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叠音词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此后关于叠音词的研究便绵延不绝,硕果累累。通过对叠音词的收录与整理、相关理论研究、专书研究、叠音词与修辞研究、语法研究、外语叠音词研究、文化艺术、方言研究、叠音词翻译等几个方面对叠音词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2.
英语、汉语词语重叠可分为叠音、叠词和叠句三种。相对而言,汉语叠音(叠字)多于英语叠词。叠词和叠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较常见。词语重叠这种修辞手法为英汉两种语言增添了节奏美和韵律美。词语重叠的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而语用规律又体现其修辞功能。本文通过对汉语古典文学作品、名家的英语译作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网络英语口语词汇的观察分析,概括出主要形式叠音词的语用规律:叠音词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创造AA等形式新叠音词具有相对的自由性,英语叠音词和汉语叠音词之间的语码转换唯有在一定语境中方能完成,且具有不对等性,即:不完全解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汉语中叠音词汉译英的方法作了探讨,认为单音词(或字)重迭后,词性词义发生变化的叠音词,宜采用意 译方法;对重迭后,产生附加意义的叠音词,在直译时应充分注意体现其附加意义。与此同时,还应注意英语中对译词 语的词义、音律特点,力求译文高雅、优美。  相似文献   

4.
叠音词在日语中运用十分普遍。语素的重叠,往往能表达一个更加丰富突出的含义,具有其他语言形式所无法代替的特殊表达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日本学界更关心的是合成词整体的研究或某类复合词的研究,对叠音词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叠音词研究在语法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与其语用规律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互为存在的关系,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语用规律又彰显其修辞功能。主要形式叠音词一般具有以下修辞功能加强语势强调理性义,伸张节奏增强韵律美,亲切轻松随意阴柔化,详尽细腻生动形象化等。通过对大量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和统计以及对人们口语的观察分析,我们总结出主要形式叠音词的几条语用规律主要形式叠音词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创造AA等形式新叠音词有相对的自由性。喜欢用这种词的人一般为文风华丽流畅者、重视心理刻画者、女性或性格阴柔细腻者以及年纪较轻者。  相似文献   

6.
叠音词是一种同音重叠。它既有口语的朴实,又有音乐的旋律,还能表达丰富的情感。通过叠音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西游记》中各类叠音词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中的叠音词数量众多,特色鲜明。其中以叠音象声词、双声叠音动词以及AABB式形容词叠音的使用最具光彩,为小说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绘以及气氛的渲染,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量使用叠音模糊词是《诗经》语言的显著特点,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考察《诗经》叠音模糊词的成因,认为叠音模糊词的产生是满足民歌音节的要求和表达绘声的需要,同时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内在的发展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9.
《诗经·国风》中有220个叠音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在这两类叠音词中,最多的是形容词,其次是拟声词、副词和动词。《诗经·国风》中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较之现代汉语,显得单纯,有较强的侧重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不仅以其朴素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生动自然的比兴技巧以及重章叠句的民歌特点,影响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创作,而且在语言运用上也独具风格。王力先生认为,“《诗经》……反映了周初到春秋中叶文学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丰富的词汇”。在词汇方面,它除了吸收数目可观的双声、叠韵等联绵词外,还运用了大量叠音词。在三百零五篇中,就有一百零五篇运用了叠音词,总数约三百五十个,出现达六百五十次左右。仅《小雅·出车》一篇,就用了“悄悄’、“彭彭”、“央央”、“赫赫”等十二个不重复的叠音词。这种现象对后世叠音词的发展和运用都有着重要影  相似文献   

11.
兰州方言的叠音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方言的叠音名词相当丰富,具有特色。从结构类型来看,不仅有双音节的,还有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双音节的有单音重叠不能再带“子”、“儿”的,我们叫它AA_1式;有单音重叠能带“子”、“儿”的,我们叫它AA_2式。三音节的,有叠音语素在前与非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AB式;有叠音语素在后与非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BB式。四音节的,有叠音语素与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ABB式;有非叠音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重庆话叠音词的形态、语音和语义。按照词性的不同,重庆话叠音词可以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等四类,每类下面又可以按照构成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分为AA式、ABB式、AAB式和AABB式等四种形式。叠音名词和动词要读成前重后轻,叠音形容词和副词要读成前轻后重,且重音都与长音对应。叠音词连读后一般发生变调,尤以第四声连读变调最为明显,第二声连读后可以变调也可以不变调,具体因口音不同,第一声连读变调和第三声连读变调最不明显。构词韵律主要有双音步、[1#2]、[2#1]和[2#2]等四种。各类重叠式大都不发生声母类化。叠音词在取义上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同义、多义现象普遍,语义色彩上大多数偏向中性或贬义。研究旨在更好地勾勒出重庆话的某些个性及与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叠音是利用声音上的复沓、意义上的扩张、形貌上的突出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加情趣,是一种积极有效的修辞手段,在当前的低龄儿童动画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叠音词在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过渡作用。从低龄少儿的思维特征、语言习得和接受方式等角度来看,这些叠音词的积极运用,是针对低龄儿童市场的动画片获得市场认可、赢得商业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汉语叠音词中形容词、动词、名词、量词、象声词、副词等六种词性的英译。  相似文献   

15.
穷尽考察元刊杂剧里的"AABB"式词可知:元刊杂剧"AABB"式词可分为"重叠式AABB"词和"叠音式AABB"词;每一类"AABB"词均可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四类;该类词结构具有不稳定性和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汾阳方言中叠音名词很丰富,有特色。有双音节的,三音节的,还有四音节的。内部构成也多种多样。比如“火”一般指东西燃烧时所发的光焰,而“火火”却指“灶台”。双音节叠音式有的跟叠音部分为“子”尾、“儿”尾的意思相同,有的则完全不同。三音节有叠音在后的,也有叠音在前的。如:“毛蹄蹄、炖鸡鸡”、“滴滴金、腾腾油,”还有带“圪”的如“圪钻钻、圪丝丝”等。内部构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整理大冶陈贵镇方言口语中的合音词来展示大冶方言语貌.大冶陈贵方言的合音词数量较多、类型较丰富、合音方式较灵活.有二次合音词、局部合音词、叠音词合音.有部分合音词与原词比较语义发生变化.大冶方言中的合音词是由急呼而形成的历史音变.这些合音词和大冶话中的情意变调一起,体现了大冶话作为方言口语的实用性、简洁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屈苏叠音词在创造意境、描绘性状、描摹声音、叙述真挚深沉的情感、形成诗章的韵律美和修辞美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屈原为中国文学之圣人,而苏轼则算是文学大家。  相似文献   

19.
运用音变构词法的理论,主要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分析了《楚辞》中叠音词的构成情况,作构词法的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指出《楚辞》的叠音词主要有象声词和形容词,其中,形容词约占87%。并从意义范围上对《楚辞》中所有的叠音词进行了归纳,发现有些叠音词虽然书写形式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却相同。同时深入分析了叠音词与组成叠音词的单音节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及叠音词的两种形式:XX式和XXYY式,其中,XX式占了《楚辞》中叠音词的99%,并对每种形式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汉语叠音词语义平衡性原则 ,尝试探讨汉语双音节象声词生成叠音词的规律。双音节象声词对不同叠音式的选择 ,首先取决于双音节“AB”的语音结构 ,特别是两个音节韵母间的关系 ;其次取决于叠音词的语义平衡性原则。“B”起加重声音作用 ,无叠音式 ;“B”起延音作用 ,则有“ABB”叠音式 ;“B”为“A”的变体 ,则有“AAB”叠音式。此规律也适用于由四个不同的音节所构成的象声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