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南岛古称“儋耳国”,又作“离耳国”。郭璞云:“儋耳在珠崖海渚中”。从西汉王朝在海南岛置初郡开始,历届中央王朝任当地的行政建置,经历了由北向南、由环岛四周向中心山区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中央王朝统治势力延伸的表现,也是该地由封闭到开发的反映。1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二郡。应劭曰:“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儋耳者,种大耳。渠率自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珠崖、儋耳当由其地之物产及民俗而得名。珠崖郡,治瞫都县,在今海南岛琼山县  相似文献   

2.
《汉记》所谓“开犍为、朱崖七郡”,与上下文抵牾,不应该出自班固的文笔。“珠崖七郡”的构词方式,与《居延新简》“南海七郡”简文或许类似。以珠崖为代表称“珠崖七郡”,似考虑到了珠崖郡得名与珠宝的关系。“珠崖七郡”应该指汉武帝定南越置同样出产或输入犀、象、玳瑁的七个沿海郡,即:南海、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上最早出现的两个行政区域称为“珠崖”、“儋耳”郡。两郡的得名均由当地的物产、民俗而来。“珠崖”因古代海南是珍珠的产地,故名;“儋耳”因古代当地的人民“耳长及肩”,“绣面文身”而得名。“珠崖”之名久已不传,而“儋耳”则衍变成了“儋县”。  相似文献   

4.
隋朝在海南建置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地理志》记载隋朝在海南的建置有“珠崖郡”及义伦、感恩、颜卢、毗善、昌化、吉安、延德、宁远、澄迈、武德十县。本文认为 :该志所载有误 ;隋朝二世均在海南建置地方行政机构 ,其中 ,隋文帝开皇年间立崖州及义伦、临振二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崖州为珠崖郡 ,至大业六年增至三郡十县。三郡即珠崖、儋耳、临振郡 ;十县即义伦、昌化、感恩、毗善、宁远、延德、澄迈、舍城、临川、陵水县。  相似文献   

5.
历代治黎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置了儋耳珠崖二郡,开始了对海南岛的统治。这个统治一开始就表现为沉重的压迫剥削和反压迫剥削的民族斗争。请看:汉武帝后元三年(公元前87年)“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幸子豹合率善人还攻破之,自领郡事,讨击余党,连年乃平。豹遗使封还印绶,上书,言状,制诏即以豹为珠崖太守。”(《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蛮”(黎族的先人)的反抗斗争,说明西汉对海南岛的统治一开始便遇到了困难。据《汉书·贾捐之传》:从元封元年设郡开始至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二十余年间,黎人反抗斗争有六次之多。因此,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取消儋耳郡,以其地并入珠崖郡。但是,从二郡省为一郡,黎族先人的反抗斗争并未自此缓和。再请看:  相似文献   

6.
随着汉武帝在海南建立珠崖、儋耳两郡,马匹开始从大陆输入海南,海南马匹随着历代中央政府对海南开发和管理的力度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在中国马匹使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海南尚马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移植和再现。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在汉代及其以前都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因而不存在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始在海南设立儋耳、珠崖2郡,海南岛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问题;生活在海南岛上的人根在祖国大陆;汉代在海南岛的设郡,只是海南从由地方诸侯国管辖变为由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历代人口资料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的户口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贾捐之传》:“儋耳、珠崖二郡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余,”其县名,人口数均未详,我以为这仅是一个估计数。因为十六县中可考者仅八个县,其余八个县不可考。《后汉书·郡国志》载:合浦郡五县(珠崖、徐闻、高凉、临允、合浦)共23,221户,86,667人。这一数字包含了海南岛的珠崖县,但珠崖县户口多少,未详。《隋书·地理志》载隋代于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临振三郡,统县十,户一万九千五百,  相似文献   

9.
汉武帝时期,出于对岭南地区奇珍异宝的需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在岭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郡县设置,儋耳、珠崖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设立的。西汉王朝经营65年之后,汉元帝采纳贾捐之之议,罢弃珠崖郡。此举延缓了海南的封建化进程,对后来中央王朝处理边疆事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方的百越和苗蛮集团中,继荆楚、于越与华夏融合同化之后,其它的越族也出现重新组合,分别组成东瓯(在今浙江南部)、闽越(在今福建)、南越(在今广东)、西瓯和骆越(二者在今广西和越南北部)。秦统一六国和岭南后,在东瓯、闽越地设立闽中郡,在南越、西瓯和骆越地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但是越人诸部仍各由其君长领其部民。汉武帝时,先后将东瓯人、闽越人内迁于江淮之间,这两部分越人便与汉族融合。而对岭南的越人,虽然在平定吕嘉叛乱后将其地分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儋耳、珠崖、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后省儋耳、珠崖入合浦而为七郡),但在南越人、西瓯人、骆越人聚居地仍“以其故俗治”。即使其后大批北方人口的不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块热带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样的热带生物资源。自从汉武帝设立珠崖、儋耳两郡之后,陆续抵达岛上的汉人与黎族先民一起,披荆斩棘,辛勤地开发和利用海南岛热带生物资源,为丰富祖国的物质文化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拟主要探讨古代海南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并祈望能引起有关专家的兴趣。一两汉至隋唐,海南岛的开发处于开创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业开发先是集中在岛北、岛西地区,后来逐渐向岛南岛东南一带拓展。随着环岛建置的完成,台地和平原得到初步开发。但总的说来,汉、唐各代海南农业落后于两广大陆,唯有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占地利之宜,初露异彩。  相似文献   

