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人们很容易想到严复和他的《群学肄言》,而与其同时代的章太炎,人们往往只知道他是个国学大师,清末民初“有学问的革命家”,至于他和社会学传入中国有什么关系,起过什么作用,了解的人不多。事实上,章太炎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翻译了资产阶级社会学成本著作,并最早使用社会学一词的人。章太炎(一八六九年——一九三六年),名炳麟,字枚叔,太炎是他的号,浙江余杭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学传入阶段的本土化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的社会学 ,可分为1919年以前的传入阶段和1919年到1949年间的发展阶段。前者主要是对国外社会学的翻译和介绍 ;后者则表现为社会学研究和教育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在传入阶段 ,中国社会学并不是单纯的移植 ,而是开始了本土化即中国化的尝试 ,这种社会学本土化的尝试 ,在严复、章太炎的社会学学术活动以及北京社会实进会进行的实证研究中 ,可以清晰地看到。严复的社会学本土化尝试严复是中国社会学的主要先驱者 ,也是19世纪末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其大量的译著中 ,最引人注目是他以夹叙夹议的形式翻译斯宾塞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沛 《浙江学刊》2004,(6):37-48
本文分四个阶段回顾和分析了西方史学的传入及其回响.认为近代以来,关于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应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认识.而这种"中西文化交汇",又是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近代以来外国史学的传入,既有中国历史学学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在某种意义上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战前的中国社会学中国的社会学是从严复把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The Study of Sociology, 1873)译成《群学肆言》于1903年问世开始的.日本的社会学是1878年由欧内斯特·费诺洛萨在日本讲学的讲稿、特别是1881年由外山正一在东京大学授课的讲义起源的.由此看来,中国比日本晚四分之一世纪才引进社会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摘译自美国出版的《社会学》一书第3章:《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情况》,介绍美国、拉丁美洲、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在开创和发展社会学方面的基本情况。美国全国科学院的科学与公共政策委员会和社会科学理事会的问题与政策委员会,在六十年代末叶主办过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并于1969年按调查的学科编写了几本调查报告。《社会学》是其中的一本,本文作者即此书的主编,是该调查研究的社会学小组的主席。  相似文献   

6.
纵观历史,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失去了几次重要机遇,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再被延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四次较大的延误,除第三次外,其余几次都是我们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对外关系上倾向于闭关自守,二是发展观的落后,这也是导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再被延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文化史上 ,基督教的传入及其影响 ,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 ,决定了基督教在 16世纪中叶传入日本。  一、耶稣会的性格  葡萄牙语 Christao的音译读作吉列支丹 ,是基督教初传日本时日本人对传教士及基督教的通称。当时 ,根据发音还用几利紫旦、贵理志端等汉字来读写。禁教令施行后还写作鬼利至端、贵理死贪等。 16 80年江户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即位后 ,因讳“吉”字 ,故又读成“切支丹”,后一直沿袭至明治初期。  在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成立的耶稣会 ,15 34年由西班牙贵族军官依纳爵·罗耀拉出头组成 …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高度评价了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他号召大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探讨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社会理论”,从学科上说,主要是社会学。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定”,批评了“社会生活的混乱”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同时,他还具体地阐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学的历史任务是要研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管子》说:“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普天之下,任何国家都是在稳定时期繁荣昌盛起来的。“国泰”方有“民安”“安居”方能“乐业”。有时有些动荡,从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社会学的元研究及其元理论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社会学的元研究及其元理论化趋势的高涨 ,既受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元理论内部因素的影响 ,也受社会学学科之外因素的影响。但作为社会学发展中自我反省意识的必然产物 ,它又是在反思社会学自身危机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功能就在于为社会学及其理论“立法”。  相似文献   

10.
自70年代中期起,西方社会学的所谓“解放运动”事实上走向衰落,曾几何时还竭力排斥经院社会学的法兰克福学派实际上也放弃了自己的立场,激进主义社会学与经院社会学这两派各自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11.
12.
苏联的科学社会学在科学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它与科学学各分支学科的联系和关系如何?当前苏联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其成效如何?苏联科学社会学与西方科学社会学的异同在哪里?西方科学社会学有哪些特点?这一系列问题,是我国科学学界和社会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此值得作一番考察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历史学和社会学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界限分明的状态。但二战以后,两者却在分别实现社会学转向和历史学转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新的融合,而这一新的融合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历史社会学(historical sociology)的产生。至今,历史社会学的真正内涵从来没有得到过清楚地表达,并且仍未获得制度化的学科地位,哪怕是分支学科的地位。学科地位合法性的争议,使我们对历史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存有忧虑。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缓慢的发展过程。虽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有热心于社会学的学者提倡在大学中开设社会学课程并开始进行社会学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社会学才得以在大学中立足并真正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西方激励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自本世纪以来,西方对激励问题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先后出现了由单一金钱刺激到满足多种需求的嬗变;由激励条件泛化到激励因素明晰的深化;由激励基础研究到激励过程探索的延伸。回顾并反思西方激励理论的历史演进,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德宇 《日本学刊》2001,(5):95-107
史学界在对日本近代化的研究中 ,对诸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做了大量的考察 ,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然而 ,有关自 16世纪中叶开始传入日本的西方科学对日本近代化所产生的影响 ,却鲜有论及。笔者以为 ,在亚洲日本率先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固然有诸多历史原因 ,但明治维新之前 30 0年间西方科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本文将对西方科学初传日本的“南蛮科学”阶段做一考察 ,谬误之处 ,敬请斥正。一   15 43年 ,一艘载有葡萄牙人的帆船因遭暴风雨袭击 ,漂流到日本南端的种子岛 1 ,揭开了日…  相似文献   

17.
西方解释学的历史演进及其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求是学刊》2006,33(6):43-49
施莱尔马赫把解释学引进哲学,使解释学成为一种普遍的解释工具和方法论,其缺陷在于忽略了理解内容中所包含的真理,把理解活动看作原作者意图的重构,看作一种客观的静止的认识活动,从而陷入笛卡尔式的二元对立之中。狄尔泰认为精神科学共同建立在人内心的体验的基础上,因而比自然科学更有理由成为一种科学,解释是我们把握精神世界的必要程序和方法;但他天真地抱有历史客观主义的想法,忘记了理解精神客观化存在的人本身的历史性,成为一种秘密的实证主义。海德格尔使解释学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本体论转向,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生存,生存中必有领会,此在具有前理解和解释学循环的生存论结构。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形成了作为本体论的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之后,哈贝马斯进一步发展了解释学理论,形成了一种批判解释学或者叫做深层解释学。  相似文献   

18.
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对历史编纂的影响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论证策略是,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展示出它们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将它们归结为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针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给历史编纂带来的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们理应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9.
大约自西汉末期起,佛教经过西域、龟兹等地,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明帝刘庄在位期间(公元58-75年)又派遣蔡愔去印度求取佛教经卷,归国后,随即建立寺院和翻译经文,使佛教教义得以开始在我国广为传播。由于佛教的教义含有精深的哲理,很受中国人的重视,皈依佛教者逐渐增多;中国境内的佛教宗派,如净土宗、天台宗、禅宗等,竟发展到十三种之  相似文献   

20.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西方课程社会学研究,在80年代以后尽管有衰退之势,但还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课程改革及课程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的研究得以双向深入开展;研究的阵容、地域、规模以及内容都有所发展;课程社会学研究上的"制度性区分"正在得到弥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