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移民中的社会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简述了世界范围的工程移民问题及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导则的 8条基本原则 ,综合分析了中国工程移民的人数及其分布状况 ,城建、交通、水库等三类工程移民及其特点 ,中国工程移民迁移与重建过程。从社会学视野探讨了工程移民的生产恢复、重建与发展 ,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与重建 ,文化冲突与安置区移民的文化重建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对工程移民问题认识的三个阶段 ,指出工程移民中社会学研究尚很薄弱 ,提出了加强工程移民社会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学应运而生,而传播技术理论也日益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播技术理论的提出一方面得到了学者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在文化层面上对其提出了种种质疑。正是有不同声音的出现,传播技术理论乃至整个传播学理论生态才能更平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移民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同宗教或者同一宗教内部不同教派少数民族汇聚到一起,使不同宗教之间会发生碰撞。如何使不同宗教或同一宗教内部各个教派之间在移民安置地和谐共处,将会决定生态移民工程能否取得最大效益。从当前西部民族地区若干生态移民安置点的建设状况来看,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于改善移民生活,以及迁出地生态环境的恢复等方面,政府对于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移民文化的保护力度稍嫌不够。这种状况导致移民工程能够改变移民的生活条件,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的消失。  相似文献   

4.
余天休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1922年他组织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学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会”,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社会学学术研究刊物——《社会学杂志》,发表了大量社会学方面的文章,提出“移民殖边,复兴西北”等社会学思想.余天休心系民族复兴,以实现中国近代化为抱负,为中国早期社会学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范赟 《东方论坛》2009,(6):8-12,17
“和”的观念萌生具有鲜明的农耕经济特色,并发展为源远流长的“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流,儒家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儒家构建和谐的理想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并围绕其中的秩序和谐设计了具体路径,形成了调解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完整体系。儒家和谐思想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也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6.
都市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诗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的出现是中国社会中重要的现象,它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都市和乡村并存的社会现实构成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文化语境,都市为现代诗歌提供了新的美学品格和发展的可能,对都市与诗的关系的思考是现代诗歌理论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晚年提出社会学需要在人的精神领域进行耕耘,走出"只见社会不见人"的社会学范式局限。他在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中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将主体纳入社会关系的视角,考察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在讨论主体的过程中,费孝通提出的"意会"概念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西方社会理论中一直存有的结构和能动的二元对立问题;他又从"心"这一概念引申出"将心比心"关系的意涵。费孝通是在"文化自觉"的关怀下探索"我"和"心"的问题的,这应该是未来社会学的主体研究格局。他注意到主体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过对主体的关注还有所不足。在学术上探明社会和个体间各因素作用情况,需要社会学研究的"主体视角"。关注主体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增进文化自觉和促成文化转型的实践世界中也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典现代化理论作为欧洲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概括,明显受着社会进化论的影响,而且,社会进化论的两大缺陷从一开始就注定经典现代化理论诠释力的虚弱及其诠释空间的狭小.20世纪后半期,面对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实践,经典现代化理论分析视角的单一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分析结论的绝对性、分析模式的二元对立性注定使其陷入前所未有的解释困境.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再反思,无疑将进一步深化人类对"现代化"的认识,从而不断为现代化理论的重建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芳英 《东方论坛》2006,(1):105-110
社会的秩序和整合问题一直是涂尔干的理论关注点。在其丰富的社会学理论中,宗教思想占了很大比重。他利用自己所倡导的社会学方法,对宗教现象进行了探索,在宗教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集体意识中逐渐产生的,信仰、仪式和教会是其构成要素,宗教在本质上是社会力量的体现,对社会具有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解释方法中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解释方法体系中,社会学解释是一种侧重于从预测社会效果的角度来阐释规范含义的方法。社会学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在于满足社会需要、限制自由裁量以及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社会学解释有着自身固有的局限,例如难以准确预测社会效果,适用范围狭窄,牺牲个案正义以及危及法律规范含义的稳定性等。我们应对社会学解释的价值和局限有充分的认识,使之在司法实践中发挥最优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移民文化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民文化是移民社会产生的观念形态文化,即移民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宗教、哲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教育思想等成分,其中价值观是它的核心。移民文化具有独特的移民精神以及开放性、兼容性、先导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受"阴阳一体"、"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古人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和传统思维的重要载体,其产生和变化也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深入了解汉字构形的哲学,并思考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传播问题,可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文化内涵及"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视角出发,考察了传统村落文化-乡土关系在进城农民工都市生活中得以强化的现象,指出了乡土关系强化的主要表现,并从传统文化和现实利益的两方面,对进城农民工乡土关系强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这种在都市保持村落传统并进一步强化的现象是在特定时间、地点、场景下发生的,具有阶段性特点。随着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时间的增加,"乡土关系"最终会逐渐消解并发展成为新的多元都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生态心理学思想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生态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探讨了生态心理学思想对于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标准的影响,反思了生态心理学理论本身的问题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今大学课堂文化陷入了学术精神失落、权威主义盛行、学生话语权丧失、教学渐失活力的困境。面对困境,从文化生态学理论的视角,提出了生态和谐大学课堂文化的新主张。并从树立平等、和谐的价值观念,培养团队协作、共享的精神,尊重他人的理性的价值选择,支持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营造平等对话、交流的课堂氛围五个方面探讨了生态和谐大学课堂文化的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播需要媒介,移民历来就是文化传播最活跃的主体.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移民的历史,即人口不断地从先进发达的地区流动到相对落后不发达的地方,并通过文化传播带动那里的发展.对文化传播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本身文化素质比较高并且拥有政治、经济优势的移民.在绍兴历史上,越文化的发展与几次大规模的移民关系密切.北方移民南下绍兴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永嘉之乱以后,东晋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家族王氏和谢氏对绍兴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北方移民南下绍兴的第二次高潮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乱以后,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南宋及此后绍兴出了不少名人,这些人才一部分是本地产的,另一部分却是移民后裔,或者是移民与土著结合的产物.历史上移民的文化传播是双向的,既有输入,也有输出.高明的绍兴人找到了当师爷的办法,向全国各地输出大批师爷,还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近代从绍兴出去的名人如蔡元培、鲁迅、马寅初、竺可桢等,以及从绍兴出去的"的笃班"在上海才形成风靡全国的越剧,都印证了文化双向传播的特点,这个特点任何地方文化都概莫能外.要保持文化的领先地位,就要鼓励人才流动,如果只出不进或只进不出,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枯竭、呆滞,或者饱和、浪费.考察历史上移民和文化传播的关系,对今天绍兴的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试图从理论上探讨传播学在社会学中的渊源,并以韦伯、齐美尔、 米德、布劳等为例,发掘他们有关传播的本质──“互动”的理论,及其对传播学理论的影 响。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讲,传播学仍然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长处,以确立自身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流动加快的时代,开放地区对新移民通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传播调查显示,进入开放城市的新移民的城市认同感并不如人们直观感受的那么高。提升新移民的城市认同,需要超越习惯思维,建立城市认同系统,以多元传播视野整合传播机制,从而对新移民进行多元的“在地化涵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杜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和贝尔关于宗教起源的论述,提出了宗教起源的多维综合理论,并提供了解释范例。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学族群关系的研究领域中,埃弗雷特·休斯是一个往往被忽视的重要学者。本文通过对其几篇文章的阅读与引介,来梳理休斯对社会学族群关系研究的贡献,特别是他对族群主观性特征的强调及在此基础上对族群关系研究的反思,从而增强与补充我们对该理论领域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