往表达为可废止的肯定前件式。在一些人工智能学者看来,这些论证型式是和演绎论证形式并肩而立的推论规则。论证型式的规范力源于避免语用不一致的理性要求。这种规范力不仅和某种型式的结构有关,而且更由适宜使用该型式的环境加以保证。这些环境条件用匹配的批判性问题加以刻画。批判性问题一方面向论证者警示了某种论证型式可能会遭到弃用的可能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也向挑战者暗示了攻击该型式的切入点。满足批判性问题要求的论证型式将生成有利于结论的一个假设。在对话中,恰当地使用论证型式的一个团体,将把证明责任转移到另一团体。然而,如果论证型式的适宜使用的环境条件不能被保证的话,论证型式就蜕变为谬误。大多数所谓的非形式谬误正是论证型式的不恰当使用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论证图解是论证文本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逻辑导论和非形式逻辑或批判性思维教科书普遍使用的论证分析技术。它以直观的形式揭示论证的支持关系,无论是线性关系、组合关系、收敛关系,还是发散关系。不同的图解方法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力图充分反映实际论证所包含的陈述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灵感与幻想。它是人类各种精神活动的起源 ,如宗教、祭祀、文学、艺术等 ,都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原始初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 ,创造了文明 ,也创造了神话 ;同时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丰富和发展了神话。本文试图就神话与上古西部的文明存在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作了一个大致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西早期文明语境中,道德与法律虽在产生上有先后之分,在本质上有自律他律之别,但从秩序提供和规范确立的角度,两者基本上是和谐统一、混而不分,同时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德法相容是早期文明的共性,突出表现为道德的法律化。中西道德与法律关系也有较大的差异性,价值文化、个性行为、经济形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导致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早期文明语境中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探讨仍能为审视当代两者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