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就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弹性持续下降表明中国出现了"无就业增长".基于宏观层面的经验研究显示,技术进步是"无就业增长"的根本原因.技术进步一方面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减少就业.为了实现高增长高就业,在微观层面,政府必须主导有利于就业的技术偏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5-2016年中国29个省的制造业就业数据,引用Baker等人公布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通过建立贝叶斯正态回归模型,考察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下创新驱动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率,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又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率;在国家强调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谨慎对待国际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评估,及时公布相关数据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不确定性预期。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文章使用OP、LP等方法从企业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区位选择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城市有效就业密度的产出弹性为6%,表明城市产业聚集为微观企业提供了生产率溢价;(2)虽然存在行业差异,但大部分制造业行业从产业聚集中显著获得生产率收益,依赖于本地市场及上下游联系紧密的行业受益更多;(3)企业在不同规模城市的生产率溢价存在差异,城市规模越大,生产率溢价越高;(4)若不克服内生性偏误和样本选择偏误,会高估城市产业聚集的产出弹性.本文政策涵义在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为处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提供增长动力,同时,产业聚集作为人口聚集的前导力量有利于破解人口城市化慢于土地城市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成本函数和要素份额函数,利用中国1998―2005年27个制造业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宏观基础设施对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平均成本和投入要素需求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了制造业10个行业企业的生产平均成本,同时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劳动力、资本和中间品等投入要素需求存在正负弹性差异,即存在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最后,本文对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础设施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成本函数和要素份额函数,利用中国1998-2005年27个制造业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础设施对中国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平均成本和投入要素需求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了制造业10个行业企业的生产平均成本,同时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劳动力、资本和中间品等投入要素需求存在正负弹性差异,即存在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最后,本文对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础设施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在分析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前,我们先引入就业弹性的概念.所谓就业弹性是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用公式表示为: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由公式可知,就业弹性一定,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可以增加就业量;经济增长率一定,提高就业弹性,也可以增加就业量.我们知道,就业与失业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理论正在继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发展理论后成为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新型区域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随着其地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产业集聚,其制造业集聚程度与地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结合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计量方法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工业增长集聚弹性进行估计并就三大经济圈的增长集聚弹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魏浩  李晓庆 《统计研究》2018,35(1):43-52
基于中国微观工业企业数据,本文统计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进口贸易的基本情况,并实证分析了进口投入品对中国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贸易企业、纯出口企业和纯进口企业相比,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的就业规模最大、就业增长最快、就业创造最多、就业破坏最少,就业增长稳定性也最好;进口强度、进口产品数、来自低收入国家进口、资本品进口、异质产品进口对企业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对企业就业增长效果更为显著;进口投入品仅对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就业增长影响显著,而对纯进口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今后,我国扩大进口贸易的相关政策应该进一步的战略性细化,针对不同类型商品进口、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制定有差异的政策,并高度重视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在就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平  骞金昌 《统计研究》2007,24(9):3-10
科技活动对就业增长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新技术的采用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新技术可能是节约劳动的技术,它使企业雇用更少的劳动力,同时扩大产出。本文基于1998-2004年中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数据,首先分析科技活动对企业生存可能性的影响,进而分析科技活动对生存企业的就业增长率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科技活动对企业生存有正面影响,但对就业增长无效。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到第二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增长是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制造业各行业及中国各省制造业效率情况,然后利用中国省级制造业效率指标以及专利申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制造业效率影响因素的外延数据构成面板数据(Panel Data)建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专利申请与制造业效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育品牌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8-2010年香港上市的中国六家体育品牌公司三年财务报表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变现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及盈利能力等六个方面构建了体育品牌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李宁、安踏、中国动向、匹克、特步以及361度6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体育品牌公司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中国体育品牌产业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是还需要在品牌设计及创新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关于成本费用粘性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费用粘性的分析,研究对象多以制造业为主,缺少特定细分行业的相关研究。选择当前受关注度较高的新能源行业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1年的新能源行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数据,对其成本粘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当业务量增加1%时成本上升0.932 2%;当业务量下降1%时成本仅下降0.833%。非流动资产密度和负债水平有强化企业成本粘性行为的作用,而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抑制成本粘性的发生。股东比例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春丽  张伟 《统计研究》2011,28(6):41-47
 内容提要: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DEA模型,以东北地区的视角对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地位和传统优势,揭示了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省际差异、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投影分析剖析了无效率公司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效率的对策。为研究和评价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区域差异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徐超等 《统计研究》2019,36(6):42-53
我国制造业金融化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借助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准自然实验捕捉实体税负的外生变化,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实体税负与制造业金融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引发的实体税负下降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改革对于重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轻资产企业和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影响则相对不明显。激励机制检验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对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并引导企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本文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去金融化的相关税收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行业存在就业效应,其中对岗位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每上升1%,就业岗位减少约4.6%;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不明显。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节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岗位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随着“工业4.0”概念的提出有所增强,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表现出时间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尝试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稳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正确认清“机器换人”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确保就业稳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SNA2008建议将雇员股票期权作为雇员报酬处理,2017年发布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中也正式将雇员股票期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范围,但至今尚未发布具体数据。基于此,本文以Cvitani等(2008)提出的融入了雇员股票期权主要特征的雇员股票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股票期权附带业绩条件的分期执行模式,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例,科学核算了2006-2018年我国各年份以及各行业的雇员股票期权价值。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我国雇员股票期权价值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速为41.48%;从行业层面看,雇员股票期权价值集中特征明显,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雇员股票期权价值合计占全部行业的比重超过80%。结合实际核算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本文提出了我国开展雇员股票期权核算需完善会计制度与统计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非正规经济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统计研究》2021,38(2):87-98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非正规经济在促进我国劳动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本文通过编制2002-2017年包含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序列表,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发展对我国劳动就业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各行业非正规部门对就业的直接贡献均高于同期同行业的正规部门,而且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效应高于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非正规部门;②由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均存在较强的后向关联效应,因而对就业的间接贡献高于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③各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间接贡献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的表现不容乐观; ④动态来看,样本期内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8.
全面小康社会与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美云 《统计研究》2003,20(5):15-6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  中共十六大提出 ,要在 2 1世纪的头 2 0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业是民生之本 ,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是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就业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 ,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双重转轨时期 ,一大批下岗和失业人员被转移出来 ,再加上数以亿计亟需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每年新增的劳动力 ,总体就业矛盾凸显。据估计[1 ] ,2 0 0 1年我国大概有 2 0 0 0万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 ,约1 5亿急…  相似文献   

19.
潘凌云  董竹 《统计研究》2021,38(7):100-111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 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肖挺 《统计研究》2021,38(2):57-72
本文关注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过程中的产业效率因素,设计了差异化产品模型。在需求层面,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具有互补性;而在供应方面,企业在产品生产和服务之间在专业知识分配上存在竞争。理论模型提供了对制造企业服务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计量评估。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制造业版块中的企业数据,通过使用具有异质性的Fractional Probit 模型控制内生性并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推导和经验估计指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服务化之间存在“U”型关系,针对四个行业部门的检验也证实服务化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地区的企业之间,“U”型关系也存在差异。企业所处行业环境、所在区域以及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内在特征对于“服务化困境”的表现都存在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