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890年马汉海权论的发表,彻底颠覆了美国传统的海权思想和海权战略,美国海权战略开始由“近海防御”转向“舰队决战”,全力追求世界海权强国地位。此后三十年间,美国海权快速崛起,主要体现在海军舰队的迅速扩充,对外贸易和商船的飞速发展以及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的建立三个方面。美国海权的快速崛起,不但导致美国与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英国的矛盾和冲突加剧,而且激化了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新兴海上强国的矛盾和冲突。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列强在海军实力、对外贸易和海外基地等方面进行磋商和协调,达成了一系列协定和协议,从而形成了正式认可美国世界海权强国地位的华盛顿体系,在世界海权格局中美国海权最终实现了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2.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 ,中国一方面要考虑陆地安全环境改善为相对集中力量发展海权提供的战略可能性 ,同时更要从海疆安全面临的压力考虑海权发展的必要性 ;在发展海权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上 ,不应如何盘算降低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 ,而是应该寻找思路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国力贡献率 ,进而为海权发展提供动力 ;在海权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关系上 ,中国海权的发展并不构成导致冲突并阻碍中国和平崛起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祖国的海洋有浓厚的感情,对海权问题有着独到的建树。孙中山的海权观主要包括:"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维护国家主权包括领海主权,要加强海防、建设海军;加强海港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固保南海"、"控制南洋"。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20日上午,"中国周边国家海权战略态势"研讨会在上海政法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政法学院海权战略与国防政策研究所主办。来自江苏省社科联、海军指挥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科院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观察》、《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术界》、《探索与争鸣》、新华社、《解放日报》、《新民周刊》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编辑等出席了会议。中国正在向现代海洋国家转型,海上生命线和海外重大利益区域的出现,已涉及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有必要对周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会议以后,美国政府在国会要求削减开支的压力下,基本上继续沿着华盛顿体系的轨迹,寻求与列强合作,继续进行裁军谈判,先后召开了日内瓦会议和伦敦会议。这些国际会议取得了有限的成果,但是更多的却是暴露和激化了列强之间尤其是美日之间的分歧,裁军谈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政府和国会与海军在裁军和对日政策上的分歧日益公开化,美国海军在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下抵制裁军,继续努力保持战备,但财政上的困难终于使之在与日本海军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逐步形成了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海权建设成为推动和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关中国的根本利益。当前,中国的海上战略形势严峻,海洋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大力推进海权建设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应该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海洋开发;积极运用外交手段妥善解决海洋权益纠纷;并积极建设一支具有强大军事威慑力量的蓝水海军。  相似文献   

7.
一战后,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成为各国寻求外交诉求的又一个新场所。中国拒绝参加1937年8月2-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会议,是中国将国际教育组织及会议作为外交渠道的最明显事例之一,表现出强烈的教育外交诉求。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维护是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首要前提。中国要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一切破坏和平的行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海权概念与内涵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海军战略理论家A·T·马汉在1890年首次提出“海权”这一概念以后,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国内外的政界、军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随时代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着国际海洋秩序及其斗争方式和手段的深刻变革以及中国海权发展所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海权问题成为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研究海权问题首先要明确海权的概念与内涵。  相似文献   

9.
华盛顿会议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在世界现代史上曾产生过不容忽视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这个专题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我国学者的研究基本上局限在远东太平洋问题方面,很少涉及会议的另一重要议题——限制海军军备问题。实际上华盛顿会议是由两个平行的会议构成的——五国裁军会议和讨论远东太平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科学会议是20世纪上半叶在太平洋地区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民国时期该会召开过7次,但作为太平洋科学协会会员国和太平洋沿岸大国之一的中华民国,竟然没有举办过一次.事实上,当时以竺可桢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举办该会早有设想,并随着时局的变化对设想的具体内容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但由于当时中国政局不稳,科学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政府投入有限,而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局势不断升级后,太平洋科学会议自身也陷于停滞的局面,这些都造成了在中国举办会议这一设想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1.
