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天地》2007,(2)
古人云: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可是现在居然在一家电视台每天播放这样一段广告:是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段音乐唱的,将内容改成“世上只有妈妈好,有斑的妈妈难看了”。然后妈妈用了××护肤品后,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通常是这样给语录下的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分析出三个要素,即(1)最小的,即不可再分割的.(2)有语音形式;(3)有意义.三者缺一不可成为语素。“儿”在现代汉语中既可以独自成为单纯词,又可以和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养儿防老”、“儿不嫌母丑”等,这里的“儿”都自成音节,独立成词.表示父母对儿女的统称,或儿女对父母的自称。这个“儿”独自成音节,有自己的语音形式,又有意义,而且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所以一定是语素.“儿”除了自成音节外,还常和其它语素构成词:…  相似文献   

3.
郭璞(276—324)训诂语言中,有一些训诂术语,有的是继承前人的用法,有的则是郭氏的创新。如: 美恶不嫌同名 《尔雅·释诂》:“徂、在,存也。”注:“义有反覆旁通,美恶不嫌同名。”又“肆、故,今也。”注:“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这是郭璞认为反训的用例。现存训诂著作中,郭璞最早谈到反训。“美恶不嫌同辞”,见于《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同号,美恶不嫌同辞。”何休  相似文献   

4.
不管做什么工作, 只要有责任心,都不容易出“错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工作中还是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儿”。问题是一旦出了“错儿”,发生了失误,自己未能察觉, 别人给指出来了, 应该怎么办; 不是别人指出的, 而是自己发现的又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 若简单地回答, 并不难。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作出正确的回答, 则不那么容易。而这种不容易的事情, 物理学家钱学森、艾滋病研究专家何大一做到了, 而且做得很好。他们这种“认错精神”很值得称赞。先说钱学森自己未发现的“错儿”,别人给指出来了,他是如何对待的?据《人民日报》报道, 19…  相似文献   

5.
做板凳     
马士钧 《新少年》2011,(10):29-29
“今天,我们要在手工课上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心灵手巧,能给自己做—个漂亮的板凳!” “唰唰唰”,斑马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板凳的形状:一块木板,四条腿儿。  相似文献   

6.
儿不嫌母丑,一部《我的丑娘》让观众泪湿衣襟。72岁的“妈妈专业户”张少华走进人们的视野,她在影视作品中诠释了无数母亲、婆婆的角色,但是她的家庭鲜为人知。她到底有一个怎样的婚姻,有一个怎样的家庭?2009年5月的一天,记者与她在北京的一个小胡同口侃侃而谈,听她讲述丈夫一生的默默支持,听她讲述与儿子的“战争”……她说:“是这个家庭给予了我动力与支持,  相似文献   

7.
后缀“子”与“儿”都有三种作用。一、造词作用:能把不是名词的词造成名词,或把这一名词造成另一名词;二、主观评价作用:这种作用既不改变词性又不改变词义,而是在词上附加上人的喜爱或憎恶的感情;三、造形作用:这种作用也不改变词性或词义,也不附加上人的喜爱或憎恶的感情,但有些词没有这个后缀或没有别的语音成分就不能说。这里后缀起着调节词形的作用。关于“子”与“儿”的这三种作用不少文章都讨论过,这里我们仅仅讨论“子”和“儿”的造词作用,归纳出一些造词类型,然后再对比地谈谈它们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资深记者,曾深深感动于建筑师贝聿铭的两句话。一次是贝师与许多外国同行面对中国北京的红墙碧瓦,感动于古建筑的美时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一次是贝师听人说起代表北京古都文明的四合院、小胡同被大批的拆除时,他说了这样的话:“我是一个外国人,不懂中国的事……”这位资深记者反复强调:贝聿铭是一位美籍华裔。可以理解为,这位记者尊敬享誉世界的大建筑师,不想对他有任何的责难。其实,也不会有任何的责难。原因是,我们需要的不是责难,是思考。儿不嫌母丑,但儿更热爱美丽慈祥的母亲,因为她更智慧,更亲切,更圣洁,更具尊…  相似文献   

9.
一个中年男人在集市上买了个大饼,回到家中,年迈的父亲问他买了什么,回答却是什么也没买。待回到自己房中,竟将门反锁,取出大饼边吃边喂自己的儿子。年迈的父亲听到儿子房内的说笑声,便从门缝里看去,只见儿子正一边吃大饼一边喂孙子。见此情景,老父亲不禁潸然泪下,随手拣起土块在儿子的房门上写了一首打油诗:“手扒门缝向里瞧,看见我儿吃大饼,我儿只把他儿喂,留待他儿照样学。”  相似文献   

10.
有句话说,“女人不嫌裙子多,男人不嫌领带多”,可见领带是男装中最重要的配饰,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一位服装设计师说过,一位只有一套西装的男士,只要经常更换不同的领带,往往也能天天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时下,各商场推出的真丝系列,色调鲜艳而沉稳,小型碎花或几何图案流畅而精巧,爱玩花饰的  相似文献   

