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欣 《兰州学刊》2012,(1):184-190
甘肃校车事件后,以政府为主导的校车立法制度供给强势展开。文章从校车刚性需求、校车事故频发、校车监管混乱以及校车行业的发展这一实践出发,结合司法实践中对校车制度的需求对我国校车立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以香港地区的校车立法为参照点,对我国目前时空条件下的校车立法制度供给提出或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转型时期推行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建设。在不同地区,农村发展的模式不同,对制度的需求也不同。要提供有效的制度,需要在制度供给中遵循政府主导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多种模式与目标统一相结合、规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随着境外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的不断加剧,为促进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抑制和减轻其消极负面影响,我国应设立境外明确的非政府组织准入制度.该制度应有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在许可制、半登记制和放任制中选择适合我国的模式,在准入领域方面也要有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杨正喜  唐鸣 《学术界》2007,4(5):7-12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获得了飞速发展.宪法确认公民结社自由为非法人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但社团登记管理中的禁止性规定否定了非法人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而民事法律制度中非法人制度的缺失,则加剧了非法人非政府组织的困境.从实践上看,世界许多国家并不禁止非法人社团的存在,无论是实体条件还是登记等程序条件都较为宽松.所以,我们应修改完善非法人社团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蒋梅香 《理论界》2007,(7):20-21
非政府组织作为相对独立于政府、与政府处于平等地位的社会治理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充当利益表达的渠道,沟通政府与民众,推进民主化进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王守文  徐顽强 《理论界》2013,(8):171-173
数字政府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的新模式,其高效、公平的价值追求与非政府组织作用发挥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非政府组织能够利用自身优势,防止政府失灵的扩大化,并有效衔接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动数字政府能力提高和价值实现。通过对非政府组织重新审视并进行角色定位,客观分析数字政府建设中非政府组织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功能体系进行制度化再造,以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与非政府组织使命的有效结合,才是实现非政府组织参与数字政府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并呈现出步伐快速化、内涵扩大化、模式多元化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制度支撑体系建设是推进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障,而新一轮城市化在制度需求方面则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包括制度需求的丰富化和特色化、制度体系的配套化、制度供给主体的广泛化、制度变迁模式的综合化、制度创新需求的快速化等.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用一种新的思维、知识系统、组织系统、工作方式去面对出现的问题,必须综合考虑新一轮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制度需求特征,制定科学的制度供给战略.  相似文献   

8.
张欣 《兰州学刊》2013,(5):151-160
法律制度是公共产品,其在满足公共品供需一般规律的同时还兼具自身的独特魅力。在我国,社会公众、大众媒体、私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所具有的"无形说服力"常常可以借助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而触动现有的立法决策格局网络以传递自身的法律制度需求,从而对立法过程和最终法律制度的出台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章试图描绘我国法律制度的供需图景,分析现有供需格局,并从法律制度需求表达机制、法律制度供给决策机制以及法律制度供需均衡的博弈机制三个进路探索中国法律制度供需均衡的有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WTO在开展全球贸易治理活动中不仅需要成员方和政府间组织参与,而且需要NGOs参与。《WTO协定》第5.2条为WTO允许NGOs参与其活动提供了准入依据。实践中NGOs积极参与WTO活动,并发挥一定作用,但是WTO缺乏NGOs参与其活动的准入制度。为了规范NGOs参与WTO全球贸易治理活动,提高NGOs的参与效率,充分发挥NGOs的磋商和合作作用,WTO应对NGOs参与其活动建立相应的准入制度:首先明确NGOs参与其活动的准入条件;其次明确NGOs准入领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清末新政推动的系列改革标志着非政府组织近代化的开始。其间,以立宪社团、商会和地方自治组织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体系较为完备,运作较为规范。清末新政时期的非政府组织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和完善,但明显存在一哄而起、管理混乱等历史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法制建设滞后、非政府组织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条件不足等。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 ,市场机制和国家机制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制度背景下 ,以不同的方式 ,或单独作用 ,或组合调控 ,均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和功能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人类的实践活动证明 ,市场机制和国家机制都存在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 ,而且不论以何种组合方式进行资源配置 ,都不可能使之达到最优 ,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政府组织 (Non 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体制 ,以其自身特有的性质和秉性 ,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市场机制和政府—国家机制所无法克服的缺陷 ,成为资源配置领域的又一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非政府组织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推动因素 ,同时也为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议题和充足的理由 ;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则对全球化的扩展形成一定的制约和规范作用。在全球化的推动下 ,非政府组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只有建立有效的国际机制 ,在发挥非政府组织优势的同时规避其缺点 ,非政府组织才能为全球治理的实现真正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非政府组织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战略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与此同时,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个新的重要现象,是非政府组织(Non Govenmment Organizations,即NGOS)的迅速发展以及它们作为政府、企业之外的新角色广泛参与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活动.本文阐述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建设的相关条件、目标以及应遵循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4.
靳朝晖 《理论界》2006,(12):233-234
近些年,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或称第三部门,下同)发展较快并逐渐被社会所重视。但由于其先天的“缺陷”,非政府组织一直“挣扎”在生存的边缘。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源于一个原因——资金不足。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取决于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外部社会的供给环境。因此,对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机制与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是当前实践所迫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两者存在着明晰的正相关关系。非政府组织能够推动政治和谐;非政府组织有利于促进经济和谐;非政府组织可以增进精神和谐,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非政府组织是维护生态和谐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的发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制度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意在对企业制度变迁与政府制度供给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文中首先分析了企业制度变迁的诱因以及不同制度变迁方式下的政府制度供给问题 ;其次结合实际分析了目前我国制度需求与政府制度供给之间的非均衡 ,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企业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制度供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公共租界是鸦片战争后英国根据其商业需要胁迫清政府而强占的殖民地,是近代中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要载体。租界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移植与变迁是近代中国外生性制度变迁的典型案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如果新制度产生的收益超过制度改变的成本,制度变迁就会发生。从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视角出发,研究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永租制、道契、土地评估、税收、土地交易等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完善,认为公共租界以永租制为基本制度的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的实施,使得公共租界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当代城市化土地管理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非政府组织为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非政府组织概念由于没有对应的社会结构,不适合用以描述我国社会组织。中国在独特的现代化过程中形成了党组织与社会一体化结构,1949年之后,以改革开放为界的两个阶段社会组织的变迁以及目前的两种类型社会组织并存的情况都证明: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不容易有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产阶级的新陈代谢与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公益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产阶级得以勃兴。无论是从社会声誉,还是从其经济收入、教育层次、职业地位来看,中国的中产阶级都得到了解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改革开放的影响作用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来讲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促进了其发展,提高了其地位和经济收入水平;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更多资源获取的渴望。在这种"差距"心理的支配下,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公益行为相比较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的公益行为就显得很为欠缺。  相似文献   

20.
综观世界经济运行的历史和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践,在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关系上,均衡只是特例,而非常态,即均衡是要通过调整去努力接近或实现的一种理想状态.认识需求与供给的基本规律,特别是价格在其间的重要作用,就为进一步分析、探讨中国经济的需求不足问题,并寻求有效对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