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文化作为集团或组织层次上的经济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这种亚文化是在社会主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它对于群体成员具有强烈的影响力。日本企业文化也是根基与其民族的文化模式,因此,探讨日本的企业文化,不能脱离整个日本的民族主文化。本文将通过对日本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演变历程的探讨,挖掘企业文化背后深层的民族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国资委赴日本企业文化培训考察团,对松下、丰田等日本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20天实地考察。通过对考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六个显著特点。一、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氛围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这也是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日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突出强调五点: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切实实现雇员(员工)利益;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外在表现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四是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的公开和透明;五是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源于日美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这一研究热潮的形成,是由本世纪70年代以来日美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本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商品旋风似地大举进入世界市场,许多欧美产品的市场被日本产品抢占。尤其是在美国,由于日本产品蜂涌而至,给美国市场造成巨大压力。面对着日本产品的强大攻势,美国人深深地品尝到竞争失败的痛苦。痛定思痛,许多美国人开始反省自己。一方面组织大批专家对本国优秀公司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科学的总结;另一方面,组织美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大量专家对日本成功的奥秘进行认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人的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人的活动。美国理论界为什么在70年代末期能够提出企业文化这一最新管理理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考察日本短期内在世界上刮起“日本经济旋风”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管理的突出特点是将企业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80年代后半期开始,直到90年代的今天,企业文化热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界一直是方兴未艾。 1.从对国外企业文化情况的介绍来看:美国出版的一系列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书籍如:《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公司文化》、《公司文化管理》、《美国企业精神》等都很快被翻译出版。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等的有关企业文化实践方面的书籍,也有多种出版。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近年来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新潮。为了加速我国的经济建设,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萧秀清同志撰写的《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一书(重庆出版社出版)就是我国学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一部有份量的著作。企业文化理论是起源于日本而形成于美国的东西,是以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经验为基础的东西,而且其中确实浸透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把外国的企业文化理论照搬到社会主义的中国来,用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企业,不仅完  相似文献   

7.
崔岩  黄炜  高方  黄惠 《社会科学家》2006,(Z1):153-154
日本企业管理,有其独特的模式.首先是它所采用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其既保证了企业在初创阶段的稳定,又保证了成长期以后的持续发展.其次是它的企业文化,在既无资源,又无技术的背景下,日本如何在短短的20余年内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迅速发展.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所以日本企业的迅速发展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就以日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以供企业经营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晓光 《船山学刊》2008,(4):217-219
日本的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延。日本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成为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动力因素,也是日本经济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20多年前,美国的企业界和管理学界集中研究20世纪70年代让世界为之震撼的日本经济的崛起,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企业管理形成了以人为本、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崭新的管理思想,并且首先提出了"文化制胜"理论.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当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发挥着它那重要的作用时,企业文化日渐成为新时期企业改革、企业竞争、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了企业的灵魂和企业塑造形象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文化的提出及其意义 企业文化是伴随着日美经济竞争得而产生的一种经营新潮,它首先导源于日本。70年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出现了震憾世界的“日本旋风”横扫号称“经营者天堂”美的国,从而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一片惊叹。于是,一批美国学者纷纷探索日本企业的经营之道,并进行自我反省。美国的经营优势为何丢失?企业的活力为什么不如日本?日本企业的“经营之神”究竟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企业成功的真正秘诀”“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经营哲学、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在内的有机整体。一般认为,日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而美国则是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发源地。近年来,日本的企业文化随着石油危机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开始由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团体的作用,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日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宪法学在清末鼎盛的原因 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历史十分漫长,即使到了近代,这一过程仍未结束.一直到1887年,日本还曾将许多中国的汉译西方著作(如<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等)翻译成日文,通过中国来学习西洋文化.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生活中存在许多忌讳,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日常劳作、人生礼仪、民间节日等方面。这些忌讳,有的影响面极广,遍及日本各地;有的影响力较弱,只限于日本的局部地区。究其成因,有的源自宗教或民间信仰;有的是接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还有的与日本人居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以及日语词语的发音有关。这些忌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及其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日本在文化的许多领域中都接受中国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日本的文化,窑业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从古代到近世,日本人始终珍视中国的陶磁器,以获得中国陶磁为快。因此,大量的中国陶磁器传到了日本,其中有些是访问中国的日本人带回来的,有的是通过贸易渠道传来的。这对于日本人了解中国文化,发挥了很大作用。不仅如此,而  相似文献   

15.
张广玲 《江汉论坛》2006,(10):27-30
20世纪80-90年代初是日美企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逆转的关键时期,结合该时期环境特点探究日美企业国际竞争力逆转原因也便成了很多学者的研究课题。但以往的研究多是从政治、经济、技术等角度出发的,忽视了文化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次影响。本文试图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日美企业文化差异来揭示日美企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逆转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之所以下降,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企业文化的灵活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在建设学习型企业,依靠文化力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人们的企业文化意识空前增强。但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理解上的偏差,许多环节还不能准确把握,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有时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甚至还有许多误区。这里,就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倾向性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管理理论企业文化概念是美国学者在本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时提出来的,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企业文化的兴起是近年来西方理论界重视文化研究这一倾向在管理学科领域的反映,标志着企业经营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换言之,在企业形成之时,这种特殊背景下所产生的文化就已经存在了。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日本的汽车、电器产业能领世界之先,长盛不衰,完全得益于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一是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和活力,二是如何使企业与环境共同优化发展。这两者都涉及到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问题。 一、企业文化兴起前西方学术界的主导思想 日本文化比较重视集体,美国文化比较重视个体,这是世界学术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指导作用,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如何更好地吸收西方企业文化精华,建设我们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关键在于:一是在经营理念上。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中,有许多精华之处可取。二是企业精神。近年来有许多企业已经摆脱了初始阶段的简单模仿,而是注意发动全体员工从本行业、本企业个性出发,提炼具有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