11.
本于《公羊传·隐公七年》里的“《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因晋学者郭璞在注《尔雅》时,提出了“美恶不嫌同名”以后,由此就成为训诂学上常用的说法了。意思是说,在古汉语中,同一个辞(词),却常常有“美”与“恶”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清学者俞樾在他的《古书疑义举例》这本有名的论著里,专门列有“美恶同辞”这一章,并举了“婉委”、“岂弟”、“畔援”(畔颜”、“伴换”、“伴矣”“判涣”、)、“耆欲”等为例词,很详细地阐发了郭璞首先提出的这一语义现象。(详见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三)。但是,由于古汉语在语义的演变上,有词义的转变、通假、引伸等等比较复杂的现象,而且此种现象又例词繁多,有的可以按此提法说得圆通,如作者所列  相似文献   

12.
牵牛花闹钟     
《阅读与作文》2011,(7):64-65
小熊在窗下撒了一把牵牛花种子,施上肥,浇足水.小熊说:“快发芽儿!快发芽儿!”  相似文献   

13.
据说早年有个不孝之子,其父年老体衰后,便将老父关锁在破屋之内,且只让老父吞糠咽菜,他却和自己的儿子遍吃珍肴。老人得知后感伤无限,吟出了《明日他儿饿我儿》的打油诗:“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今日我儿来饿我,明只他儿饿我儿。”这首打油诗看似平淡无奇,但对后人有警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喜洋 《新少年》2010,(12):39-39
星期天,大姨领着小弟弟到我家来做客。妈妈一边忙着做菜,一边吩咐我:“洋洋,给你弟弟拿雪糕吃。”我最爱吃雪糕了,一连吃几个也不嫌多呀!想到这,我兴奋地走到冰箱旁,随手取出两支雪糕,递给小弟一支,然后自己也拿一支美滋滋地坐到沙发上。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在江南苏松地区的踹布业中出现了近代化的生产方式。踹坊主置备生产设施,从布号领取布匹,招募工匠踹布。在这个过程中,棉布商人凭借巨大的资本优势支配了整个生产过程。踹匠一方面是自由的劳动力出卖者,另一方面又被地方政府严密监管。踹坊主本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却在经济上被布号支配,在政治上又充当了政府的基层监管者,其本身亦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16.
一谈起武汉第一皮鞋厂,人们不免要提到两块“白布里”的争论。事情是这样的:去年九月,有一天下午,生产组长、共产党员袁珍和老工人解一芝在厕所里发现两块鞋衬白布里。她俩不怕臭,不嫌脏,把它拣起来冲净晒干,挂在车间门口,办了个实物展览。当天夜晚,一车间理论小组写了《“拣”与“丢”》的小评论,袁珍同志所在的裁邦组写了《布里叫屈》的打油诗:  相似文献   

17.
来莺儿是东汉都城洛阳的歌舞妓,世事离乱,她就跟随曹操辗转东西,为曹操表演歌舞弹唱,深得曹操喜爱。但曹操日日忙于军国事务,身边又是众多美人相伴陪侍,对于来莺儿也就是“过目不忘”罢了。曹操身边有个侍卫叫王图,为人机敏、容貌俊俏,来莺儿与他偷偷相爱了。一次,曹操派他带领人马深入敌人内部打探消息,来莺儿一时忘情,舍不得他,就整晚抱着他,使他错过了深夜出发的时辰。曹操大怒,要把王图按军法处置,来莺儿跪在曹操的面前说:“奴愿代王图一死”,并说出了私情。  相似文献   

18.
一淡起武汉第一皮鞋厂,人们不免要提到两块“白布里”的争论。事情是这样的:去年九月,有一天下午,生产组长、共产党员袁珍和老工人解一芝在厕所里发现两块鞋衬白布里。她俩不怕臭,不嫌脏,把它拣起来冲净晒干,挂在车间门口,办了个实物展览。当天夜晚,一车间理论小组写了《“拣”与“丢”》的小评论,袁珍同志所在的裁邦组写了《布里叫屈》的打油诗:  相似文献   

19.
乐天 《人力资本》2009,(12):78-79
对职场人而言,年终总结是一个绕不开的“坎儿”。一年的辛苦,究竟该如何在几页薄薄的“纸上”体现出自己的工作成果,同时还要给老板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人也为此“痛苦不已”。事实上,你只要掌握一些原则,同样可以让自己在年末出彩一把。  相似文献   

20.
同事家里最近来位调皮儿,是她好朋友的孩子,要呆上一个学期。这个调皮儿正好在我的班上,可是他的学习生活状况实在令人不能恭维。为此,同事常为如何教育调皮儿感到心烦,一有时间就向我“诉苦”,交流教育心得。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自不量力,便要为这位调皮儿把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