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物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佛斯特划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申丹划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心理性人物",本文则将其划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功能性人物是指在文本的叙述中起着一定调节和控制作用的人物.人物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在叙事情节中的功能和在人物关系中的功能.审美性人物是指文本在叙述中突出其审美形态和审美价值的人物.审美性人物包括描述人物外在行为的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和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心理人物.  相似文献   

2.
对于歇后语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语言本体方面,从语义学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以人物歇后语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论著更是少见。本文就从语义学角度入手,来解析人物歇后语的语义构成。并根据人物歇后语的复杂来源,发掘出人物歇后语歇面部分的认知域里面负载着的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内涵。从人物歇后语的歇底部分凸显着人物形象、人物歇后语的歇底部分凸显着人物性格、人物歇后语的歇底部分凸显着人物品质、人物歇后语的歇底部分凸显着人物发生过的事件这四方面入手,去解析人物歇后语的语义构成。  相似文献   

3.
《左传》以叙事享誉,记人也很生动,成功运用了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人物本身之间的映衬手法来刻画人物,为后来的文学作品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4.
诗化小说《红楼梦》写了许多质量上乘的诗歌,作者通过代人物所作诗与写人物论诗,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诗学思想。从人物诗的个性化特征、人物论诗表达的诗学观念以及作者诗学观念形成渊源三方面进行论述,可以揭示出人物诗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物论诗体现出作者的诗学观念,进而找到作者诗学观念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有介绍人物、叙述故事、描写景物、发表议论等四种开篇方式,这四种开篇方式在文言小说中很有代表性,而《聊斋志异》的开篇又有其独特性,即其开篇以介绍人物为主,聊斋的人物开篇有如下特点:开篇以介绍男性为主;开篇人物往往多为配角或功能性人物;这些开篇介绍的人物个性、外貌、言行甚至籍贯等特征在后文都有照应,开篇人物的名姓决定命运、暗示情节发展和人物个性。《聊斋志异》的开篇特点的形成离不开传统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薇拉·凯瑟的经典之作<我的安东妮亚>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文学中人物小说的典范.该小说在人物刻画上的主要特色是大量使用人物并置对照手法,实现了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完美结合.本文主要以<我的安东妮亚>为例,结合谬尔有关人物小说的理论,从情节与人物各自的特点入手,分析薇拉·凯瑟作品的人物小说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物与小说结构、主题的关系,来解读凯瑟独特的人物并置对照技巧.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古到今出版了大量的人物传记、人物年谱、人物年表、人物索引以及其他有关人物的书籍,约两千余种。为了给人们查阅、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提供方便,李宝印、张治江、胡维革、蒋立文四位同志主编了《人物工具书辞典》。  相似文献   

8.
“对话性”是巴赫金首先提出来的。它的范畴比较广泛,既包括本中人物与人物的对话关系,也包括了人物与作、人物与读、人物与自我及作与读的对话关系。“对话性”体现在本的叙事结构、叙事体态等诸多方面。本试从对丁玲早期小说本中人物与人物,特别是人物与自我的关系的分析入手,揭示其笔下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疏离与隔膜,人物与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人物表层的意识与深层的潜意识的差异与磨擦以及由此而体现在小说本叙事结构上的对话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戏剧情境论     
戏剧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机,又是戏剧情节的基础。在戏剧创作中,只有把握住了情境,才能为人物多层次的性格、人物的动作、人物间的冲突创造前提条件,才能使演员更准确地理解人物,使观众更投入地体验人物,实现剧中人与现实中人的融合,情感与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写记叙文离不开刻画人物,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抓住人物的容貌、衣着、身材、神情等进行描写,就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外貌描写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成功的外貌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精神风貌,烘托文章主旨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可以做到使人物形象丰满,令人难忘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苏轼是一位魅力四射的文化人物。他富于戏剧性的仕宦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和严峻的挑战,面对一幕幕的人生忧患,他以其独特的心智一一加以化解,并将其升华至审美的境界。在那无数的逆境歌吟中,苏轼给后人树起了一座生命之美的丰碑。  相似文献   

12.
黄州贬谪是苏轼的孤独精神之旅 ,对苏轼的人格完成和诗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在黄州获得了人格的超越和艺术才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拙"在陶渊明诗文中出现八次,它的频频出现引人注意.我们认为,"拙"在陶诗中的出现并非偶然,从艺术层面来说,它概括了陶诗在语言上质朴、自然,不饰雕琢的风格,是陶诗的一种艺术特征;在精神层面上,它是陶渊明思想之体现,是洞彻了人生的真谛而产生的极有智慧的处世与自处之道;他藏"拙"为守,保持个体独立价值与精神自由,寻求"真"的自我,对后世士人用诗与处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查慎行撰有《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该书针对苏诗旧注作了进行了全面的订正、补充。清代宋举、邵长蘅整理翻刻宋代施元之、顾禧、施宿《注东坡先生诗》而成的《施注苏诗》,对施顾原注常有妄删,查慎行首先针对此现象,补充了施顾注的原文,并对旧注改动引文的原文以迁就作者的现象作了批评与更正。其次,查慎行在《施注苏诗》的《续补遗》二卷的基础上,又依靠宋代及明清的文献,辑得苏轼的佚诗一百二十余首,并对互见于苏轼与他人诗集中的九十首余诗歌作了考证,论证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苏轼的作品。《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词人邹祗谟行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祗谟为清初著名文士,初以《诗经》题经义著名,后以诗古文辞与董文友、陈椒峰、龚琅霞并为毗陵四名家,最工填词,有《丽农词》及词话《远志斋词衷》,又与王渔洋同编《依声集》,于清初填词风气影响至巨。其填词三书虽为学者所重,但生平事迹湮晦小明。《清史列传》等古籍虽有传记,但皆简略不足徵。文章裒集史料、诗文,对邹祗谟的生平、著述和交游进行考证,对邹祗谟的文学创作研究有创新开拓之处。  相似文献   

16.
历经乌台诗案的生死劫难,被贬黄州的苏轼惮于做诗为祸,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他视为"小词无碍"的创作中,致使其创作发生了由诗而词的重大变化.但因为那场文字狱给苏轼太深的精神创伤,即使是"小词"的创作,也明显地表现出苏轼词学风格由前期的外张向内敛、昂扬向悲壮、积极向悲凉的重要转换.  相似文献   

17.
苏轼之前的词人,创作主体的独立意识表现得不够鲜明强烈.后来苏轼词风有了新变,突现出主体意识的丰厚和高迈.苏词中抒情主人公开始向作者自我转化,并对创作主体的内心矛盾冲突予以极大关注.苏词还以激昂的社会责任感,超达的哲人之思,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高远格调.苏词主体意识的强化打破了旧的抒情程式和创作心理定势,拓宽了词境,给词坛带来生机和豪迈气象,对后世词人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一词从古流传至今,辛弃疾以自己的农村词为媒介,从乡村田园风光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方面生动诠释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9.
孙通海先生整理、点校的《陈献章集》,与以往版本相比,增补了陈白沙先生诗文一百多篇,但仍有较多的遗漏.后来,人们对白沙先生的集外诗文作了进一步辑录.最近,我们又发现白沙先生集外诗文十多篇.这些白沙先生集外文,对于研究与了解白沙先生的生活、白沙先生及其弟子故旧的关系,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子昂诗歌有着浓烈的生命意识,他的诗歌对时空问题、人类自我存在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宇宙的关系、生命的本质与意义等问题有深切的关注,独特的视角。造成陈子昂此类诗歌特色的基本原因是其思想出入儒、释、道三家,人生经历大起大落,以及诗人独特的生存方式与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