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机制:一个新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海 《学术论坛》2012,35(9):53-57
"上海合作组织"是21世纪国际体系内建立的第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其成立不仅有深刻的国际政治背景,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非传统安全视角看,"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维护了俄罗斯、中国以及中亚国家地缘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同时促进了各成员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了成员国相互间的关系。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霸权、多元、差异、冲突等非传统安全因素逐渐增多,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构建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来说,遵循合作、理解、团结、创新的运行机制,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中亚战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凯 《兰州学刊》2009,(Z1):54-5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逐渐形成对中亚的战略轮廓,到21世纪初中国的中亚战略便已明晰可见。中国希望通过与中亚国家确立各种类型的睦邻友好关系来加强政治互信,通过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多种类型的多边主义来维护中亚的稳定与安全,同时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之间能源合作为基础的经贸合作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对能源的需求和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利用地缘优势,把“走出去”和“向西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是双赢发展的需要。当前,影响双边经济合作的因素主要是中亚国家的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体制性差异大、法制建设滞后、社会不稳定、民族文化心理阻碍、地区安全因素、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等。但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是维护亚欧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共同需要,是新疆实施“向西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最佳切入点,是走发展新型工业化之路,打造支柱产业的现实需要。中亚国家巨大的资源和消费市场亟待开发,双方拥有共同开发的核心项目,合作前景广阔。新疆应抓住机遇,提高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积极与中亚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4.
张杰  孙文英 《理论界》2013,(4):168-170
中亚国家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亚国家战略利益主要包括主导该地区的安全事务、推进中亚国家民主化以及竞争油气资源。小布什政府的中亚国家战略强调通过"单边"的方式促使中亚国家建立西方民主制度,从根本上取得"反恐"战争的胜利;奥巴马政府则重视施展"巧实力",主张构建对话机制和根据实际需要处理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美国对中亚国家战略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缓和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改善在中亚国家的形象,解决阿富汗战争久拖不决的问题。美国的中亚国家战略及其调整将对俄罗斯、中国以及中亚国家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上海合作组织所依托的地缘政治空间发生了变化,必须积极调整对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职能,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是各国的内在要求和社会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向以经济关系为主的多方面的新型合作关系转变,这种关系比单纯的政治关系更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莫翔 《兰州学刊》2006,(5):115-117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成为了影响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重要因素。借“反恐”战争之机,美国除了在中东与中亚扩张外,亦在中国周边的亚太区域广泛渗透。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形成了这样一种态势:即以军事基地为基点,以岛链系统为依托,以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双边同盟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点、线、面互为支撑的遏制网络体系。美国以上战略部署对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在地缘政治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手段上和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为了突破美国的战略围堵,中国必须在中亚和东南亚寻求战略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和中国西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光 《社会科学》2003,(5):32-39
文章认为,“9·11”事件的发生和美国反恐怖战争的打响,使上海合作组织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塔里班政权的垮台和中亚地缘政治的剧变也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2002年6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从战略高度规划下一步的发展,在加强自身机制方面采取了重大实质性步骤,为该组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稳步向前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合作组织在新形势下的稳步发展,必然对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中亚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各大国与各种政治力量在中亚掀起了新一轮的角逐。本文从地缘政治、安全、经济的角度阐述了当代亚太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提出了中国应与中亚国家加强安全上的制度合作,增加能源基础上的经贸合作,并注重协调与其它大国在中亚地区关系的中亚地缘战略构想,分析了这一战略构想在实施的过程中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国家安全问题,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民族国家的永恒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战后中苏及中亚地缘政治的变化曾对中国安全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根据这一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国政府以上海合作组织新机制为载体,积极倡导和实践新的安全观,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的地缘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30周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20周年,经过30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发展,中亚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突显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与优势,虽然矛盾交织、社会危机不断,但是经济向好的趋势依然明显。特殊而重要的地缘优势、资源能源禀赋和战略格局使中亚国家成了欧亚大陆备受关注的焦点地区。分析影响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因素,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内部发展环境的制约和外部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展望未来,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危机和风险同在。尤其近年来,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减速,国内矛盾突出,加之“非传统安全”因素和其他社会问题的积累影响到了中亚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中亚国家的政局变动和政策趋向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周边邻国的政局安全与和谐也影响到了中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和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实现了阶段性的和平崛起,显著改善了地缘政治与安全空间,但仍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挑战与威胁,包括美国的全球霸权扩张和对华战略围堵、亚太地区主要大国间的地缘政治对抗、与邻国的边界争端以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主义威胁。要进一步推进和平崛起,打造世界级强国,中国须全面规划以合作性参与为主导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应致力于与美国霸权和谐相处,平衡发展大国关系,深化地区安全合作,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和领海争端,化解潜在冲突,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成为海上强国。  相似文献   

12.
