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更需要“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获得“源头活水”。在阅读教学中积累“源头活水”,在习作指导中“源头活水”激活,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丰富中年级学生“源头活水”,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乐于、勇于书面表达,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密切相关。从心理学吸收与表达的角度来说,读(包括听)是吸收,写(包括说)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另外,就语文教学来说,吸收过程渗透着表达,表达过程也进行着吸收。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重阅读“吸收”,不重阅读“表达”,只管阅读“认识”,不管阅读“应用”,破坏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以读助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这种语文教学不仅违背了“课文是例子”的教学原则,而且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在注重“以读助写”的同时,加强“以写促读”并最终实现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实现读写良性循环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才站在习作的起跑线上,不能用这样的大道理来说教,只有循循善诱,从小处入手,让孩子自信地、兴趣地、胸有成竹地站在习作这条起跑线上。如果把三年级的习作比作一座桥,我认为阅读是桥墩,支撑着整个桥梁,举足轻重;积累是连接桥墩的梁,要合拢不能出半点差错,重要的是技术和方法;习作就是桥面,有了稳重的桥墩和坚实桥梁,精彩的桥面就水到渠成。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积累、习作是一个不吊扣的链子,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素质方面的收获。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阅读书籍和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文贵于真”,作文就是写生活,作文应该是真实情感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平时要多让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积累素材,抓住写作时机,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习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在课内让他们读课文,课外多读书报,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人家的写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是极好的习作范例,它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用好教材,对写作大有裨益。本文以小学教材《蟋蟀的住宅》为例,挖掘教材对小学生习作的"范例"作用,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设"桥梁",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实现阅读和习作在语文课堂上的共舞。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如何提升农村高中生的写作素养,搞好写作教学?巧借报刊资源,引导学生苦练“五功”是一条务实的好路子。一、练“听功”听功,即要多听、善听,做生活的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然而,汉字数量多,形体变化复杂,学习起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生字成了孩子学习课文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也就是说,小学生作文主要还是模仿练习。那么,模仿的对象是什么呢?那就是教材--文质兼美的课文。小学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文学色彩浓厚,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极佳范本。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阅读让学生获得写作知识,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如果说阅读是根,那么写作则是这棵大树上开出的花,只有根深蒂固,花儿才能开得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11.
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妹。阅读好象蜜蜂采花,作文好象蜜蜂酿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读,让读带动作文教学中的写,是很多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写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并加强课外读物的阅读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以读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环节,但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害怕习作,主要原因,是学生习作素材的严重匮缺,这就直接导致了习作"假、大、空、套"的不良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必须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内外书籍;仔细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常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证明,长期坚持,灵活运用,学生的习作素材会越来越丰富,习作水平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庄永琼 《科学咨询》2009,(17):88-88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环节,但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害怕习作,主要原因,是学生习作素材的严重匮缺,这就直接导致了习作"假、大、空,套"的不良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必须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内外书籍:仔细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常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证明,长期坚持,灵活运用,学生的习作素材会越来越丰富,习作水平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中实施新课改,对于提高学生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丧失人文精神、忽略阅读本质、忽视个性发展、精神吸引缺失等诸多顽疾,这些顽疾已经成为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语文教学的功利性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那么,如果治疗此类顽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读
  读,且熟读。阅读是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和爱好的推动,才有希望跨上成功的道路”。华裔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成功真正的秘诀是兴趣”。他们把树立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当作是学习的当务之急和事业成功的关键。习作也是如此,习作的兴趣是学生积极习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习作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一个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培养的。教师要善于牵线搭桥,帮助学生构建起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热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在习作中起到“引”的作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自由快乐地学习,为孩子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十八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告诉我:语文教学是一个繁杂庞大的工程,其中的两个重要板块--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和老师最为头疼的。经验告诉我要想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就要做到“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一直以来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高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给房屋夯基础,作文好像目的明确地搭建房子,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邓先伦 《科学咨询》2009,(22):48-48
针对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记叙简单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很有必要让学生活跃思维、开扩视野,多去阅读和背诵,长期坚持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并融入习作之中去。最基本的还得要让他们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更多词汇。于是笔者想到了“死记硬背”的巧用。  相似文献   

19.
今日作文教学的精神:个性化,引导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即写“真文”,抒“真情”,做“真人”。实施理念:习作素材的开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课内外的广范阅读和传播媒体中;平日生活的点滴累积中获得写作的素材。习作时间的开放:根据作文内容的需要分定期作文和随时作文即随文练笔。定期作文可布置“当堂作文”、“作前一天作文”、“一周内作文”、“一年内作文”。(让学生在即定的时间内找准写作的素材,并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  相似文献   

20.
所谓习作素材,是指在生活实践或调查研究中搜集,积累起来的原始的生活材料,它是未经加工改造的原料,是形成习作的基础。宋代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写作之前必先下工夫体验生活,积累材料。只有掌握丰富的素材,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来。那我们该如何从生活中去挖掘习作素材呢?总结十多年来习作教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中学生从生活中挖掘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