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科学的发展体现了"知识就是力量",为现代世界确立了一种知识权威性和价值权威性的绝对范式。但是在现代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和进步的同时,灾难和危机亦同步相生,科学本身也因此而陷入合法性危机之中。科学共同体的伦理精神,基于"从实体性出发"的观点,不仅探求科学家的道德精神,而且反思科学共同体自身的伦理性与道德性,从而成为缓解危机的极具合理性的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极大地向社会渗透,其负面效应也日益突出,科学的伦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科学共同体已成为科学研究和发展的主体,在科学的认知过程和社会互动过程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科学共同体是一种伦理实体,其伦理性的品质特征是伦理精神,它既包括又超越于作为其成员的科学家个体的道德精神,实现了“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科学共同体伦理精神的建构对解决当前的科技异化问题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黑格尔的“伦理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世界”概念源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它既表达了德意志民族国家内在统一与复兴的时代要求,也是基于启蒙思想及现代社会意义世界缺失的反思.伦理世界是个人作为单一性存在与其公共本质或普遍本质相统一的世界,它由人的社会本性及其文化属性决定.伦理世界透过伦理精神,通过道德行为实现个体与类、特殊与普遍的辩证统一,由此寻找到人类生活共同体的价值源泉,建立个体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赋予有限人生以终极关怀.黑格尔的“伦理世界”为现代多元化社会建构精神家园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论司法与伦理结合的内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揭示司法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及司法伦理的本质,对于完善人类的科学司法之道,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司法伦理研究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司法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司法伦理的存在是由司法活动和司法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司法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司法的道德性表现为司法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司法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司法的道德性规定为解决司法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实现伦理在司法活动中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公共生活的伦理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兴国 《河北学刊》2006,26(6):53-56
由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全球化”浪潮,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公共生活和“公共问题”的凸现就是这种改变的一个重要表征。因此,揭示公共生活的差异共在、对话共识、平等交往的伦理本质;坚持共生、共赢、和谐、合作的公共伦理原则,对于及时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有效应对“全球化”提出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伦理道德价值和生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律职业共同体伦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法治的发展,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在职业对话、分工与合作中,必然会逐步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维系和发展与职业伦理是密不可分的,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的内在标志,更是其维系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透过建立在信念、角色和责任基础之上"制度化"的法律职业伦理规范体系的确立与完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在法治国家应信守蕴涵着相同价值、信仰的职业伦理规范。职业伦理之于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必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7.
货币是一种文化的结晶,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货币的非人格性随着文化的发展还会不断得到发展。货币以此使得所有在其他方面都强调彼此的分歧和保留的个人和团体的行动能够协调起来,从而去从事其他共同的事业。货币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许多联结,并将许多不同的利益媒体夷平,同时货币以其强大的支付力为个体性和内在独立感打开一个特别广阔的活动空间。伦理道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获取、使用货币的经济活动常受到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评判、制约和指导。伦理道德渗透在货币文化之中,货币文化本身也内涵着伦理价值。货币文化和伦理文化可以融合而成为货币伦理文化,利益是两者联系的中介。货币伦理文化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维护和巩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世界各国休戚与共、命运与共和谐关系的必然要求,它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可以让人们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关系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场”于马克思对未来世界样态的伦理承诺,始基于世界历史性的个体存在,源自于“真正共同体”的本质存在,内在地隐含着共产主义美好生活的“将来时伦理承诺”。站在人类性、全球性和国家民族性维度上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蕴,可知它是对当代人类关于人类自由与解放思想的自我确证,是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重关系及平衡调节全球“个体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的现实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发展的思想共识,真正转化为全球遵循的基本准则,那么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独立自主的美好生活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应秉持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在坚守和平、公平、正义等人类共同价值中增强合作,推动建设和平共处的世界大家庭;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倡导和而不同的和合思维,推动建设平等尊重、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建立多边主义合作机制,构造多边利益共同体和多维度合作共...  相似文献   

9.
