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具有商品属性,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必然。劳动力商品属性和社会主义本质并不相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劳动力商品化关键是要建立劳动力产权制度,作为劳动力要素的所有者,不仅要获得劳动力价值的补偿,同时要获取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2.
古典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主义是一种反映和谐审美理想的文学思潮。根据对启蒙现代性的态度,20世纪中国古典主义文学可分为国粹式、政治化和消费性三种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态的古典主义文学的消长起伏,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说。从狭义上说 ,它只是资源配置方式意义上的经济体制。从广义上说 ,它是一种商品经济形态 ,又是一种经济体制 ,还是一种经济制度。作为一种制度 ,不仅具有新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涵义 ,而且还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属性。正因为具有这种制度属性 ,才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前面冠以社会主义 ,以构成有实质内容有丰富内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科学概念。只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市场的商品理性核算、货币交换媒介和契约平等的逻辑,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体现了权利平等的个体自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本质.社会主义与具有"普照之光"的市场经济的结合解除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整体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的构建,应综合考量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保障市场活力和挽救"市场失败"、回应市场需求和以市场方式改进政府职能三者的逻辑统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传统底蕴,中华传统"家孝"文化、诚信文化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伦理为其发育与成功实践提供了重要文化支撑.西方经典市场理论的价值贫困和我国市场实践的逻辑跃升呼唤对中华传统价值资源的创造性转换,中华传统义利观亟需通过现代转换而获得伦理提升.这个提升需要坚持"以义制利"深化市场认知,坚持"以利生义"引导市场逻辑跃升,坚持"义利同构"实现精神和物质两个秩序同构.  相似文献   

6.
保证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运作的体制的基础是法制,而法治则是通过其经济作用来为市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的.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约束政府,第二个作用是约束经济人行为.现在,"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都已载入我国宪法,我们应认真研究市场与法治的关系,努力推动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真正把我国经济建设成为现代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 ,它对于现代社会生活及其文化既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萌生于中世纪并在 19世纪趋于成熟的经典大学理想 ,在功利主义得到最大体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显现出了多方面的矛盾和不适应。固守经典大学理想 ,使得现代大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困境。进入 2 0世纪 50年代以来 ,经典大学理想顺应社会潮流发生的变化 ,既使大学失去了一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使大学生活得比从前更加真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普及,传统的理想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理想作为经济与社会生活转轨过程中各种价值取向经过筛选后的稳定的文化形态,其对社会的引导及对人生的规整作用是不会消失的,相反,随着市场经济的规范与完善,理想教育必将越来越显示其不可取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内蕴与20世纪古典主义中国化"此一研究命题的提出,将别开生面地触及到意味很重的中国文学理路生变之历史图景及满溢张力的多重文化视境之极致外射。这里极有必要勘探三大隐而不彰的文学现象: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主义审美理想,二是20世纪古典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境遇投射,三是人文精神危机与古典主义审美传统之现代审视。此一视角撰写的初衷在于:首先着眼于凸显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建构对自身古典传统文化资源之吸收、转化与应对,依然秘而不宣地保持着某种根本性的承袭与审美认定;其次则为20世纪现代中国文坛中这股被多数人盲视的古典主义思潮之历史现状、生变流迹及递嬗变迁的显现范式,提供了一种绵密而深邃的现代性反思、检视与批判之向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历经自在的历史形态和自觉自强的现代形态,具有历史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甲午战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华民族从自在逐渐走向自觉,知识界和革命派代表人物吸纳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建构了“中华民族”概念和现代国家理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基本完成,中华民族被赋予了国民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的现代意涵,具有了国家民族的政治属性,成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主体表达和国民依托。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多元交融的自在阶段、存亡抗争的自觉阶段和民族复兴的自强阶段,蕴含着民族认同的国家逻辑、民族演进的历史逻辑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11.
树立政府的经济权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熊大成,李先坦,邓水兰,舒明政府的经济权威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普遍要求和共同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形态之一,更加需要加强政府的经济权威。(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来看1.社会化大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古典主义在中国研究论题的拓展性探究将不可避免地触及三方面内容:一是一个被遮蔽了的研究论题:古典主义在中国;二是古典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新月派文学创作之现象分析;三是以"现实主义"解读"古典主义"的局限。事实上,展开"古典主义在中国"论题研究的视境,不仅可以勘探性定位、指述与审视古典主义与儒家传统学说的内在偶合性的思想蕴涵,而且足以使人们透过古典主义与现代中国20世纪文艺创作现象之新视点勾勒、总汇与披露而获得一种理性启示的思想张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提出绿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必然涉及社会上各种传统经济意识的更新和转变的和问题。所谓经济意识是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并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经济形态和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是指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对立,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一、经济意识的含义及其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哲…  相似文献   

14.
阿多诺以"批判理论"来剖析现代艺术,强调审美学逻辑对现代审美形式的指导作用.通过认识方法论的革新,审美理性可设法与客观理性建立广泛的辩证关联形式,因为审美形式的建构并不是那种僵化的经验规范性程序,它以人的审美自由为导向,既强烈反对自上而下的推导,也同样反对自下而上的方法.现代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这种高度中介性的特点,就是它的分析逻辑功能的表现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行政腐败日趋蔓延。因为"权力"与"市场"存在利益交换的空间而法制又不完善,同时又放松了对掌权者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防止行政腐败,单纯依靠法律是不充分的。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和价值评价坐标,在道德天平失衡的情况下,法律将形同虚设。因此,"依法行政"绝不能取代"以德行政"。建设现代中国的行政伦理,有必要借鉴我国古代丰富的"伦理政治"思想以及西方国家的行政伦理建设思想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证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制度范畴,本文从分析市场经济产生的母体是社会分工说起,阐述市场经济随社会分工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式、发达形式和现代形式三个阶段。并说明我国实行的是现代市场经济,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经济运行离不开社会调控,农村市场经济建设中,传统伦理调控力客观存在,但由于市场经济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调控力与农村市场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传统伦理调控力对农村市场经济的现代价值,后者决定了这种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型及有效的伦理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基础性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它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同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由于各自的制度约束,两者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和我国的国情特征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西方,某些自山主义经济学家把市场理想化,强调市场中“经济人”行为的私人意义和社会意义,并否认政府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的必要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一些人误以为市场经济的运用中不需要政府干预,以为政府干预经济则会走上旧体制的老路上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必须得以纠正。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迄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大背景 ,直击市场经济与道德文明的碰撞与冲突 ,揭示市场经济与道德文明的内在融通 ,从而说明坚持道德理想范式的重构 ,应当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战略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