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拥有政治革命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的瞿秋白,曾介入为数不少的文艺论战活动,但这只是他主动回返文艺战线及其曲线从政的努力.他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批判,不仅呈现了中国现代文艺论战的政治情态特征——政治空间争夺的实质与现实利害迂回的策略性,而且表露出瞿秋白文艺思想在革命政治实践初期的特点:政治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2.
刘家民 《天府新论》2014,(4):148-155
民族主义在近现代各少数民族中的接受,含有两个层面的内容:民族(种族)自身的认可与中华民族的认同。作为近现代社会重要的精神思潮,民族主义广泛融入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思想中,对少数民族现代文艺观念的嬗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主义作用下的现代民族文艺嬗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文艺功能、文艺内容与形式以及文艺叙述方式。民族主义孕育出少数民族现代文艺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3.
康熙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名饶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他凭借帝王之尊的地位,实施了一套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有利清王朝政权巩固的文艺政策。具体表现为:明确文艺在其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开科取士以重铸文艺的创作主体,编纂文艺典籍以圈定士子的学习范围,优礼文艺人才以结其心,反对浮饰之言以提倡文质适中的文风等。  相似文献   

4.
在抗战时期,曾经出现一个多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声势的民族文艺运动。官方试图将其引导到文化统制的轨道上去,但由于众多自由文人和进步文人的参与,这一运动已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具备了民主主义、启蒙主义、国际主义等新的质素,没有重蹈30年代初期的“民族主义文艺”和30年代中期的“民族文艺”的覆辙,官方的图谋因此落空。  相似文献   

5.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一个历史文化多样、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的地区,民族主义一直是这个地区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民族主义的跨国性、民族主义对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冲击、GMS各国对外政策认识上存在差异使得新兴的GMs民族国家面临着国家认同、经济建设、政治稳定等多重挑战.GMS确保次区域国家问稳定与和谐的关系,为次区域国家的互动提供了平等合作的关系框架,大大提升次区域内民族国家的国际地位.GMS不仅成为了消解民族主义冲突的重要途径,也为中国针对GMS民族主义指明了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6.
曹天忠 《学术研究》2005,(7):106-110
三民主义教育涉及近代中国教育重心的建立,而且与国民党在大陆政权巩固与否关系至大。通过对民族中心教育与三民主义教育存在的彻底结合、体与用和形式与内容的一波三折关系的考察,能折射出后者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也为今天提供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7.
郭若平 《东南学术》2007,(1):158-168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桩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固然在于因其可供解读中国现代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之历史例证,但更重要的是,该运动的历史叙事结构蕴含的民族主义因素,足以构成人们对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存在的不证自明的认知理由。然而,非基督教运动并非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从一开始就由民族主义所促成;相反,征诸史实,非基督教运动通过各类方式,反而建构了民族主义。因而,以民族主义表述非基督教运动,远不如以后者表述前者来得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在“五四”运动前后,民族主义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从而掀起了全国民族主义意识的大觉醒。这次民族主义的思潮无论是人员参与方面还是它的影响程度都是空前的,这也标志着中国近代社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高玉 《人文杂志》2005,4(6):100-105
从孙中山到国民党政权,民族主义始终具有政治性.国民党政府从政治的立场提倡民族主义,而"左翼"则从政治的立场反对民族主义.国民党政府通过把民族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来确定其政权的合法性,而"左翼"则通过批评民族主义来"解构"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30年代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不仅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反而招致广泛的批评,这并不是民族主义文学理论作为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民族主义文学理论被国民党作为统治工具有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民族主义,我们都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们之所以否定民族主义,一是因为它反对阶级斗争理论,二是民族主义具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性.事实上,30年代,左翼文学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主要就是在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左翼"文学不提"民族文学"而只是强调"民族形式",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很深的政治问题.我们应该把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这两个问题区别开来,中国现代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文学理论问题,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则是一个文学史问题,它既有理论上的问题,也有政治上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存在着政治问题而对民族文学理论本身也予以否定.单从文学理论上来说,战国策派的民族主义文学理论并没有多少可以指责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 ,因乡村危机而起的合作主义思潮 ,为国人改造社会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 ;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认同了合作制度 ,并形成以三民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民生为本位的合作理念 ,成为国民党乡村合作运动的意识形态依据 ;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 ,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和对抗中共土地革命又不得不使之法令化 ,且将之提升到国策层面来推行 ,产生了推行合作运动的强制性约束力。然而 ,国民党人认同并以行政力量将其付诸实施的过程 ,实际上又是一个不断改变、扩大甚至是扭曲其功能的过程。国民党人最终尝到的是“淮橘为枳”的滋味。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学是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不能没有一些大家公认的批评原则和内在尺度.但自从不提"文学批评标准"以来,文学批评的尺度和原则一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为了加强文学批评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本文提出应以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审美升华作为文学批评的三大原则,并对它们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以及在应用时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做了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构成胡适文学思想中的三大矛盾.胡适在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上的矛盾彰显了一个隐身江湖又留神庙堂,有志文学又寄意家国,留连学术又不能忘情政治的现代中国学人的情怀;胡适的形式主义文学史观并未坚持到底,形式主义立场与他信从实验主义有关;胡适对传统文化激烈的批判背后隐藏着他对传统文化很深的依恋,胡适学术活动的思想资源更多来自传统.  相似文献   

