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视点     
中国经济景气周期有望延长2005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基本上按一种理想轨迹在运行: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物价上涨比较温和,即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这让人们对延长本轮经济周期充满信心。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从短期看,下半年消费、投资、进出口“三驾马车”依然动力强劲,可拉动中国经济较快发展。从长期看,因为这次宏观调控在各方面力度把握得比较到位,这一轮经济景气周期有希望比历史上任何一轮景气周期都长,历史上2年扩张、3年收缩、5年一个周期的情况可能被打破,而延长至6年甚至6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经理人》2008,(7)
此轮大调整对资金密集型企业将是致命打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日前表示:"中国经济可能已经进入调整周期,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呈现出逐步回落的过程。"很多机构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过去五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每年都超过4%,形成了30年来世界经济最长的一轮扩张周期。然而去年开始的世界性金融、信用危机以及石油和粮食价格的高涨正在使这一轮经济扩张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列车的运行表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2003年和2004年第一、二季度的增长曲线,向人们显示出新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提速可能已经开始。同时,社会经济生活中也确实出现了投资和货币规模“超常增长”等虚热的征象。现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拧紧开始发生作用,并得到相当认同。对此,我认为应该更加深入的思考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树成 《决策探索》2013,(18):56-58
近来,中国经济增速超预期回落,经济走势如何?国内外各界广为关注。 对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的不同预测“大幅下降论”,“7时代论”,“超越新常态论”,“微幅回升论”。对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的预测,可归纳为以下四类有代表性的看法:“大幅下降论”。有学者提出,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大底”,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到7%,甚至大幅降至5%至6%。国际上也有学者预言,  相似文献   

6.
从“崩溃论”到“威胁论”。一拨又一拨的国外经济界人士对中国经济现状的评判和分析“看走了眼色”。于是,又一轮对中国经济的点评开始了,不过,已经从对现实的“指点”变成了对未来的“预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润东  砺志 《经营管理者》2006,(10):60-60
<正>尽管有人猜测经济增长的惯性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更大的可能是:全球经济增长已是强弩之末,此轮繁荣即将结束。2003年至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达4.8%,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为强劲的4年。尽管有人猜测经济增长的惯性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更大的可能是:全球经济增长已是强弩之末,此轮繁荣即将结束,2007年将是世界经济由热趋冷的一个拐点。  相似文献   

8.
经济     
《领导文萃》2010,(18):6-7
中国经济面临一些严重问题 虽然统计数字令人乐观,但中国经济还是面临一些严重问题。一个名叫“协调性”的分析机构的负责人别列尼卡娅认为,1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是出口导向型。这可能妨碍经济高速增长。因为目前美国和欧洲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需求疲软。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09,(14):8-9
为纪念中越建交60周年,两国已将2010年确定为中越“友好年”。但是,如果盘点友好关系的最新进展,似乎两国相处得并不那么融洽。尽管随着双边贸易的繁荣及中国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关系有所改善,但双方仍然存在相互的猜疑。今年发生的两轮事件已使两国关系本已困顿的局面变得更为突出。第一轮事件是中国在越南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周期与首次实现“软”着陆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的周期性行为主要反映在总需求过度膨胀方面.旱管这是中国经济周期的一般特征.但每个周期的具体表现都有所不同.通货膨胀率在不同周期下降的方式各不相同.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程度和每个周期的反通胀的政策措施各不相同.尽管我们试图界定出第4周期在某一方面的囊出特征,但第4周期的软着陆的实现有力地说明,软着陆的出现是许多积极囤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0,(29):27-27
中国年灰色收入或达5.4万亿元 中国改革基金会的王小鲁通过对城镇居民收入支出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数据研究发现,未能反映在2008年城镇居民收入统计中的“隐性收入”可能有9-10万亿元。而其中的“灰色收入”数额可能高达5.4万亿元,且仍在以快于名义GDP增长的速度增长,巨额“灰色收入”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专家解读     
中国经济“硬着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近日在“中国长三角战略发展与企业机遇论坛”上提出,中国政府将200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调整为7%左右,并不意味着“硬着陆”。陈东琪称,200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十年周期”的第三年,处于上升阶段,在经过前两年连续加  相似文献   

13.
预防新一轮区域经济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十五”时期区域经济关系前景分析 “十五”期间协调区域经济关系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除前两轮的区域经济冲突尚未得到根本性治理外,新的重复建设苗头已开始显现,新的区域经济冲突有可能再次爆发。仅从宏观经济的总体趋势、未来五年的战略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财政政策的转型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至2003年.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成为中国财经领域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用显著,功不可没。但扩张政策毕竟是宏观“反周期”操作适用于经济低迷阶段的政策类型。随着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终于走过由相对低迷向稳定高涨的拐点.GDP增长速度跨入9%以上的区间。并在2004年-季度继续高攀9.7%。人们对于投资过旺、经济偏热的关注迅速上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便成为必然。财政政策的转型也就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5.
蔡晓陈 《管理世界》2012,(6):8-16,59
生产率顺周期性的传统解释为技术进步、要素利用率(需求冲击)以及市场力量等因素的周期波动。二元经济结构波动是发展中国家TFP周期波动的另一可能原因。本文扩展了Roeger(1995)的分析思路,利用原核算与对偶核算TFP之间的差异检验了不同因素对中国1979~2009年TFP周期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显著因素,在1995年之前这一因素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黄荷 《决策探索》2009,(6):19-20
2009年,将是政府干预所创造的“希望”与市场萎靡所导致的“失望”进行你死我活的较量和争先恐后赛跑的一年。危机面前,没有旁观者。继2008年11月政府出台刺激经济4万亿“输血”计划之后,中国经济振奋精神,竭尽全力“危”中寻“机”,“造血”能力提升能真正带动经济复苏,经济增长出现可喜亮点。  相似文献   

17.
唐宇文 《决策》2004,(7):27-28
在中国经济大系统中,湖南经济运行长期以来基本上都呈现出了这样一个特点:即对比全国经济的波动周期,湖南经济增长总是“来得慢、去得快”。因此,湖南人特别担心中央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三湘大地的经济运行产生冲击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周期波动与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息息相关,为了防止房地产周期剧烈波动,本文从影响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经济因素视角出发,运用SPSS15.0软件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得出了影响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主要三类经济因素:房地产投融资、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供给,并详细解释了三类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本文在通过全面了解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机制上,为防止房地产周期剧烈波动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中国房地产行业乃至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领导文萃》2008,(13):9-9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强调.以财政补贴的方式直接给低收入者、弱势群体发放补贴,是面对可能出现的经济拐点的必由之路。如果我国政府在今明聪年不对相关政策做出调整.2009年中国的出口和投资量都将明显“走软”,GDP增幅将难以突破8%。  相似文献   

20.
<正>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以年均约10%的高经济增长率快速前进。即便在21世纪全球经济普遍衰退、各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不到3%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仍以7%以上的增长速度一举进入了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六的骄人位置。在人们惊叹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的同时,也时时掺杂着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生存论”, “中国经济崩溃论”, “中国经济数据水分论”等不和谐的声音。但不论人们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克鲁格曼称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科幻小说,他看不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梭罗对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质疑是: “谁能告诉我,如果体质健全的香港经济增长率为零,那么中国7.3%的高经济增长率如何能办到?” “谁又能解释,中国如何在一年内将通货膨胀率由10%降到零,并在此期间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