12.
儋耳乃是耳挂重环,使耳下坠拉长而得名,因为国名。始于任姓,居于黄河以北,约于商初已南迁于岭南,以后再通过雷州半岛而进入海南岛,又逐步南迁到岛南端的儋县。后来骆越人、黎人迁入,儋耳人融入于越、黎人之中,到汉代时,儋耳已成为郡,逐渐消失其民族特色。到唐代时,已不见儋耳族人的名称了。一、儋耳的来源儋耳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云:“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又《任数》云:“其以东至开梧,南抚多(?),西服寿靡,北怀儋耳。”高诱注:“北极之国”。即把儋耳列为北方之国。儋耳又被写作(?)耳,毕沅谓:“《大荒西经》作‘(?)耳’。”松皋园谓“儋耳在南海,宜以(?)耳为  相似文献   

13.
老子并非姓李名耳,《老子》其书的作者为春秋末期的老聃,老莱子、太史儋与《老子》一书并无干系。郭沂提出的楚简《老子》的作者是老聃,今本《老子》的作者是太史儋的观点是难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1097年,苏东坡被贬儋耳(今海南岛儋县)时,已经62岁了,他自料此去必死,所以安排了后事。他描绘临行时的情景说:“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上,宁许生还?”孰料在遇赦北归时,他却又唱道:“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儋耳竟成了他的老家了,变化不能说不大。促使他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当然还有别的因素,而民族友谊的力量,恐怕是主要的了。邓拓同志的《旅途杂诗·蜀山忆东坡》一诗中说:“累年谪宦悯荒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儋州人陈(?)曾在《东坡居儋歌》中写道: 快哉儋耳得先生,悲哉先生儋耳行。瘴雨蛮烟来龙麟,身边独偕子一人。别驾安置昌化军,不比惠州有朝云。子云符林心朗照,戴笠着屐被人笑。一草一鸟会其神,聊将所遇写天真。屋不得住茅庵筑,米不得食思僻谷。看看只剩莲花杯,邻妪有酒无钱鬻。薯芋苍耳岂真佳,下以陶诗充满腹。吁嗟富贵人,变为空乏身。宋帝  相似文献   

16.
元符三年庚辰(1100)五月,东坡被命移廉州安置,六月二十日渡海。此二诗离儋耳过澄迈时所作。近人陈迩冬定为“元符三年在儋州为琼人姜君弼题”(见《苏轼诗词选》注),不知何据。考东坡过澄迈,只有五言古诗一首,题为《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王文诰编注集成本,次于《澄  相似文献   

17.
明清海南本土对苏轼海外诗文选本的整理尤为重视,先后形成了《居儋录》《海外集》两个版本体系。清代临高县令樊庶自发编纂的《宋苏文忠公海外集》(康熙四十三年,1704)上承“居儋”,下启“海外”,是迄今所见唯一一部评批本《海外集》。其价值有二:一是樊庶本《海外集》在戴熺本《海外集》(万历四十七年,1619)域内失传的背景下,作为后世《海外集》的实际母本,在东坡海外诗文选本的编纂史上厥功至伟;二是樊庶本《海外集》对海南风物的注释、对东坡诗文(特别是和陶诗)的评点别出心裁,在清初诸多注苏、评苏选本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流放者的心路历程——苏轼在海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苏轼贬儋时期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在晚景十分凄凉的情况下,62岁高龄的苏轼被贬儋州。他首先想到的是死而不能归葬。到达海南后,他在贫病交迫的日子里不断地加深对海南的风土人情的了解,得到黎族老百姓的亲密情谊的感召,在老庄思想的支持下,进行著述和创作。三年后,他怀着十分留恋的心情离开儋州;这除了对海南百姓的情谊和思忆外,也蕴含着这一时期在艺术境界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卅一惠洪《冷斋夜话》谓东坡渡海,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愚案朝云没于惠州,东坡谪海南,事在贬惠以后,朝云乌能随行。东坡在惠作《纵笔》诗,有“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之句,时宰闻之,复有儋耳之命(见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至朝云歌“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泣不成声,《林下词谈》备载此事。二句原意,在东坡本为旷达之言;而朝云歌之,则顿生秋扇弃捐之虑。但此为惠州事,非在海南也。  相似文献   

20.
海南建省以来,政府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都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设置,但行政监察体制却仍;日沿袭老的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本文探讨了海南行政监察体制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构建适应海南“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体制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监察体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