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在满清未入关之前,就有山西商人不顾明朝政府禁令与之进行交易,提供各种所需物资.清王朝建立后,清世宗接见了其中最著名的八家,并御封为内务府的皇商.这八家皇商是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其中最显赫者是范家.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是清代塞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城市,是汉蒙贸易、中俄贸易的重要转运枢纽,清政府在此设关征税。在张家口从事贸易者以晋商为多,其输出商品以茶叶、烟草、杂货为大宗,输入则以毛皮、土碱等为主。鸦片战争后,俄国商人的介入使张家口商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一,张家口税关的税收大量流失;其二,晋商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逐渐被俄商所取代,与茶叶贸易密切相关的金融业也出现萎缩。  相似文献   

3.
从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的135年间,蔚州本地以及来自大同府、张家口、京师、直隶中部等地的126个作为商业主体的戏班,为了维持生计以及实现盈利甚至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蔚州56个村庄演出了324个以战争主题居多的戏曲剧目,其中既有本地的社火、秧歌、道情,又有河北梆子和北路梆子。作为早期影响因子之一,从事长途贸易的山西商人之中的部分群体的经营及其商业扩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山西同乡戏班的在外演出活动以及梆子戏在异地的传播;最晚清代中期以来,在蔚县的山西商人是该地梆子剧种流行的不可忽视的基础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恰克图市场的边境自由贸易区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之际,以山西商人为代表的中国商人与俄罗斯商人,在中俄边境上的恰克图所从事的商品交易活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俄恰克图贸易之所以能够架起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便利世界各国的商品交易,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现代意义的边境自由贸易区性质,从而为中外商人营造了相对宽松的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5.
18世纪至19世纪末期的陆上茶叶之路,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区延伸到莫斯科,全程超过4.5万里.陆上茶叶之路以恰克图为中心,中俄商人"彼以皮来,我以茶往".19世纪中叶以前,这条贯通欧亚的陆上茶叶之路的贸易一直由山西商人主导.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以武力推动对华商务扩张,外商在华享尽各种特权,华商在与外商竞争中纷纷败北,执塞外贸易之牛耳的山西商人也不得不退出对俄茶叶贸易,茶叶之路为以沙皇政府为后盾的俄商垄断.  相似文献   

6.
清代以晋商为代表的中国商人和俄国商人在恰克图开展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茶叶贸易活动,在世界贸易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山西本地不产茶,这就使得晋商在整个茶叶贸易过程中需要进行南下购茶、北上贩茶的长途贩运,这一过程同时也就伴随着与茶叶贸易有关的人员流动的发生。文章以清代晋商为主导的恰克图贸易为视角,以茶叶贸易规模的变化对与之相关的人员流动数量进行估算,以期对与恰克图茶叶贸易相关的人员流动进行探讨,进而揭示恰克图贸易中所隐含的经济早期近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明清两代的山西商人主要集中分布于晋西南、晋东南、晋中三个地区。明代山西商人主要集中于晋西南、晋东南地区,清代主要集中于晋中地区。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资源、交通状况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地理、经济及政治角度可以考察到山西商人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维吾尔族充分发挥了他们善于经商的传统,与国内外商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贸易活动。与内地贸易的维吾尔族商人,通过在新疆与内地商人贸易或直接到内地开展商业活动等形式,积累了雄厚的资本。然而,国外资本的入侵、战乱频繁、交通不便等因素又严重影响了他们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拓展。民国时期与内地贸易的维吾尔族商人,对边疆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清前期,湘江下游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米谷输出地,本地积贮大量米谷的地主富户、市场中的粮行、来自外省的米商和常平仓采买人员、地方官,都积极地参与到米谷流动和贸易中。粮行和地主富户通过控诉地方官试图改变常平仓的采买办法,社仓社长与地方官相互勾结经营社仓获利,粮行则通过强力吸纳米谷或通过让利吸引客商以求把持行市。地方官员、客商、粮行和富户在同一个米谷交易和米价变动的空间中互相较量。这个过程呈现了商品贸易对于社会群体及其之间关系的影响,有助于讨论市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襄阳双沟镇是一个具有晋商历史文化典型性的古镇,其2014年新出土的《乾隆山西会馆碑记》为我们探究清代山西商人的行踪提供了具有“典型性”的历史资料,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我们把握清代山西商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1911年,清帝国灭亡,在商业世界引起的一个连锁效应,是天下第一商帮晋商的殉葬。山西商人从明朝中叶起就以善于经营而崛起,他们在中国北方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北亚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控制了绸缎、茶叶贸易。而他们最大的商业模式创新发  相似文献   

