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构成的,儒释道三家均有各自的和谐观及其实践活动,认真批判总结三家的和谐观,吸取其精华,使之发扬光大,不仅具有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释、道的人际交往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集中的统一体,社会生产关系是决定人际交往关系的决定因素。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发生某种关系,可统称为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儒家、佛教、道教均有其各自的人际交往理论和实践,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人际交往的经验教训,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天赋人权。儒、释、道三家均有自己的自由观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活动,认真批判总结三家自由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仅具有现实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商业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儒、释、道三家均有各自的商贸观,认真分析并总结三家商贸观的精华与糟粕,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发展市场经济,不但具有较强的社会借鉴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报应观是以儒学为主体,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组成的。儒、释、道三家均有各自的报应观,认真批判总结三家报应思想及其实践得失,不但具有学术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社会管理问题。儒家、佛教和道教对社会管理问题,均有其各自的管理思想和实践。认真批判继承儒、释、道三家社会管理观的精华和糟粕,不仅具有学术理论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管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学、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德治观.三家的德治主张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认真地批判继承三家的德治思想,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当今社会体制改革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生而无知,求知乃是人之天性。儒家、佛教、道教均有其各自的学习观及其实践得失,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但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课题,而且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养生观。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养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学术理论意义,而且对构筑小康社会,预防疾病、增强人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儒家、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科技观及其科技实践,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诚信思想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深刻反映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儒家的诚信行为标准,一方面是作为伦理实体的公共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又是作为个体道德的内化规范,诚信的伦理德性在于养成与建构。  相似文献   

12.
儒家诚信的内容及其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把诚信看作人生之本,甚至立国治国之本。虽无这方面的专著,但几千年传承中,散见于历代思想家的论述真可谓汗牛充栋,形成了独特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深刻的思想和宝贵的智慧,对今天克服欺诈之类的恶信,重塑诚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儒家的诚信其中固然有其难以超越的历史局限,但在现代化进程中经过改造,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儒家诚信伦理的现代诠释与整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儒家诚信伦理传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在现代社会仍有价值 ,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有经过转型、更新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成为现代社会诚信的伦理基础。具体说来 ,应从诚信伦理观念、诚信伦理生活、诚信伦理制度三个层面对儒家诚信伦理进行现代诠释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 ,权利意识的确立是重构现代中国诚信伦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论诚信道德平台的构筑及其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道德平台因诚信道德建设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具有的道德托举作用而得名 ,它具有完整性、具体性和稳固性的特征以及基础性道德托举和支持性动力两大功能。在诚信道德平台对公民个体、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这三个具体层面的构筑中 ,思想政治工作被赋予了一系列特殊的使命 ,其中主要是建立和完善诚信道德平台理论体系 ,为诚信道德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开展诚信道德教育 ,注重诚信问题的实证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与否不单纯是个人道德品质的问题,而且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经济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的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以诚信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约束惩罚制度,形成讲诚信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6.
社会面临诚信危机,道德教育应肩负起重要责任。因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中要特别强调"诚信"道德规范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的信用观念和意识,使"诚信"道德深入民心。  相似文献   

17.
诚信与信任具有语词的“家族相似性”和文化同源性。在传统社会,诚信与信任相关,但并不必然导致信任。在现代社会,公民诚信呈现出伦理复杂性,而与之相连的公共信任要么建立在纯粹预期之上,要么建立在利他主义价值观基础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信用既非诚信,也非信任,但又与二者关系密切,信用评价既能反映公民诚信状况,又能为公共信任提供制度保障。“道德银行”以信用评价为公民诚信与公共信任创建了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深入挖掘“道德银行”有助于理解三个概念之间的微妙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 ,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分支构成的。三者不仅有其各自的经济观 ,而且有其在各自经济观指导下的经济实践活动。比较儒、释、道的经济观 ,不难发现三者皆重视经济问题 ;重视环境与经济的发展 ;注重生产劳动 ,但三者经济观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道教为其两个重要分支构成的。三家均有其各自的战争和平观。总结儒、释、道三家的战争和平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现实借鉴意义,而且也具有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