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高畑勋是日本著名动画人,制作了不少动画电影作品,但他导演的许多大制作影片都不能收回成本。这是因为高畑勋坚持动画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需要艺术化的线条表现而不是程式化的赛璐珞动画;排斥那种使观众“沉溺”其中的主观视点表现方法,更多使用带有间离性的纵深表现方法;规避时尚的情色、暴力表现,讲述日常、民间的故事。这使其作品带有了淡雅的趣味,呈现出他个人独特的美学。  相似文献   

2.
1968年,川端康成(189-1972)以他独有的小说艺术表现了日本文化之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川端不止一次地承认日本美的传统融和了中国唐代文学的风采。他说他的心已经融汇在紫式部(约978年前后──1014年前后)的《源氏物语》之中。他认为自古至今,《源氏物语》是日本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就是到了现代,日本也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和它媲美”(《我在美丽的日本》)。要谈论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学对日本现代文学的优秀代表川瑞康成的影响,不妨先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学对《源氏物语》的影响着手。紫式部以精通《白氏长庆集》而得名,在小说…  相似文献   

3.
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契合,使郭沫若与郁达夫都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倾向.但二者又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特色.郭沫若的创作方向由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形成一种奔放飘逸、积极向上的积极浪漫主义.其作品表现出一种崇高美、阳刚美.而郁达夫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低格调的消极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他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病态美、忧郁美.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一个终生追求美的诗人。这一个性心理表现在他追求作品的艺术美、偏嗜女性美和沉迷自然山水美三个方面。郁达夫对作品艺术美的追求是对其在早年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自卑、孤独和忧郁心境的补偿和超越,这不仅使他以“美”作为创作的标准,而且使他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追求“美”:偏嗜女性美是对“诗意”的女性的审美追求,沉迷自然山水美是其审美追求在生活中的泛化。  相似文献   

5.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前期的创作作品,是他开创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杰作。这部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的风雅、物哀、幽玄之美。通过对《伊豆的舞女》美学意境的分析能够解读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悲与美相结合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6.
许地山在他的作品中,用一种近乎唯美的目光审视人生,并且尽量表现人性中的真、善、美。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蕴正是形成这种美感的原因与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文坛上,老作家汪曾祺以他珠玉般的篇什,表现了卓越不凡的语言风度,显示了他深厚广博的文化修养和驾驭语言的高超功力,从而使语言成为他的作品最为突出的审美特征。本文着力探讨汪曾祺小说语言的风格特色,期待人们给予汪曾祺语言以更多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和欣赏这种高品味的语言风格美。  相似文献   

8.
除訏综合运用了浪漫主义和未来主义、象征主义等现代派的一些创作手法,使他的剧作在整体上体现出独特的诗化、哲理化的浪漫风格。他的剧作在艺术审美上既表现出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那种单纯的浪漫美,又具育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厚爱,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他戏剧作品的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9.
唯美而畸恋的梦幻世界——三岛由纪夫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当代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本文着重阐述了他的艺术美,并进而揭示其作品的思想性。三岛由纪夫深受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赋予作品以同日本人心态相适应的一种审美内蕴,而他的作品所显示的客观意义,与他的政治观点相悖,表现出艺术与人生的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10.
《细雪》和《古都》分别是谷崎润一郎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在选题及审美取向等方面表现了很大的相似性,传达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文化意蕴。二人在经历了特征显著的恶魔之美和虚无之美的前期创作历程之后,又共同经历了向日本古典主义的回归历程。《细雪》和《古都》这两部作品是二者民族意识复苏、向日本古典之美回归的集大成之作。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典型的日本传统审美的理想世界,那里是二位异端作家灵魂得以慰藉的心灵的故乡。  相似文献   