舍勒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病症进行了深刻的价值伦理批判,透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心价值失序、伦理道德品味扭曲、人的精神本质失位,并试图以爱的共契精神构建基督教社会主义以拯救资本主义社会危机.舍勒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契合了马克思的批判思路,但二者批判的侧重点不同.舍勒所追求的“协调时代”的“爱的共同体”精神如同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一样具有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论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内在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揭示管理和伦理之间的关系及管理伦理的本质 ,对于完善人类的科学管理之道 ,充分发挥“管理也是生产力”的功能 ,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管理伦理研究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 ,管理伦理的发生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 ;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 ,管理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管理的外在道德是指管理活动的合伦理性或合理性 ;管理的内在道德是指管理本身的结构和内涵所应有的道德要求 ,是管理最根本的活动准则。管理的道德性规定为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也为实现伦理在管理活动中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厚伦理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共同体的发展史是人类道德生活的进步史;共同体不仅是政治共同体,更是伦理共同体;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同体的伦理价值追求。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于反思和应对现代性问题以及当代人追求和理解自由,从哲学上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具有重要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习俗与伦理     
刘曙辉  赵庆杰 《理论界》2010,(9):103-104,123
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从词源、内容和功能看,两者具有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习俗在起源上具有发生的偶然性,在内容上与价值无涉,在本质上存在精神性缺失,这又说明了习俗的伦理限度。搞清习俗与伦理的关系对于当今伦理道德的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生命和伦理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生命是伦理的自然存在根据,伦理是生命对其自身价值的确证。就是说,生命并非盲无目的的存在,而是具有明确价值目的的存在。恶的本质决定了恶不可能成为生命目的,善的本质决定了生命应当以善为目的。因此,生命不是以恶为价值目的的存在,而是以善为价值目的的存在。以善为目的的生命就是伦理生命,它是祛除内在恶和外在恶,追求内在善和外在善的自由存在。相对于自然生命而言,伦理生命既确证了生命的存在意义,又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品位。  相似文献   

14.
宗教伦理是宗教信仰与伦理的结合.在伦理道德的来源和内容上,宗教伦理是神性和人性的统一;实现途径上,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价值目标上,是德性和幸福的统一.宗教伦理是人和社会的普遍需要以神圣律令的方式外在化、客观化,再通过信仰内在化为人的思想行为,从而实现作为存在物的人的终极意义和价值.伦理功能是宗教的重要功能,对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构建的理性主义的世界使现代人陷入算计与狡计的“陷阱”,实践“冲动”能力和“道德直觉”力的匮乏使伦理道德长久滞留于思辨理性的界域,缺乏走向生活的内在动力.新的历史时期,要培育具有道德实践能力的行为“主体”,应当给予“伦理冲动”形态以必要的学术地位,通过剖析中西不同的伦理“冲动”结构,阐明伦理冲动的情感形态是真实的伦理冲动感——“伦理感”(“统一感”、“实体感”、“精神感”)与深层的伦理造诣感——“道德感”(“得道感”、“敬重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为走向生态实践、合理应对“生态困境”奠定行动论的理论依据,对于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十二五”环保规划的落实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伦理道德问题。和谐社会是一个兼有外在社会政治理想和内在道德理想双重特性的社会,因此创造一个具有良好内在和外在伦理秩序和道德氛围的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为人民服务”作为伦理命题和道德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而且只有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同时 ,“为人民服务”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胡德庆 《理论界》2023,(7):7-1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二者根本方向归一、现实基础一致、基本规律趋同、思想本质同一。根本方向上,世界历史是逐渐走向“命运与共”“共同繁荣”的历史;现实基础上,两者皆依赖各主体间的普遍交往和生产力的有效发展;基本规律上,“命运共同体”是沿着客观历史整体发展规律所规定的正确方向所正在构建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思想本质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当代世界历史理论新篇章,“同一性”是二者关系层面的本质属性。新的时代条件下,科学厘清二者现实关系,对抵制反“共同体”思潮、澄清和捍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合法性与科学性、引导世界人民自觉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形成正确历史信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环境伦理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然——人——社会”是一个具有内在机制的统一整体,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必须从这一整体出发。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之一,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深层基础。环境伦理是和谐社会的伦理依据和价值诉求。环境伦理的培育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主体之人格自觉和道德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李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2023,(1):97-108+159
伦理的共相问题就是伦理普遍性的中国式表达,而伦理普遍性就是指伦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的一般性规定,是对伦理实体、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一般本质的规定性。伦理普遍性的获得路径有许多,但从内容上应该是伦理共同体对“共同善”的价值追求,而从形式上无非是来源于人类所具有的“公共理性”。伦理一旦获得普遍性的品格,就具有了无法替代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可规范效应、可协调效应、可持续效应。强化伦理共相意味着要凸现伦理的“具相”,即伦理普遍性的具体表现主要为伦理精神、伦理法则与伦理秩序,伦理精神是统领一切的灵魂,伦理法则是协调平衡的标准,伦理秩序是复杂伦理关系的条理化(清晰化),三者虽然不构成伦理共相的全貌,但也可称得上是“主架构”。但随着社会结构的松弛、价值的多元化和社会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伦理普遍主义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后现代主义、多元主义、特殊主义的挑战。与此同时,强调伦理普遍主义并不意味着对境遇伦理学的否定,相反,我们可以在实践伦理学或应用伦理学的意义上接受境遇伦理学,并充分吸收其处理具体伦理问题特别是伦理二难问题时的伦理智慧,把规则遵循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把境遇的估计与行动的选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