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也是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基础教育服务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成都市调研时发现,在"全域成都"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成都市在城乡教育"发展规划、教师质量、教育经费、标准化建设、教育质量"等多个方面不断实践和探索,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进展。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实施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做法以及成效,提出我国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建议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指数的测量能为国家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借鉴。在界定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指数的内涵与类型,以及确定均等化指数测量的内涵及功能。从基于投入的完全均等化指数、基于投入的差异均等化指数、基于效率的完全均等化指数和基于效率的差异均等化指数等四方面,可以构建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指数测量模型,并设计其测量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本质问题,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公民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一定形式与内容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基础教育作为基本的公共服务,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公平性的特点。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过程,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西部多民族山区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城镇或平原的实践模式,它需要我们认识地区实际差异,结合具体社会政策以及社会政策学,对基础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作出调整,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其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陕北部分县从2007年起逐步普及12年免费教育,并且通过"五免一补"等措施全面落实免费教育政策,在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本文基于对神木、吴起、府谷等县基础教育服务供给现状的实地调研,总结其在实施免费教育中取得的宝贵经验,指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均等化的建设路径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5.
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是政府实现社会公正的标志之一,是政府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城乡基础教育服务不均等的状况仍十分严重,具体体现在生均经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现行地方政府间关系对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间基础教育管理职责不清、事权与财权划分不匹配、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为此,迫切需要理顺地方政府间关系,如明确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赋予地方财政一定的财权、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今世界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目标。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基于国际视野下的公共财政支出角度,分析了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做法。在以河南的典型数据为参考蓝本对基础教育服务进行现实考察的基础上,从财政公平目标出发,提出了我国实现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长江经济带各省份近10年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数据,选择生均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教育经费、生均校舍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生均图书量、生均计算机数量、生师比、专任教师合格率等8个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育层次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区域基础教育整体的均等化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出教育均等化,从教育投入、产能和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教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国31个省域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及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认为,中国各个省域的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差异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教育均等化水平差异化明显,影响各地区教育均等化水平的因素有所不同;提出了促进中国公共教育均等化建议:建立健公共教育服务国家标准体系、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投入与转移支付力度、关注人均教育资源的无差异化、注重优质教师资源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独有内涵和范围进行解释,并构造一个加权计算式框架,以此衡量各区域的均等化水平.数量结果显示,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最大的差距体现在基本医疗和基础教育上,其次是财政支出和基础道路设施.  相似文献   

10.
绩效评估能够对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行为加以引导和强化,从而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能力和水平,而目前我国基于目标考核的教育均等化评估方式,在剖析的系统逻辑、公众价值的体现、引导和强化作用方面存在缺陷。可以借鉴和改造平衡计分卡,立足于绩效观的教育均等化评估的内涵与价值取向,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估框架,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纵深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汕头市城乡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历史与现状的考查发现,城乡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并非仅仅受到财政资源 投入的影响。政府对公共服务事项的关注程度,常住人口的分布以及公共服务资源的布局状况,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城乡基础 教育服务均等化产生影响。在厘清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对城乡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归纳。总体而 言,政府偏好选择因素与客观资源约束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影响城乡基础教育服务供给及其均等化水平的制度机制。因此提 升城乡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需要从政府公共政策议程之始予以重视,其次调动财政资金予以保障,其后需要对客观资源 的布局进行合理调配以形成人口与资源分布的良好对接,如此安排方能从制度机制层面有效促进城乡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水 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关乎国民的基本素质,关乎国民基本社会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关乎国民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为国民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均衡的义务教育保障是现代政府肩负的基本责任。而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则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依靠各级政府来平衡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是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的必由之路。政府必须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水平与等质化程度;合理设定义务教育服务半径;完善义务教育师资保障制度,解决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等化问题;为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同质教育资源保障。积极履行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这一责任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履行其所肩负的政治责任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论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的公平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均衡的公平意蕴,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公平依据。义务教育均衡运动的公平性可以从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伦理学、新义务教育法三个层面进行辩护。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教育硬件资源配置、教师资源配置和教育评价四个层面的改革与创新是义务教育均衡与公平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在于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缩小区域差距。作为教育资源配置中最具活力和关键因素的教师,在教育均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如何,其关键点在于是否培育出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以及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是否融入区域的文化因素。为此,该文提出动态平衡、梯度发展、文化适应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以期取得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下辖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量相比其他地区较低。对延边自治州8个地区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涉及公共服务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数据收集,较全面地阐述了延边自治州的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建立了一个评价指标。运用面板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揭示出延边自治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直接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析为切入点,重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被忽视的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展开初步的探讨,提出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规划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显性教育资源与隐性教育资源两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体系,从而加以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能否有所突破,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具有战略意义。本文探讨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六个战略主题:教育产业发展、公共教育支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延伸、高等教育品质和管理体制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