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战略性错误汤润千回首当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曾激起了苏联人民多大的希望,并且不久就博得了巨大的信任。他曾许诺,他的目的是革新苏联的政治经济生活。许诺对苏联经济进行根本改革,使苏联的产品,不论是普通产品还是高科技产品,在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苏经济改革都进入了关键时期。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宏图初展,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积极变化。我们决不能再度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但实事求是地研究这些变化,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最高领导人的更选,几经曲折,蹒跚至今,仍在继续。种种迹象表明:从安德罗波夫执政的十五个月,经契尔年科到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正在酝酿和积极准备进行一轮新的经济改革。这一时期很可能作为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4.
9月21日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召开座谈会,就苏联改革中出现的新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戈尔巴乔夫自元月苏共全会以来,实施了一些有效措施,从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关于苏联、俄罗斯经济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评价陆南泉一、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背景从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开始到1991年12月戈尔巴乔夫下台,前苏联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但都未取得成功,这集中表现在:通过改革没有建立起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论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苏共中央 1 985年 4月制定的“加速发展战略”及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中的实践的详细分析 ,明确地指出 :这一战略的最初目标是以科技进步实现经济集约化 ,加快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戈尔巴乔夫等人却逐渐把经济改革发展成政治改革 ,把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成对社会全面变革的总路线 ,而社会对此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不足 ,改革因之步骤失调。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完全背离了完善社会主义体制的初衷 ,逐步地偏离了社会主义改革方向 ,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的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原因复杂,教训深刻,其中经济原因和教训尤其发人深省。本文主要就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及其教训作些分析,就教于专家与同行。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建设没搞好。长期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经济危机严重加剧,从而使苏联领导层失去了民心和威信,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下不战自溃,土崩瓦解。苏联经济建设没搞好,很大程度上是自身体制和政策L的错误造成的结果。苏联经济体制的“病灶”是长期形成的,到了20世纪70—80年代日趋明显,并越积越重,相互“感染”,严重损伤了苏联的经…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苏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对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9年5月,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标志着中苏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经济贸易关系,以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也成为世界各国中苏问题学者极为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推行私有化初探马占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迅速走上了私有化的轨道。俄政府宣称,私有化是俄罗斯"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决心把这场"改革"进行到底。究竟戈尔巴乔夫在俄罗斯推行私有化过程中起过哪些作用?俄罗斯大中小企业私有化的近况如何?前景如何?这...  相似文献   

10.
邓永华 《南方论刊》2010,(10):60-62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改革中,倡导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背叛,是改良的资本主义。以其为理论依据而进行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共产党的解散、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灭亡和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自从1985年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1987年六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指出和通过了两个纲领性的重要文件:《根本改组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国营企业法》,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所推行的新的一轮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已经形成,开始进入全面根本改革的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正原则,是苏联现阶段十分重视的一个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推行全面改革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各种重要场合,苏联领导人言必谈公正,把公正原则作为衡量一切改革措施是否正确的试金石,提出要努力消除社会中诸多不公现象,实现社会公正。分析一下苏联公正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纠正不公现象的措施,对我国改革中如何确立公正原则,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李燕  刘新民 《理论界》2010,(10):36-38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批判斯大林的运动。这是由戈尔巴乔夫主导的,丑化斯大林以及批判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活动。对斯大林以及苏共其他领导人的批判,严重破坏了苏联领袖的形象,搞乱了思想意识,带来信仰危机。揭露历史"空白点"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要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历史演变经过了斯大林时期的官名册制度,再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最终形成、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壮大并阻碍改革三大阶段。苏联官僚特权阶层既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源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形成的最早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了帮助了解有关苏联领导人改革的思想,现将戈尔巴乔夫的新著《改革对我国和全世界的新思维》(第一部分:改革)摘登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苏联的经济危机是苏联多年来的经济战略、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上的因素造成的。而其经济严重恶化、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经济改革的失败。 1.对旧经济体制的基本矛盾缺乏深刻的总体认识,经济改革没有明确的目标模式。 苏联经济体制的基本矛盾是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企业的发展缺乏内在的经济动因。苏联改革30余年,从未对这种经济体制的性  相似文献   

17.
王立新 《南京社会科学》2015,(2):133-137,144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社会思潮多元化产生的背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五大主要社会思潮中,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新自由主义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摧毁了苏联共产党的合法性,保守主义阻碍苏联社会的改革发展,民族主义思潮推动国家分裂。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意识形态政策的调整应当有利于改革、稳定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科学掌控意识形态,辩证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8.
戈尔巴乔夫执政伊始,为了更快捷地克服内政危机、缓解西方遏制苏联的冷战局势,便把文学也纳入新思维改革框架:迅速弱化,继而取消战后因冷战压力而被不断强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兴起反思和批评苏联的回归文学浪潮。然而,西方对苏联全方位冷战不仅仅是制度性对抗,更有大国利益(集团)的博弈,并且缓解冷战需要原本敌对的双方做出同等的努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单是应对冷战的意识形态,还是苏联管理国家的体制化内容之一,另有俄罗斯知识分子热衷于介入体制的传统力量使然。戈尔巴乔夫希冀通过文学力量而削弱其改革阻力,与此前把文学纳入冷战框架而形成苏式社会主义文学体制,可谓异曲同工,结果正如此前苏联文学未能切实提升苏联人自觉抵制西方文化冷战的意识一样,这次也没因疏解意识形态压力而培养出国民对苏联的认同感,更未达到西方对等地缓解冷战的效果,甚至因把苏共过去查禁的白银时代文学、境外/地下文学合法化,人们由此能公开挑战苏联合法性。这些情形意味着晚期苏联文学发展实际上仍是应对冷战局势变化的意识形态之延伸,呼应了西方否定苏联的冷战情势,却无助于苏联适应冷战格局的变化,还加剧苏联内部的紧张、分化,从而成为苏联在国力鼎盛、思想解放高峰之际而解体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首次提出于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上。1989年11月26日,戈尔巴乔夫在《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改革》一文中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论述。次年7月举行的苏共28大正式把“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苏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从此苏联的改革朝着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联邦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紧迫问题,私有化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首要环节。1991年12月26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已不复存在,这之后第四天,即12月29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就发布命令,1992年初开始实行“休克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