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青年画家陈中华《民族妇女肖像画展》在北京世妇会前夕展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前夕,由广西妇联、文化厅、民委、文联、青联联合举办的青年画家陈中华先生《民族妇女肖像画展》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开幕。这次共展出了表现我国56个民族妇女精神风貌的肖像画56幅。...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科学领域词语中,常用"经典著作"称谓.如对马克思、恩格思论著,常称之为"经典著作";又如对我国古典名著诗歌、小说中的《诗经》、《楚辞》、《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作品,亦常称之为"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壮族史诗<麽经布洛陀>英译与研究"(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并就其翻译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文章指出,中国典籍英译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麽经布洛陀>(又称<布洛陀经诗>)等壮族典籍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英译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壮举.它翻开了壮族典籍以至中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典籍英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将摸索出壮族典籍英译的规律,以指导壮族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活动.基于对史诗的审度,文章还对经诗的翻译提出了"以诗译诗,打造精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乐土的构想——壮族史诗《布洛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史诗《布洛陀》,是一部壮族历史的“百科全书”。它的内容,纵察有奇丽的创造天地万物的神话世界,有近古的伸手可揽的社会生活现实;横观有造官造主,治国安邦,婚嫁生育,交际礼俗,民族风情,宗教祭祀等等。整部史诗,向我们展示了多层次的光环,色彩斑烂而又源远流长的丰姿。本文试图从史诗纵向和横向的一个火花撞击点,去探索《布洛陀》所反映的治理社会的哲学观点和道德观点,窥探《布洛陀》对乐土的构想,从中引出壮民族先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关于对社会的治理,手抄原古本《布洛陀》(吆叭兵床能一科)首先描写了部落战争之后,社会上无官无主,秩序纷争散乱的画面: 从前的篱笆无桩又无门, 从前的地方上没有主没有官; 篱笆东倒西歪不成排,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壮族人民行文说话有复式思维的特点,比较分析汉壮民族的复式思维句式与英语民族的直线思维句式之差异,认为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的文体结构最大特点是骗偶重述句式,并举例说明壮族文化典籍中骈偶重述句式的三种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研究人类的科学有7种,即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人类学,①其中人类学与其他6种研究人类的科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即人类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研究不是对个别知识的局部了解,而是从总的方面确定人类的性质,在研究人类及其文化之时,它有一种基本的观念即整体观。在哲学上整体观指所有的实体都有一个超出其各部分之和的存在状况和价值,但作为人类学的一个概念,其意为“研究一种人类行为,必须研究与此行为有关的其他各方面的行为”。②正因为这样,人类学成为一门必须而且确实善于吸收、运用其他学…  相似文献   

7.
海内外各界翘首以待的《壮族百科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500多位壮学研究专家、学者两年多的悉力协力和精心编纂,终于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值得一千五百多万壮族人民庆贺的一件喜事,她终于有了一部全面反映本民族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建设成就的专门《辞典》。这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壮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作为一个壮族的儿子,我为《辞典》的出版感到由衷的喜悦,并且为编篡《辞典》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专家、学者表示深深  相似文献   

8.
古代壮族社会是否经过奴隶制阶段,是一个争论多年迄未解决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有关记载材料说明,壮族在历史上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壮族不是独自发展的民族,很早就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并受到中原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和严密包围,因而在原始社会瓦解以后进入封建制社会,跨越了奴隶制阶段。《广西民族研究》于1987年第1期刊发了谈琪同志撰写的《略论壮族历史上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9.
厚藏壮族文化的巨著——《布洛陀诗经校注》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是我国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长和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及其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披荆斩棘,不断进取,赢得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闪耀着人类智慧光辉的文化成就,为缔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通用的文字,其历史文化无法全面地记载入籍,而史料的贫乏或残缺不全,往往给全面了解和系统深入地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带来困难。但是另一方  相似文献   

