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生态博物馆的民族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新颖的传统文化保护手段,对民族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具有示范效应。生态博物馆开展文化生态旅游具有必要性,生态博物馆的民族文化景观旅游开发应有自己独特的模式,并遵循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入乡随俗、重质不重量、使用付费与回报社区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泸沽湖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而享有"中国西南的最后一片净土"、"人类母系文化最后的圣地"、"人类发展史上的活化石"等美誉。但是随着社会的巨大发展变迁,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以及历史原因造成当地封闭落后的生产生活状态,使泸沽湖的自然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安全正遭受日益严重的威胁,奇异的民俗风情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此必须构建泸沽湖地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实现泸沽湖区域生态环保、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耦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生态博物馆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道路的探索、针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特点生态博物馆如何开展遗产保护活动是本文关注的重点;生态博物馆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和发展的特殊性、生态博物馆内各相关人群的互动、生态博物馆与所在社区的发展等问题亦是本文重点探讨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态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进行就地整体保护,而传统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征集到博物馆中收藏或陈列。生态博物馆实际上就是当地的社会文化区域,社区内的居民是生态博物馆的拥有者。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博物馆于上世纪70年代建立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工业小镇。如今,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已建起300多个生态博物馆。我国于1998年11月在贵州省一个古朴的苗族山寨中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刘建中  相似文献   

5.
生态博物馆和乡村旅游是当前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两种模式,二者均奉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对可持续的理解却"和而不同".生态博物馆奉行"严格的可持续",侧重于保护,并顺应发展;乡村旅游奉行"温和的可持续".侧重于开发,但也承认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对于两种模式理念与实践的比较分析,透视在实现文化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上,梭嘎生态博物馆表现出的阶段性"失败"和巴拉河乡村旅游表现出的阶段性"成功",实质上有着不同于此种表象之下的、更深层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云南自然状况,剖析云南民居的空间组合、构成要素,结合昆明、大理、丽江及泸沽湖畔地区民居的范例,探究朴素生态特点,发掘传统民居建筑及其朴素原生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景观构成特性与文化生态学特性相契合的角度出发,在朱吉莱托关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构想基础上,针对有机演进类文化景观,首次提出了文化生态完整性这一概念,突出强调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文化景观作用的动态连续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完整度的3点特征和4点表现.阐明文化生态完整度评价的原则标准、文化生态完整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模型,并对评价中的指标进行说明.在文化生态完整度评价中通过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将文化景观的生态完整度分为5个完整度级别,为后续文化景观具有针对性的分类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打下理论和实际操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地扪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对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的新思路,即将地方生态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的发展相结合,同时注入民间资本,由社区居民来管理社区文化,解释自己的文化并选择其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实现少数民族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也是关于生态博物馆发展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下,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呈现出的高度破碎化、孤岛化、边缘化的特点,成为困扰传统文化景观空间整体保护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正是解决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展生态设计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全面研究总结国内外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点,构建起了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框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四川省泸沽湖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中 ,四川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许多地区都先后将旅游业立为优势产业 ,支柱产业 ,大力投资开发。其间出现了成为全国旅游业亮点的碧峰峡 ,但更多的景区却无法走出困境 ,例如泸沽湖。本文试图通过对泸沽湖旅游景区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 ,对比“碧峰峡模式” ,对四川省泸沽湖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学视角的文化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文化景观研究所面临的复杂性问题及总结我国文化景观研究保护的现状,从文化生态学的突起对文化景观研究方法的再定义,到通过分析文化生态学的立场与方法模式,尝试寻找出深化文化景观研究的方向,并进行论证,即文化景观的时空性、环境响应模式、生态演替与拓展适应以及文化景观的“力场”分析,为未来文化景观及其发展与保护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和文化生态的结晶与精华.