12.
张家口作为“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贸节点市镇,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北方茶都。清代的张家口较之明代,其职能发生如下变化:一是由军事重镇逐渐转向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商业集镇;二是由最初国内各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场所转向连接亚欧茶叶市场枢纽性市镇。茶马互市的开通、张库大道的形成、榷关的设立,共同促成了张家口北方茶都的形成,张家口茶叶贸易的兴衰是“万里茶道”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清中叶,开封的商品贸易高度繁荣。河南本土小说《歧路灯》中有大量关于清中叶社会经济风貌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开封贸易的全貌,诸如商业的发展、商业交通路线、商人经营行业等都有深入描写。小说中的客商在当时河南商业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主要从事丝绸、当铺等贸易。本土商人实力较弱,主要从事药材和粮食贸易。会馆是客居异乡的商人进行社交的重要舞台,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载体和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清代广东商人往日本长崎、神户、大阪、横浜等港市进行贸易,和在当地定居创业、建立商号以及地缘性组织“广东会所”的历史轨迹;分析广东商人在日本经商贸易的地位,指出广‘东商人是一支强劲的商人队伍,名曰广东帮,与三江帮(江苏、浙江)、福建帮(泉州、漳州、福州)商人齐名,并成为日本华侨社会的侨领之一,深受日本华侨华人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入关前后产业政策选择与贸易自由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的产业政策在贸易自由化推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入关前一系列倾斜的产业政策的实施的结果 ,为贸易自由化的初步实现奠定了基础 ,贸易自由化后采取的关税保护政策以及建立新的产业秩序、改革产品品质等应对政策 ,加强了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速了贸易自由化的实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区域贸易集团化不断高涨的两种趋势,探讨了我国现阶段正确处理“入关”与“入团”关系的基本对策。并明确指出:认识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正确处理好“入关”与“入团”的关系,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16到17世纪,俄罗斯经济有所发展,国内市场趋于形成,外国商人在俄罗斯市场中占优势地位。由于本国商人阶级崛起、政治需要、重商主义影响等一系列原因,俄罗斯政府从17世纪3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俄罗斯商人于17世纪末逐渐在国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以英国和荷兰为代表的外国商人则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市场地位和贸易特权。  相似文献   

18.
略论明清时期的河南怀庆商人及贸易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怀庆商人及怀药商人通过遍及各地的贸易网络,不仅促进了怀庆与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流,发展了地方经济,而且也使“四大怀药”誉满华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怀药文化,在中药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商人的贸易虽然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却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当时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在青海的贸易活动,论述了明清以来山陕商人在青海进行会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并进一步评述了这种经贸活动和会馆建设对保证山陕商人经贸事业的顺利开展,促进青海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因素发育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山西人素以“多财善贾”而闻名于世。远在宋代,他们就在国内市场上渐露头角。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康熙、乾隆前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晋商的足迹遍及全国,曾垄断过一些地区的金融和皮毛、茶叶、颜料等项贸易,对全国经济生活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晋商在称雄于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向海外开拓市场,东赴日本,西抵俄国,形成了山西对外贸易的两大商帮,即“船帮”与“驼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称雄于商界百余年的山西票号。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规模的日益扩大,在清道光初年,由山西商人雷履泰首创“日升昌”票号,承办汇兑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