13.
谢从高 《江汉论坛》2004,3(5):65-67
三民主义对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陈独秀对三民主义及其与共产主义的关系问题进行过阐释。陈独秀的阐述大体能够结合革命形势、服从斗争需要。但同时又存在理解比较简单的问题,这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般把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分为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而民族主义是这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就"五四"前后的民族主叉与激进主义的关系而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尤其是一战后世界范围内民族自决或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促使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生转变,即从反满转为反帝,并提出了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主张,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既具有国际主义和阶级斗争精神,又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从"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来看,一方面自由主义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尤其是使它更具有了现代性;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对归属、忠诚以及团结的强调,也推动了自由主义的本土化.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由于在寻求民族独立富强的道路上脱离本国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将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传统全盘照搬到中国来,因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激进主义、保守主义等民族主义思潮高涨之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民族主义的主流.至于保守主义,在激进的社会形势中以更冷静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深刻地提出自己构建现代化民族国家的理论并积极地进行实践.保守主义对文化的民族性与继承性的重视丰富了民族主义的手段,使之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被称为“选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它既含有民主的因素,又具有集权统治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这种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从长远看,必将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障碍。本文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改革极权主义制度的一般规律出发,阐述了俄罗斯推行“选任专制政体”的必然性;同时,又围绕国家权力体制、联邦体制和政党制度等多个方面,就俄罗斯过渡性政治体制的制度性缺陷和现实矛盾进行分析,说明这种体制不可能成为推进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16.
刘凤泉 《阴山学刊》2001,14(3):19-21
文学的发展是审美系统自身的矛盾运动.审美系统的基本矛盾包括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矛盾,审美能力和审美形式的矛盾,审美存在和审美观念的矛盾.文学史大量材料证明审美系统基本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机制,是推动文学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公正与利害自己的行为无关,而完全存在于利害他人--亦即人际利害相交换--的伦理行为之中:"等利害交换",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便是所谓公正,便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公正的公正总原则;"恶的不等利害交换",如受恩不报乃至恩将仇报,便是所谓不公正,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不公正的不公正总原则."善的不等利害交换",如滴水之恩涌采相报和以德报怨,则无所谓公正不公正,而是超越和高于公正的份外善行:仁爱和宽恕.公正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权利与义务应该相等,是公正根本原则.社会分配给每个人的权利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而与他的义务相等,是社会公正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民族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总会面临一个民族书写的问题.文章从沈从文、老舍和田耳的创作实际出发,提取出民族文学中民族性的三种基本表现形态,即彰显、潜隐与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