论太平洋战争前10年的日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关系一直是东北亚国际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伙伴与对抗是两国间关系的基调。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0年时间内,日美两国围绕伪"满洲国"的正统性、"门户开放"政策、华盛顿体制、海军军备和所谓"东亚国际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外交交涉。由于日本向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及美国在太平洋和中国的利权是双方不可退让的基本国策,因此两国最终从对抗走向对决,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成为两国清除恩怨关系的最后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我国较早接触与传播马汉海权论者。他借鉴马汉的海权理论形成自己的海权思想,认为海权关系到国家的贫富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下;不缔造海权,陆权也只能随之丧失。他呼吁我国应在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与南中国海海域建立制海权,规复海军,实行海上交通控制,拒敌于海洋国土之外。其建立海权具有"国振驭远之良策,民收航海之利资"的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体现了其海权思想和国防观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在其代表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中,奠定了“海权论”的基础:1.海权在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2.海权体系由各机构、设施、商船和海军舰队所组成;3.在国家各种力量中,海军是最重要的力量;4.海军的战略目标是在一场决战中打垮敌方舰队,夺取“制海权”;5.海军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太平洋科学会议兴起,旨在联合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开展资源调查和保护等,增进太平洋沿岸人民的友谊。欧美国家及亚洲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均成为永久组织太平洋科学协会的会员,并实行轮流举办制。中华民国自第三次东京会议开始正式参加该会,并争取到会员国地位。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该会的资源调查和研究,在林学、气象学等科学研究上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通过参加该会,推进了中国科学体制化的进程,并对当时中国地质学、植物学、海洋学等地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际科学界的新思潮如天然纪念物保护也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区域合作与整合国际会议于2012年12月14日至15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东北亚和平环境建构——从文化因素与物质力量的互动关系中探求建设性路径。会议由浙江大学、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浙江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承办,来自中、日、韩、美、英等海内外四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一直是中国及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近期日韩的独岛(竹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争端、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海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海权应是国家“海洋权利”(searight)与“海上力量”(seapower)的统一 ,是国家主权概念的自然延伸。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条件下追求“海上权力”(seapower)的行为是霸权行为。中国海权 ,确切理解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上权力 ,更非海上霸权。中国海权是有限海权 ,其特点是它不出主权和国际海洋法确定的中国海洋权利范围 ,海军发展不出自卫范围。开发深海可考虑为中国海军建设的优先选择。永远不称霸是中国海权扩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证明:拥有海权则国家强,缺失海权则国家弱。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海军得到迅速发展,经过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海军实力迈入了世界一流行列,从而成为亚洲海权强国。在侵华战争中,日本海军利用其制海权和制空权,击败中国海军,为日本陆军的登陆作战提供了前提和保证。当日本陆军深入中国腹地之后,日本海军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全面封锁,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凌道扬是民国时期中国林学的先驱和杰出开创者。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林学事业,在林学宣传、教育和林业实践等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33年,由中央研究院派遣,凌道扬代表中国参加第五次太平洋科学会议,当选为林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太平洋沿岸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尽管经费缺乏,但在他的努力下,调查工作颇具成效。由于抗战爆发,调查报告未能最终编竣以供下届会议讨论。凌道扬参加第五次太平洋科学会议、主持森林资源调查的曲折经历表明: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中国科学已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同,这不仅扭转了早先中国科学研究多由外人越俎代庖的尴尬局面,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科学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中国科学界走向世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受到诸多困难的制约,而经费缺乏和国内外局势动荡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海军的建立是美国崛起的必然结果,更是海权思潮直接推动的产物。学界的"学术议程设置"、政界的"政治议程设置"和媒体的"媒介议程设置"共同促成了海权思潮战胜孤立主义和党派主义,促使新海军成为美国强盛、伟大和优越性的文化象征。美国海权思潮兴起的过程和路径颇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海权危机,民国时期国人对海权的认知和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海权认知涵盖了海洋权力、海洋权利及海洋权益三重向度;海权实践路径表现在加强海军建设以提升海洋权力、多管齐下以维护海洋权利、发展海洋经济以争取海洋权益;海权认知和实践受到政治动荡、财政拮据、观念守旧等因素制约。民国时期海权认知和实践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加快海洋强国建设依然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