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中,传统地域文化景观面临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概念、内涵和关系剖析入手,论述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与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整体性,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在探讨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存在整体性与孤岛化现象、欠发达与边缘化现象、地方性与现代化、真实性与商业化等主要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求变与保护:中国首座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处境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贵州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是中国和挪威两国的国际合作文化项目,作为亚洲和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其实践的意义重大。原本想通过建设生态博物馆保护和传播梭嘎苗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经济,可是随着苗寨与外地的交往频繁,苗寨生态文化正在发生一些现代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博物馆举办的初衷有悖,博物馆进退两难。著者认为在理论上讨论清楚这件事,是博物馆可以长期存在的基础,否则生态博物馆将自身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况中。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已经成为古镇、历史街区、农业遗产社区和生态博物馆社区等遗产型目的地提质转型的重要手段,对其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估能较精准的找到其发展的限制条件。基于du Cros模型的替代评估模型,以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为测试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从文化、物质、产品和体验价值四个组成维度对其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估。被测试的四个生态博物馆中,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发展潜力最高,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和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的文化和物质价值得分都较高,但在产品和体验价值方面得分一般或偏低。最后,发现了阻碍其潜力发展的制约条件,并讨论了建议对策。研究可为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及其它文化遗产型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颐和园耕织图园林文化景观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颐和园耕织图的环境整治为例,从中国古代特有的整体思维方式出发,运用文化遗产保护学、历史地理学、景观规划学、园林设计学、传统建筑学、博物馆陈列学和建筑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及技术,解决了文化景观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保护了颐和园山水布局的完整性、真实性,实现了颐和园耕织图园林文化景观的再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园林遗产保存、修复和延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奇特的摩梭族 在中国西南部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处的泸沽湖地区,有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女儿国”。泸沽湖周围重峦叠翠,湖水明撒,景色宜人。这个地方吸引人的,除了自然美景外,居住在那里的摩梭族人奇特的社会习俗和婚姻制度也是十分罕见的。据《新唐书》和宋代《册府元龟》记载:泸沽湖地区古称“东女国”,又叫“女王国”,这是因为它在地理上位于吐蕃之东部而得名。当时的摩梭人是“以女为君”、“于从母姓”。 在摩梭人过去传统的大家庭中,小孩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大家庭中只有舅舅没有父亲和媳妇,这是较为典型的母系制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生态博物馆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是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活态传承和保护的有益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后继乏力,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法律视角来看,缺乏法律规范,没有专门的规范约束,社区居民主体地位不明确,利益分配不清晰,是阻碍内蒙古生态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借鉴国外生态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的先进经验,立足内蒙古生态博物馆建设的实际情况,应当加强地方立法,尤其是利用地级市的立法权或者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理顺法律关系,明确社区居民的法律地位,保障相关主体的权利,有效保障和促进内蒙古生态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博物馆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生态运动和民主化浪潮的产物,是对传统博物馆模式的超越。其核心理念是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原地保育和社区参与。与西方国家的生态博物馆相比,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多是在文博学者的倡议和设计下,由政府部门主导而成,肩负着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重任,在功能、性质、实际监管单位等方面处境尴尬。此外,受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居民远没有成为"事实上的主人",其文化主体意识有待提高,相关的制度保障也有待完善。为防止我国生态博物馆在发展初期因缺乏规制而异化,丧失其"文化遗产保存和保育"的核心价值,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行文物保护法中的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制度规范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完善生态博物馆社区参与制度,循序渐进地确立传统文化社区的文化遗产权也是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9.
文化景观是地域环境下各种文化要素的整体体现,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从美学角度出发,基于文化景观的非物质层面,莫言作品中的文化景观可以归纳为七类。对于莫言文化景观的审美分析,发现了其生态文化的多样性、夸诞文化的批判性、宿命文化的深邃性、传奇文化的迷离性、侠义文化的英勇性、死亡文化的冷艳性和乡情文化的悠远性等审美诉求,这诸多方面揭示出了莫言作品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精神内蕴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拥有迷人自然景观和独特民风民俗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其旅游市场极具潜力,上升空间很大。但四川泸沽湖自开发以来,这个品牌迟迟未形成,游客情感认同度不高。本文从四川泸沽湖旅游地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旅游业的优势及问题所在,提出了对泸沽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