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系统论证的最早文本,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概念原初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精髓看,马克思在论证共产主义概念时,始终围绕着“私有财产的扬弃”这个问题展开,私有财产是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从批判建构看,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物质的财产,采用平均主义的方式对待私有财产,本质上还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真正内涵。政治共产主义超越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把私有财产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但它遮蔽了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观点。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异化劳动,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而且是私有财产历史运动基础上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场具有强烈的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色彩,马克思的做法是以宗教异化来比对劳动异化;异化劳动的核心问题是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关系问题;异化劳动积极扬弃的结果就是共产主义这一价值追求。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共产主义在实现方式上同宗教的消亡方式具有强烈的一致性,都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矛盾的解决为前提条件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观点,从源头上看,可以追溯到其早年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和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种种不自由状态,这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因此他认为作为扬弃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一方面是人们自觉创造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确证以及人与自然界,自由与必然等矛盾的解决。马克思能够从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分析共产主义的本质和实现途径,这表明他此时的共产主义理论已经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示的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异化的逻辑表征。马克思通过指证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同一性,把被遮蔽的物质表现形式的私有财产的特性凸显出来。异化劳动背后所蕴含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因此,扬弃违背人性的异化劳动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从扬弃私有财产到打碎资本主义奴役制,从而获得根本解放的过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根本上是为了寻找扬弃人与劳动背离的道路和方式,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回归以及私有财产的衰亡具有了共同的路向性。正是依赖于私有财产的消灭和私有制社会的消亡,人彻底消灭了造成人被束缚的不自由因素,获得了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端,按照学界流行的观点,马克思在《手稿》中最早系统阐述了共产主义学说。为了纪念《手稿》发表170周年,本文紧紧围绕笔记本III中"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进行解读。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自己所阐述的共产主义学说的经验基础是私有制内部资本和劳动的矛盾运动。以此为依据,马克思系统地批判了以往的共产主义理论,进而正面提出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对《手稿》原文的理解出发,探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此学说的人学维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群众路线提供哲学层面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的感性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根源于资本原则的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批判和扬弃,指出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实践劳动是人的自我对象化的存在方式,只有实现人的感性解放,才能实现人对其本质的真正占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是不成熟的手稿,有其鲜明的指导思想、逻辑出发点和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在于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解剖资本主义社会;二、手稿的历史出发,或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前提出发,从斯密的经济学说出发,但不同于斯密的分析,他的逻辑出发点是私有制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三、基本思路是从“异化劳动”出发,依照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一是经济上扬弃私有财产、实现共产主义,一是哲学上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实现社会的人的复归,两者互相重合,形成辩证发展的三大主体部分。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深化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8.
思想如何关照现实和人的存在方式是哲学的必然使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人本主义价值观注入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研究之中,发现了社会现实应有的属人性以及实际的非人性,并提出了通过人本主义哲学扬弃这种现实的共产主义道路。但抽象的哲学扬弃并不能真正解决异化劳动和社会矛盾,解答历史之谜必须进入现实和历史深处。对此,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对象化劳动和工业实践在推动人的生成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正是理论与现实、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逻辑互动,马克思才得以真正面向历史,在现实与应然的矛盾中逐渐找到了通往人类解放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考察了国民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和人的劳动的异化,指出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积极的扬弃的结果,应该是我们"作为人"来进行生产劳动。同时,针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精神哲学的抽象性和虚幻性,马克思揭示了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部异化,明确了自然的、现实的、感性的人是在其类生活中确证类存在和类意识的彼此统一。由此,社会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扬弃了异化的共产主义才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作为总体的人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那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则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最终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在黑格尔将特殊性原则主导的市民社会趋向作为普遍性与特殊性伦理统一的国家看作必然性的地方,《论犹太人问题》时期的马克思则看到了"国家不能挽救市民社会于自身之中",并且"国家的秘密在市民社会之中"。因此,马克思开始从市民社会内部探索自由的障碍以及自由的实现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马克思将自由的障碍以及自由的实现表述为劳动异化、私有财产异化以及造成这一异化的深层根源的交往异化和"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手稿》中初步形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的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及人的实践活动的分析,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从而为科学伦理学的创立找到了真正的出发点——现实的人。②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使工人几乎丧失了自身,致使他们道德堕落,异化劳动使资本家在占有工人劳动的同时,成为道德败坏的伪君子。从而说明了经济利益决定道德,道德是特定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的反映。③《手稿》认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是“真正合乎人性”的社会,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说明伦理学的归宿和最终目的正是要造就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的异化理论,为当代人学异化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人的异化是对人与世界三重基本矛盾(人与自然、他人和自我)的割裂,是对人的本真的类本性的背离,是历史在特定阶段必经的历史过程.在个人主体和私有财产的历史阶段中,异化经过暴力、权力、资本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也为自身的扬弃作了准备.当今世界已经出现的人类性问题使异化的扬弃开始作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提了出来.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就是在人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对历史之谜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手稿》的[共产主义]这一片断中,从哲学层面对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内容进行了论述。本文按照马克思对第三种共产主义论述的逻辑进程,从异化扬弃的形式、共产主义和人的本质关系、人的社会性本质、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等几个角度,以期对马克思这一时期共产主义思想给予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私有财产历史作用的思想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的重要内容。在《手稿》中,马克思说明劳动是人的主体性的内在规定,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性本质,私有财产即是异化劳动物化的结果,异化劳动及其物化形态的私有财产的存在意味人的本质力量的丧失。然而,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蕴含着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秘密,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部分。因此,私有财产既是人的类本质的丧失原因,同时是人的异化的类本质的扬弃手段、中介和桥梁,积极扬弃了私有财产即是人的劳动的解放,人本自然和人的类本质的复活,是人的解放,是人的自由协作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1842年的马克思已经提出了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即建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任务。马克思在1844年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之上;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消除人的异化,才能消除劳动的异化,才能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宗旨和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共产党宣言》出版之后,马克思还在《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阐明了共产主义思想。只有共产主义能够克服现代化的弊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维护公正与平等,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公正与平等的基础。在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基本的公正与平等,并不断提高公正与平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不仅通过劳动阐述了人和自然应然的合一关系.而且还揭示出异化劳动导致了人和自然应然合一的丧失,通过分析异化劳动。提出在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应然合一的复归。马克思的这一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使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的实现才能完成,扬弃异化劳动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来构建和谐劳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步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把人的类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劳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层内涵,并指出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扬弃异化.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同样提出了他的异化理论.马尔库塞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爱欲,把人的异化看作是人丧失了批判性和否定性,认为只有通过总体革命才能扬弃异化.尽管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二者在异化的前提一人的本质、异化的内容以及扬弃异化的方法等问题上都存在着异趣.  相似文献   

19.
异化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批判费尔巴哈、施蒂纳等人的异化观和阐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形式,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和分工等方面论述,揭示了人的异化的根源以及扬弃异化之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对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马克思在批判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同时,运用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根据,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必然性。1844年,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的见解,集中于如下一段话之中:“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以下引证此书只注页码。)这是当时的马克思对于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总提要,也是他的共产主义理论最基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