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间,随着利益群体的进一步发育,其对政策制定环节的影响明显增强。在一些重要政策的制定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些利益群体的影响和作用对于目前正在形成的利益集团,有几个问题是很值得重视的。第一,利益主体的发育是相当不均衡的,特别是强有力的利益群体开始出现某种“寡头化”的迹象。不过,与俄罗斯的“寡头化”不同的是,中国精英寡头的问题之所以凸现出来,与其说是由于其自身的强大,不如说是由于其他群体的无力状态。  相似文献   

2.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底蕴深厚,其以“自然主义”为基础,以“自然人”和“道德公民”为目标,将道德教育划分为自然教育和公民教育两个阶段,倡导“顺应自然”和“实践教育”道德教育方法,展现出了对道德教育的深层次思考。辩证地看待卢梭道德教育思想,体认其蕴含的价值意蕴,有助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维护学生成长的自然本性,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汲取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本位理念、推动实践教育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教师榜样教化作用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崇高美是道德感染生成的决定性因子 ,崇高美教育是在德育基础上增加了美育功能的道德教育。在当今高校人文教育相对较弱的态势下 ,我们应力倡崇高美等人文精神教育 ,并注重教育过程中道德感染情景与个体道德图式之间的双向互动 ,走出一条高校道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应表现未被各种迷雾和欺骗所蒙蔽的生命现象的“真”,这需要建立在庄严和崇高基础之上的“诚”的帮助,必须执着地追求“美”、“善”,开启价值的指向性和终极关怀,否则“真”则异变为媚俗与世侩化。  相似文献   

5.
“规范化”道德教育是以强调道德规范在道德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为主导的道德教育方式。它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但“规范化”道德教育并不能解决道德教育实效性低迷的问题,惟有用德性伦理来改造道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是人类的一种伦理、文化传递,是对人们进行道德、品性、人文精神方面的培育。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人类自觉地将个体类化的行为、方法和过程。人的类的意义世界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前提。道德教育具有深刻的人文本性和人文精神,它以人性善为逻辑始点,以对个体的教化和培育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人类整体“人化”过程中积淀的社会性伦理为内容,造就和提升个体道德性。道德教育又是人类以文化为指导的对本体人进行“文”而化之的行为和过程,它因民族人化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C2C交易市场中淘宝网的竞争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C2C电子商务市场正处于寡头垄断时期,呈现出“四强纷争、淘宝独大”的局面。淘宝网作为其中的支配型寡头,其竞争策略的转变将引领和决定该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对此加以分析意义深刻。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创作了大量宗教主题诗歌却终生没有入教。从崇高与恐惧的关系出发,解读发现:狄金森“知道”上帝是崇高的,但对其无法克服的恐惧使她停留在习得的知识而无法实现从恐惧感向崇高感的转化;无法“感觉”到上帝之崇高的诗人,只能以世俗化或“人化”策略消解这种恐惧;对上帝的恐惧本质上是对自己有可能违抗上帝意志的恐惧。狄金森在形成崇高感的心理要素———“惊惧”、危险或痛苦、一定的安全距离之后,在耶稣令人惊惧的受难事件和仁慈的替罪行为中实现了从恐惧感向崇高感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诗歌是“优美”的,但其诗歌也有“崇高”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李商隐政治类诗歌的创作中。以郎加纳斯的《论崇高》为基点,探求李商隐诗歌中的“崇高”特质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必须自觉地遵循人性内在的发展规律。文章从解读以人为本的内涵入手,意在厘清“以人为本”对少儿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实施少儿道德教育的思路,即培养少儿道德思维能力、注重少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加强人文精神的陶冶和开展隐性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荀子基于“性恶论”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有:道德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道德教育要以“礼”为主,以“法”为辅;既要重视道德环境的影响,更要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道德教育要划分层次,确立不同目标;道德品质稳中有变,道德教育要坚持不懈;道德修养要日积月累,道德操守要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2.
高校道德教育有效性问题是高校德育的核心问题。道德教育管理、道德教育层面以及当前宏观社会形势试当前我国道德教育困境的形成主要原因。通过树立“大德育”观念和德育系统工程的理念,德育教育生活化和德育教学方法上的变革,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学问沦为学历的道具,教育精神已然荒废,再加上儿童的道德意识薄弱,“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展望日本道德教育的课题的同时,既考察作为中日两国确立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关键词一价值创造的概念,也考察道德教育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要的治国方略。新形势下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思想 ,首先应增强“以德育人”的意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对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现状、特点有一个清醒、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世纪之交编辑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程,寻找自己的时代坐标,以便完成社会转型时期赋予的崇高使命──学好文化经济学,涉足文化市场;重塑自身的编辑形象,以便尽职尽责地从事学报事业──“编辑学者化”、“编辑公关”、“为人作嫁”是重塑编辑新形象的基本要素;提高素质,以便再创学报辉煌───“编排规范化”是其宝贵的编辑实践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对话”作为探求德性真理的形式与方法在东西方皆有其渊源,在形式上,苏格拉底通过诘问、辩论启发人们去关心和思考德性真理,孔子则以先知者的角色与弟子们针对道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丰富生动的探讨。“对话”的式微是道德教育丧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通过在道德教育领域运用以“苏格拉底式对话”为核心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重建“对话”以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中的崇高,是现实中的崇高的能动反映。以精神崇高为支柱的艺术中的崇高,是一些高品位的文艺作品产生撼人的魄力量的美学根据。社会主义的文艺不能不以崇高为主要美学品格,这是与党和国家提出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相一致的,传统的“崇高论”是跛足的理论。以艺术中的崇高言,它在伴随着痛感、不愉悦感的同时,也可以和情趣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时也能使审美主体直接产生“趣感”这种审美快感。独特的、巧妙的艺术构思和鲜活的人物语言或艺术语汇,是使崇高和情趣融合在一起的催化剂、中介物。  相似文献   

18.
推进和深化当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我们大力开掘并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价值,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必须注意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价值的开掘与利用,并不仅仅表现为对其中所包含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所孕育的“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艺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等精英人物、所蕴含的“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所留下的“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等予以梳理和宣传,而且还表现为对其中有关道德教育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方法论因素进行整理与利用。前者揭示的是传…  相似文献   

19.
当代人类由于自然生态的危机、社会关系的异化、信仰体系的崩塌,越来越感到“失去了存在的家”。帮助人们找回自己赖以生存、赋予价值寄托的家园并善待自己的家园,就成为哲学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观,是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以“真”的认识价值,“善”的道德价值和“美”(崇高)的审美价值的和谐发展和高度统一的崇高审美范畴,作为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这一现实价值目标的具体价值标准,并以此作为“灵魂工程”建设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价值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全民族精神道德文化的素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崇高理论价值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