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高绩效工作系统逐渐成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其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从人与环境互动的匹配视角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绩效工作系统如何以及何时影响组织公民行为。通过对国内962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实证结果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人—岗匹配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心理授权负向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人—岗匹配的关系,进而调节了高绩效工作系统通过人—岗匹配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基于现有研究,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揭示了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丰富了现有理论,同时又能为管理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简称OCB)系指组织成员自发性表现出超越组织正式角色要求的行为,这些行为并非工作规范所明订,组织成员可自行选择表现与否,但这些行为整体而言有助于组织绩效。面对当前金融环境的快速变化,信用合作社从业人员除了应遵守明文规范的管理措施之外,更应表现超越工作规范,且有益于组织的行为,亦即组织公民行为,才能有助提升服务质量,增进组织绩效。本研究运用文献探索法,阐述组织公民行为之意涵,探讨信用合作社从业人员应表现的组织公民行为,并对于如何塑造组织公民行为的环境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加剧,组织不断进行变革,组织结构也逐渐趋于扁平化,组织公民行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角色外行为,由一系列非正式的个体的与组织之间行为构成。本研究主要从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几个方向的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感知的组织支持与给予高校组织类似回报的情感体验关系在实践中表现为心理契约决定下的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从社会交换理论来看,这一过程的实现机理为:积极心理契约的形成强化了高校教师的"组织成员"角色,形成"用组织的身份来定义自己"的观念,进而产生具有"角色外"特征的组织公民行为,即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在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下促生了其组织公民行为.基于来自9所大学的570份样本的检验结果证实了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组织认同、组织公民行为三者间关系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已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群体,这一群体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其关键在于大学生“村官”是否能够真正投身农村建设从而激发出积极的工作行为.现有相关研究中,大多学者关注制度政策对工作行为绩效的影响,忽视了个体心理认知层面.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此群体本身的心理过程,本研究从认同构建过程角度出发,分析并构建了身份认同与自我效能感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激发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感会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从而更有助于产生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6.
农户心理契约、农户对龙头企业信任与农户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本文以231位江西省农户为样本,检验了农户心理契约、龙头企业信任与农户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户心理契约对农户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信任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57项实证研究为对象,综合使用元分析、路径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进行量化探讨,并选取了心理契约履行与违背两个方向。结果表明:1)心理契约履行与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心理契约违背与组织公民行为负相关。2)二者的主要中介变量中,信任起主要作用。3)样本与测量特征中,采用中国样本、长期导向的企业、家族企业与采用中国学者的测量工具,相比对应的样本和测量特征而言,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相关性更高;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单项目与多项目测量相比,二者关系并不显著。这总体表明关于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效应的分歧,部分源于样本和测量特征所导致的系统差异。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27-234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基于个体主动性原则表现出的不被组织正式考核体系直接承认的非工作角色内的一类行为。伴随着离职率增加、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家庭冲突、公民压力、公民疲劳、不道德行为以及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阴暗面逐渐显现,组织公民行为阴暗面效应具体表现在个体生理方面的公民疲劳、心理上的公民压力、个体工作绩效和职业生涯结果以及工作、家庭两者的冲突等方面。角色压力冲突、道德心理许可以及资源保存和配置等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和组织的消极结果方面,而忽视了造成这些负面效应的影响因素。加深和拓展对组织公民行为阴暗面的消极前因的相关研究,有助于管理者了解这类行为产生阴暗面的原因,并采用合适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组织公民行为造成的阴暗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运用spss12.0对在KPI绩效考核制度和非KPI绩效考核制度下的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表现意愿进行测量和分析。探究在重量化、分工的KPI绩效考评制度下,对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表现维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KPI绩效考核制度下的员工在主动维护和谐的组织人际关系意愿上表现消极,助人维度的组织公民行为表现少。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经济时代,员工主动性、适应性和变革性的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的创新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探究中国情境下包容型领导对员工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361份有效问卷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包容型领导有助于激发员工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该过程受到员工组织认同的部分中介作用,且组织创新氛围在包容型领导与员工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因此,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重视在组织中营造开放自主氛围、尊重个体的差异化、认可员工的价值,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组织事务、包容错误,加强与员工的互动,提高情感投资等,帮助员工对管理者及组织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激发员工的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1.
知识型员工时代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日益明显,高组织公民行为成为现代管理探究的热点。员工的个体因素与组织中的一些管理要素是预测员工组织公民行为高低的有效指标,管理者可从招聘、培训、绩效评价、薪酬管理以及组织文化建设等角度入手提高组织员工的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8):209-215
目前,大多数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利部门,针对公务员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公务员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内隐态度,探究其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以及积极情绪对上述预测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内隐态度与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内隐态度对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作用受积极情绪的调节。当公务员具有较高积极情绪水平时,内隐态度无法预测其组织公民行为,而当积极情绪水平较低时,内隐态度可显著正向预测其组织公民行为。最后,本文对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干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邓红  李明德 《天府新论》2007,(Z1):124-125
凝聚力作为组织团队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一个内涵较丰富且多维的的概念,而团队成员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组织公民行为对团队凝聚力则有较强的正面导向强化的作用。因此,探讨分析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成员满意度及团队凝聚力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构建了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心理资本提升对知识员工的工作绩效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这为墓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生涯开发、促进工作绩效改进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实证分析了组织资本与组织信任的状况以及两者的关系。在现阶段,尽管不同形式的组织资本和不同类别的组织信任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可以说,组织资本与组织信任较为缺乏;组织资本的建立有助于增强组织信任,而个人特征对于组织信任不产生普遍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建立组织资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双过程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不合规任务与新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模型,揭示消极情绪和工作目标进展的中介作用以及主管支持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15份有效问卷数据的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新员工的主动性人格后,不合规任务对于新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仍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目标进展中介了不合规任务与新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但消极情绪对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作用未得到验证。此外,主管支持削弱了不合规任务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丰富了不合规任务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新员工社会化管理实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企业员工视角,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切入点,将国内某大型制造企业的239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能够对员工感知组织支持以及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员工感知组织支持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点,企业必须实施具有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重视员工的利益需求和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