11.
在《雪国》这部小说中,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整部作品贯穿着纤细、含蓄、感伤、清淡的格调,悲与美融合在一起,使美在悲伤和痛苦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曾被评论界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因其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而在我国广为传读。但以现代的观点对其作品《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人物细节描写进行审视,可以发现虽然其巧妙构思为其作品增添了可读性,但他的意外的结局常常得依赖于某种偶然性,加上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小资情调的欣赏这一审美情趣上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李德懋是一位致力于创作诗歌结构美的朝鲜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体现了一种承接美与交综美.一方面他追求创作工于发端,妙于转折,倒用作结.另一方面,他强调诗的句意交综呼应,使作品曲折生姿.  相似文献   

14.
阎连科作品在日本得到关注,多数作品都有日译本,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接受,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成功传播的代表之一。文章分萌芽、上升、鼎盛、平缓四个阶段,梳理分析了阎连科作品在日本翻译出版的历程,调查了日本学界、文艺评论界和普通读者对其作品的评价。最后指出阎连科作品在日本传播成功的原因:他的作品既能帮助日本读者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引发读者共鸣;又能给日本读者带去有别于本土文学的阅读体验,满足了读者的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  相似文献   

15.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文坛上极其复杂的作家 ,特别是他的美意识至今仍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三岛由纪夫的美意识中既包含着日本的古典美、也揉进了希腊的古典美、西方现代弗罗伊德的学说 ,以及他的政治理想等。概括地讲 ,三岛由纪夫的美学核心是生、死与美。从他的小说《忧国》开始 ,他的美意识发生了变异 ,即他将美与恶视为等同。三岛由纪夫的这种审美意识追求 ,不能不使他的美学走向危险与恶的绝境。小说《忧国》展现了三岛由纪夫爱、性、血、死等合而为一的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禁色》是部描写男色的小说,三 岛由纪夫在这里通过对“美”与“恶”两个代表人物的塑造,表现了他“以肉体为素材向精 神 层面挑战,以生活为题向艺术挑战”,以及“在绝望中的生就是美”的独特的唯美主义的审 美取 向。他第一个将性倒错说推向一个怪异领域,探讨了日本文学中的好色审美理念和“人与自 然”、“自然与艺术”的关系,集中反映了三岛由纪夫文学创作中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雪国>以其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对梦幻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一种日本美.作家以他对日本传统文学独特的理解和挚爱,传承了日本平安朝的"物哀"精神.小说中对空寂的追求以及遍布小说始终的感伤、凄怆、悲凄和孤独等都凝聚了日本传统文学的悲与美,这是作者审美情结的真实体现.我们在感受这种"物哀"精神悲与美的同时,会联想到中国古典诗学中所崇尚的"感动"、"感兴"以及"悲慨"所表现的以悲为美的审美理念.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悲与美所表达的同情和感动是相通的:在让读者领悟到悲与美的真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学特有的悲与美的震撼.  相似文献   

18.
明治末期到大正时期的佐藤春夫文学表现出西方文艺要素和日本传统要素并行存在且在本质上相互融通的特质。该时期的作品以“忧郁”和“倦怠”为底色,同时融入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以及尼采哲学等西方文艺要素。佐藤春夫将古典和近代、日本和西方四个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作品中,以传统理念阐释近代文艺,以西洋手法表现日本传统。他通过以西方文艺要素与日本传统要素并存的形式,表达着对日本近代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对日本近代性格的把握,其中潜藏着他通过西方文艺理念反观日本固有文化的传统回归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海洋文化中孕育出的舟山渔民画,其作品想象丰富、神情生动、色彩鲜艳,散发着浓烈的海洋气息。渔民画家为使作品更能呈现渔民及渔家生活的内在品格,表现自由奔放与豁达的情感,在色彩和谐美的前提下,对内容与形式作大胆地处理,使舟山渔民画体现出大海式的奔放美、原初性的朴拙美和淳厚的民俗美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散文集《潮水集》的跨文体写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史交融,作者建构了一个三维情感世界,使作品在文学与历史中穿行;二是均衡之美,表现在“叙事一抒情一叙事”和“议论一抒情一议论”两个创作模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