10.
卢露 《西北民族研究》2012,(2):53-64,20
美国学者白荷婷的《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是研究壮族的经典经验研究之作。这个研究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认定在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并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过程。作者总结了壮族地区和国家政治互动的三个时期,指出中央政府对广西地区实施民族政策的目的,是要将壮族整合进一个更大的国家政治体系中,所以政府必须发展壮族文化,提高壮族教育水平和保护壮族语言。但改革开放时期,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逐步拉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壮族的"族群———民族主义"在逐渐提升。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族群研究范式的差异性以及此项研究的不足之处,试图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制度设计中的局限性作一些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期偶见蒋廷瑜、彭书琳所著《文明的曙光———广西史前考古发掘手记》(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一气读完,禁不住要为开卷获益和发自心灵的赞叹写几句话。我以为该书有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作者能将学术性、科普性、知识趣味性巧妙地冶为一炉,将建国以来广西重要的史前考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学固有的多学科汇融的特点使人们意识到不能把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学,简单地看作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能只侧重对其文学和审美价值的发掘.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撰,应当突破传统的民族文学史著作的编写体例,自觉地汇融相关学科理论,通过多维文化渗透发现并总结出少数民族文学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壮族古代社会文化的瑰宝——评《布洛陀经诗译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史诗之国,各民族的史诗异常丰富。除早巳蜚声海外的藏族《布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外,彝族的《梅葛》和《阿细的先基》、纳西族的《创世纪》、布努表瑶的《蜜洛陀》、苗族的《苗族古歌》、拉祐族的《牡帕蜜帕》等,在国内外也都享有盛誉。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的《布洛陀经诗译注》,不仅为我国史诗宝库又添一新瑰宝,且为壮族古化历史和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侬智高,北宋广源州人氏。庆历元年(1041年),侬智高在党犹州建"大历国",与交趾李朝相抗衡。同时,侬智高向宋朝请内附,以求获一职统摄诸部,抗击交趾掠夺,遭拒,遂在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其多  相似文献   

15.
《壮族风情录》《瑶族风情录》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991年9月)。作为一个年青的民族工作者,先睹为快,深感二书熔科学性、真实性、知识性与文学性、情趣性、可读性于一炉,是民族民俗学微型研究与立体描写研究的可喜新成果,为这一学科的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打下两块坚实的基石。《壮族风情录》“从1000多篇中精选207篇,综合成160篇”(见该书“后记”)共  相似文献   

16.
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读《布洛陀经诗译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翘首以待的《布洛陀经诗译注》(简称《布洛陀》,下同),在广西诸多学者悉心协力、科学整理后终于公开出版了。《布洛陀》素有壮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之称。当我们逐字逐句把它读完后,深感这并非过誉。《布洛陀》不仅保留了独特的古壮语、古壮字,为壮语文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而且记录了壮族历史变迁的方方面面,为前人探索壮族的神话故事、社会结构及其性质、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生产习俗、宗教活动等等,以论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解开南方少数民族古史中的一些“哑谜”,开辟了内容丰富的学术园地。  相似文献   

17.
《布洛陀经诗》不仅是壮族麼教的一部经典代表,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经诗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既来之于壮族人民的实践又渗透并指导着壮族人民的方方面面,它集中体现在解决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冤仇上。笔者试图通过对壮族家庭伦理特质和伦理原则的挖掘,突出"家和万事兴"是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及其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韦顺莉副教授的著作<清末民初壮族土司社会研究--以广西大新县境为例>一书2008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这部34.6万字的著作是韦顺莉在攻读博士学位时的研究成果,后经多次修改完成.我是韦顺莉同志1987年至1994年在广西师范大学读历史专业本科和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时的任课教师.顺莉同志刻苦勤奋,成绩优异,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在广西师范大学七年学习期间是历史系公认的优秀生,得到领导和师生一致的称颂.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术创作与国际、国内政治事件密切相关是一个显著的艺术现象,于是大型命题创作不断出现。这些创作极致地发挥了优秀画家的智慧与专长,其中由齐白石领衔,14位著名画家合作的《和平颂》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作。这些代表当时最高艺术水准的画家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国画。1955年6月22日至29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隆重召开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成为被邀参会的主要国家。当时1953年朝鲜战场停战,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又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声誉,郭沫若以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的身份被邀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最终确定我国的民族结构框架是56个民族。公民民族身份的确认、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各项民族优惠政策的设计与实施都以这一结构框架为基础,因此,民族识别工作是新中国一切民族工作的基石。这篇序言回顾了苏联的民族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民族理论的影响,提出了关于民族识别工作的口述史调查是我们今天从基础理论和政策设计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民族关系的重要切入点的观点。近年来西方学者已经在我国国内开始了相关的口述史调查,并发表了研究成果。及时加强国内学者的相关口述史研究并开展国际对话,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系统深入的口述史调查,也许我们能够对当年识别出来的中国民族框架获得更为客观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