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10年来,我国美育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成绩显著,总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传统美育的反思和总结 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美育传统,当代美育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美育的反思和总结。单世联、徐林祥的《中国美育史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以翔实的史料表明传统美育精深博大、源远流长,熔铸了恢宏而灿烂的古代文明。但传统美育又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这种情况到近现代西学东渐的中西文化交流时期有所改变,出现了开一代风气的美育思潮。聂振斌的《中国美育思想述要》(暨…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美育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多元的发展.这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突破了以往知识视野的局限,走上跨学科研究的道路,从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生态学等多维视角对美育问题进行了颇富成效的阐释.认真分析近30年中国美育在跨学科领域的发展轨迹,深入总结美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大美育学的学科建设、建构现代美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鹏 《天府新论》2020,(4):136-142
在当前我国美育理论与实践中,关于不同审美形态的美育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还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还未被研究者予以必要的重视,因此造成了一种“重优美轻崇高”的美育现状。瘟疫文学作为灾难文学家族中的一员,凭借其题材的特殊性和主题的深刻性在崇高美育实践中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分析瘟疫文学文本中崇高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考察崇高的诸种来源和生成机制,以明确瘟疫文学在崇高美育实践中的具体价值,从而拓宽人们对不同审美形态的美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增强美育实践的自觉意识,提升美育实践的具体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一 提出生命美育这一概念,是基于生命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成熟.生命美育的研究反过来又丰富了美育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用主义美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受社成思想的影响最大,社成的哲学、美学与教育思想曾影响过现代中国的先哲.他的思想的传播不仅为批判封建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现代新文化作出过贡献,也为强化我国现代美育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力度打下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美育理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学术进展,受到美学研究的强力推动。从中国美育学三期,尤其是新时期美学对于审美价值主体性的确立以及存在论美学观的强调出发,论述了新时期美学研究与美育理论演进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学术界针对席勒的美育理论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与主张。但是,这些研究还未能将席勒的美育理论置于西方现代性语境下来审视,因而留下了某种缺憾。本文试图从现代性的视域对席勒的美育"中介说"进行评述。席勒美育"中介说"的主旨在于揭示美育和人的自由的关系,即只有通过美育才能促进自由人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美育的含义和美育的任务 美育与美学不同。美学指的是研究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特别是研究这种审美关系的集中形式——艺术和文学的社会科学。美育指的则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一门审美教育科学。我国现代的美育,是党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的美育观初探王冬燕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些客观规律,有许多精到之处,尤其是他的美育思想更具特色,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最显著的理论成就,有着不可低估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哲学基...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教育界的“美育热”正在萌动,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出现了好势头。目前,美育已经显示出,还正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无限生命力和蓬勃生机。为什么美育研究在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呢?笔者就教育美学的高度,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教育审美化是当代美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1930年蔡元培给《教育大辞书》写的美育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美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应试教育、美学理论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两分”认知习惯等方面分析了美育在中国教育中不受重视的原因 ,并从美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角度论述了美育对教育的意义。文章认为 ,当教育被美之精神统领时 ,美育将一跃成为“大美育” ,这是我国美育必须达到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最基本的立足点就是将自由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类实现自由解放,获得审美的生存。这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美学与美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人学观通过与时俱进的理论建构,获得了更加全面、科学的发展。这一发展过程也促进了我国当代美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美育研究》(易健著,南方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在不算太长的篇幅里,作者融会自己数十年,来关于美学文艺学美育学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心灵诗化”说的现代美育新体系,提出“感性的情感的生命的教育”新概念。综观全书,颇觉观点新锐,逻辑缜密,是近年来我所看到的最富创新意义而又具有理论深度的一本探讨现代美育学的佳作。 所谓“心灵的诗化”,在易健看来,就是用“美巨大的感染力、召唤力来陶冶净化受教育者的心灵,塑造完美的人格,启迪智慧,愉悦身心,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是我国教育的目标,而高校的美育功能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着重探析了高校美育功能的主要表现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冉祥华 《中州学刊》2008,(2):243-24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育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新的建树.尤其是在有关美育的本质、功能等理论命题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这是今后美育理论工作者的用力之所在.但相比而言,对美育具体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十分薄弱的领域,应引起美育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面向21世纪 建立我国高师美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正在进行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改革的工作,我们研讨建立高师美育教学体系的问题,也应该紧扣这个主题。本文联系我国当前高师美育教学的现实,拟就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师美育课程体系谈一点设想。这里所说的“高师美育课程”是指,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公共艺术、美学理论、美育理论等课程。一、高师美育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高师美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服从于高师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这里从高师人才培养规格主要包含的基本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三个方面,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美育传统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育经历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发展阶段 ,展示出了中国美育传统实践形态现代转换的历程。而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是与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西学美育理论在中国的译解和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 ,美育内涵从以听觉为主的乐教向以视觉为主的艺术教育的变迁 ,中国传统美育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的转换 ,同时生成了其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18.
我们探讨的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企业经济迅猛发展所应当建立的人的精神机制的问题,即企业美育建设问题。它可分两个部分。 一、建构企业美育的依据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并获得不断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从实践中探求理论,又以理论来指导实践。由此,我们将如何寻求建构企业美育的依据并测定其价值呢? 建构企业美育的依据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方面,教育是企业经济腾飞的文化基础,因为教育可以为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先进的劳动生产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企业美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它可以吸收其它教育之长来显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现代化企业的经济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19.
美育与脑科学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繁仁 《文史哲》2001,3(4):64-69
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对美育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美育研究的深入则有待于从实证的角度,特别是通过美育与脑科学之关系的探讨而取得突破。这可以使美育学科真正站在时代前沿并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美育同脑科学的结合目前可以从发展右脑功能、大脑皮质调节杏仁核机制与脑内吗啡肽的作用等方面着眼,而进一步的突破则需要建立与此相关的美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20.
审美与人的感性生存——试论席勒的“游戏说”尤战生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了“游戏”的概念,可以说,游戏概念是席勒美育理论的核心,也是支撑他的美学体系的中心支柱。抽离了游戏概念,不论他的美育理论、艺术理论、崇高论都将坍塌。因此,“游戏说”是席勒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