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注经济贫困:中国当下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基点;关注权利保障: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必然基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经济贫困并给予其经济救助,是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无法避开和忽视的切入点。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经济救助上,关注其权利保障,并给予他们权利保护才会真正有助于社会弱势群体摆脱弱势地位、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与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江汉论坛》2012,(2):134-139
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使社会行动得以实现的资源。社会资本的分布不均衡造成了弱势群体因占有较少的社会资源而处于不流动或向下流动状态。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机制选择应由目前的物质资本范式和人力资本范式转向社会资本范式,具体路径包括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存量、增加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促进弱势群体的增权参与以及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与政府对其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使得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大量存在,并已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大障碍,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因此,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是政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政府应该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体系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才能逐步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电视文化中弱势群体的界定、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文精神和电视新闻节目聚焦弱势群体的人文意义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与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必然联系,二者人文诉求的一致性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聚焦弱势群体必然获得双赢:即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改善和电视新闻节目资源的补充。在当下中国特定的社会发展状况之下,电视新闻聚焦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有利于减少社会冲突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失衡导致社会断层日益加剧,弱势群体的利益经常受到损害。由于弱势群体存在表达渠道阻滞,表达平台缺失,表达内容片面,表达意识淡漠等障碍,弱势群体在利益诉求输入环节受阻,导致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链条断裂,从而无法实现有利于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政策和制度的输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日积月累,得不到有效化解,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甘肃省社会弱势群体老龄化的特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需要社会援助和扶持的特殊困难群体,它的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从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甘肃省社会弱势群体老龄化的特征和问题、甘肃省社会弱势群体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解决社会弱势群体老龄化问题提供一些根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转型中,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分层的日益明显,使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本文从法律和社会的角度,论证了法治社会下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保护弱势群体基本人权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即在政府主导的各种价值分配中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公共政策制定中,弱势群体的愿望和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真实的反映,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弱势群体处于政治参与权利不平等的地位。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主体权利的平等性,而转型期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权利上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所以解决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清 《兰州学刊》2004,(1):147-148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调整 ,社会公正问题和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实现社会公正内在地包含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对待 ,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和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从城市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互助的视角,寻求构建和谐社区的方法和途径。在调研城市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意愿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社区为中心的关注和救助弱势群体的系统模型,并就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增强社会各阶层的理解和沟通,提出了充分发挥社区中心作用,构建和谐社区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更需要道德的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在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相对下降,成为整个社会需要同情和关爱的对象。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无视或漠视弱势群体的利益势必给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道德的危害。必须贯彻以民为本、公正平等、人人共享的执政道德理念;选择和设计好扶助弱势群体的道德制度;营造一个扶助弱势群体的道德大环境;增强弱势群体主体的造血功能,增强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参政权是国际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所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基本人权,是实现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重要手段。社会弱势群体享有参与国家和社会经济事务的广泛民主权利,但在实践中弱势群体的参政权没有得到有效行使,制约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是制约弱势群体参政权行使的主要因素,自身素质是制约参政权行使的重要因素,利益代表组织的缺位是制约参政权行使的关键因素。为保障弱势群体有效行使参政权,现阶段要发展经济,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加强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疏通利益表达渠道;此外,还要培育弱势群体利益代表组织,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伦理关怀:弱势群体问题的现代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凡平 《齐鲁学刊》2006,(6):139-142
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精神理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现社会公正,通过公正的社会制度来改变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第二,坚持以德行政,各级政府要在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制度伦理、提升官员品德的基础上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和谐;第三,奉行人道主义,政府和社会强势群体应该在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前提下,向弱势群体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帮助他们改变不利处境,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发展的五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研究当前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发展呈现出数量日益增长、社会主要群体占弱势群体的比例增大、结构复杂化、年轻化、女性化等趋势。只有掌握当前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发展的趋势,才能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救助弱势群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及其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建军 《兰州学刊》2003,(6):160-161
目前我国存在着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 ,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主要是生存权、劳动权、平等权。笔者认为 ,国家应从下述方面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权 ;构建就业援助法律体系 ,保障弱势群体的劳动权 ;立法上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基本人权的具体界定和保障 ;贯彻落实法律援助制度 ,保障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袁革 《社会科学家》2004,(5):119-121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凸现出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应对弱势群体的健身状况给予关怀。过去的社会政策着眼于对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而对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问题关注不够。对制约社会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成因进行剖析,从中找出体育帮扶之策,是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的重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无业人员、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近些年来,弱势群体犯罪呈现出一种日趋严重态势.事实表明,现有的以刑罚打击为主的消极刑事政策具有诸多弊端,难以抑制日趋严重的弱势群体犯罪.西方社会支持理论推崇一种积极的刑事政策,该理论所假定的一系列事关社会支持与犯罪关系的命题多被实证研究所证实.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缺失已是不争事实,这已经成为致使弱势群体犯罪的一类重要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理论对于我国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犯罪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社会支持理论所推崇的积极刑事政策为预防和减少我国弱势群体犯罪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工作与弱势群体关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使弱势群体这一特殊社会群体逐渐浮出水面,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也向社会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对弱势群体的定义和范畴进行了客观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关爱弱势群体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崇高使命,并就社会工作如何向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中国,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以国家救济为主,民间慈善义举为辅。近代以后,地方士绅商人和宗教机构等创办的民间慈善机构及西方传教士经办的慈善事业作用突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化加剧,催生了一大批弱势人群,造成一些社会冲突。这些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引起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对他们给予救助。在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方面,应确立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理念,即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责任性的制度性救助;同时,强化宣传民众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尤其是高收入阶层的纳税责任;大力推动社会保险如失业、养老、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广泛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加强弱势群体自身素质的提高,让他们学会自救自助。  相似文献   

20.
《四川社科界》2005,(4):43-45
《四川省城镇弱势群体生存现状与社会稳定研究》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本课题通过对弱势群体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四川省城镇弱势群体生存现状分析、四川省各地方政府解决四川省城镇弱势群体问题的态度、政策措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的总结研究、四川省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分析、四川省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稳定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如下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