赵懿黑 《社会科学》2023,(5):102-112
权力变迁时期大国势力范围的调整往往是诱发冲突的重要原因。既有研究未能提出和平调整势力范围的条件,且大部分研究忽视了衰退国家的战略选择。基于批判性地缘政治视角,可以发现当两个大国之间发生权力变迁时,冲突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崛起国家势力范围的地缘政治条件以及衰退国家对地缘政治条件的理解。随着权力结构的变化,衰退国家会加重“地理想象”并夸大安全需求。在当前权力变迁的背景下,美国认为其安全取决于对欧亚大陆沿岸地区的主导权;美国对安全线的建构可能加剧权力变迁期间大国间的冲突风险。美国之所以将中国定义为“威胁”并不完全是由于国际结构变化的压力,也是由于美国对于安全的理解及安全线的划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的新疆周边形势体现出多方面的特点:大国关系影响下的中南亚地缘政治乍暖还寒; 恐怖活动仍未停止;“东突”组织暗流涌动。而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则启动了东方反恐机制,开辟着现 代“丝绸之路”;中亚经济以及与中国新疆的合作也出现了诸多亮点。展望2005,新疆周边可能持续着和平 发展的势头,但诸多复杂因素交织使中南亚的地缘政治悬念迭出、走势微妙。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图谋“倒萨”。为此,它在舆论、政治、军事和经济上进行了充分准备,其目的既有反恐的需要,也有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但最终目的是强化其霸权地位。美国“倒萨”将对我国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近期这种影响是利弊兼有,但利大于弊;长远则将对我国经济安全、地缘安全,特别是领地完整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新疆由于地缘优势所形成的“走廊经济”模式将会继续发展,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经济模式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商品运输成本,促进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增加。积极加大对新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尤其是对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强自治区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市场化运作;发挥新疆地缘优势,打造互联互通的新局面;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加快边境口岸建设,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特纳的边疆学说改变了美国历史研究的欧洲起源观,转而从美国西部边疆的拓殖中寻找美国特性的根源。特纳对边疆、地域和地区的研究建立了地理和历史关系的新范式。这种范式对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战略观念不同,不应不加区别地直接套用西方的地缘政治理论来分析中国。中国的地缘政治研究应该关注“中心—外围”和“缓冲地带”观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沿边地区的发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和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张宁 《北方论丛》2020,(2):13-21
随着中东极端分子向阿富汗和中亚转移,中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出现新变化,南部与阿富汗毗邻的边界地区、中部的费尔干纳、哈萨克斯坦西部等成为暴恐风险最高的地区,互联网和社交网站依然是中亚极端组织最主要的传播、招募和指挥手段。为打击极端势力,中亚国家相继出台反恐反极端或宗教发展国家纲要,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国际合作综合等措施遏制宗教极端和严打恐怖主义,各项措施总体上已发挥效果,依然存在综合反恐力量不足、传统宗教薄弱、法律不完善、地缘政治干扰等难题。中亚的安全对中国影响很大。宜把握"局"和"势"的关系,辩证且动态地对待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推动事态朝着有利于中国西部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亚与中亚之间:美国阿富汗经济战略走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制定阿富汗经济复兴战略,旨在确立阿富汗在中亚和南亚的区域地位,发挥阿富汗地缘经济优势;对中亚国家实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一方面联合反恐军事合作,另一方面在中亚推行人权外交,又常陷入军事合作利益关系与民主人权变革要求冲突的两难境地;协调阿富汗与中亚、南亚国家的区域贸易关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美对阿援助计划,推动阿富汗与中亚国家的边境开放,繁荣区域自由贸易;促成土阿巴印(TAPI)天然气管线工程,排挤伊朗,确保美国安全能源通道;实施新丝绸之路愿景规划,构建以阿富汗为中心的公路、铁路、管道的大中亚交通网,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地缘环境是影响对外投资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中亚能源互联网建设面临着地缘环境的二元格局。在地缘经济视域下,具有中国正成为中亚地缘经济环境演变的重要变量、中亚区域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中亚国家的共识和目标等有助于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地缘经济因素。但从地缘政治视角看,却存在着全球实力格局转换所引发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地区国家间领导权争夺、国家内部政治和安全局势不稳固等地缘政治阻力。鉴于地缘经济助力与地缘政治阻力并存的现状,中国-中亚能源互联网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寻求域外力量的包容,更要实现与现有地区合作架构的兼容,分步骤、分阶段推进项目建设,审慎规避风险,积极利用地缘经济的有利因素,规避地缘政治冲突和博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使俄美关系得到加强 ,伊拉克战争又使两国间的利益摩擦加剧 ,从而表明 ,建立在利益关系基础上的俄美关系既有其相容并得到加强的一面 ,也存在着许多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改变了中亚传统的地缘政治格局 ,这将对包括俄美关系在内的周边大国关系及地区安全产生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 ;中国应该同步加强与俄美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扩大自身对外交往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