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哲学倾向,一种是将现实性与理想性加以混同的柏拉图—黑格尔哲学传统,另一种是将二者加以界分的亚里士多德—康德哲学传统。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背离了将二者加以混同的前一传统,但后人在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中却又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到了黑格尔主义传统。这种回归虽有其积极意义,但在根本上并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倾向,且在现实生活中还往往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因而在理论上就十分必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主义在此问题上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如何建立一门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现实性政治哲学,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从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入手,才能够解决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基本上还停滞于青年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之中,至多再加上一些海德格尔式的点缀,而这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声音。正是这种黑格尔式的基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绝对唯心主义之前提的理论思路,将理想性与现实性轻易地连接在一起,造成思想的"短路",妨碍着理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20世纪中期以来,阿多尔诺、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活动其实都是试图走出这一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中国哲学界现在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理论困境,而要走出这一理论困境,就须另觅出路,即思考一种对于马克思哲学作根本上不同于黑格尔式阐释的可能性。本刊约请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一组文章,主旨就是想通过对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黑格尔主义传统从不同方面的批判,来探讨一种超越黑格尔主义阐释方式的可能性。其中,王南湜的文章《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主要分析卢卡奇哲学及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起源、意义、理论上的缺陷等;谢永康的文章《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从阿多尔诺的"非概念物"概念入手,在"物自体"问题上对黑格尔主义传统展开批判;王时中的文章《"思维"与"现实"的理论界划及其实践取向——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主要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非常规解读入手,讨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主义的阐释马克思的可能性与意义;许恒兵的文章《论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及其对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意义》则是基于对新康德主义者西美尔的历史观的考察,来探讨一种非黑格尔主义的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建立一门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现实性政治哲学,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从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入手,才能够解决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基本上还停滞于青年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之中,至多再加上一些海德格尔式的点缀,而这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声音。正是这种黑格尔式的基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绝对唯心主义之前提的理论思路,将理想性与现实性轻易地连接在一起,造成思想的"短路",妨碍着理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20世纪中期以来,阿多尔诺、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活动其实都是试图走出这一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中国哲学界现在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理论困境,而要走出这一理论困境,就须另觅出路,即思考一种对于马克思哲学作根本上不同于黑格尔式阐释的可能性。本刊约请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一组文章,主旨就是想通过对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黑格尔主义传统从不同方面的批判,来探讨一种超越黑格尔主义阐释方式的可能性。其中,王南湜的文章《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主要分析卢卡奇哲学及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起源、意义、理论上的缺陷等;谢永康的文章《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从阿多尔诺的"非概念物"概念入手,在"物自体"问题上对黑格尔主义传统展开批判;王时中的文章《"思维"与"现实"的理论界划及其实践取向——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主要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非常规解读入手,讨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主义的阐释马克思的可能性与意义;许恒兵的文章《论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及其对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意义》则是基于对新康德主义者西美尔的历史观的考察,来探讨一种非黑格尔主义的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问题。  相似文献   

4.
如何建立一门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现实性政治哲学,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从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入手,才能够解决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基本上还停滞于青年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之中,至多再加上一些海德格尔式的点缀,而这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声音。正是这种黑格尔式的基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绝对唯心主义之前提的理论思路,将理想性与现实性轻易地连接在一起,造成思想的"短路",妨碍着理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20世纪中期以来,阿多尔诺、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活动其实都是试图走出这一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中国哲学界现在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理论困境,而要走出这一理论困境,就须另觅出路,即思考一种对于马克思哲学作根本上不同于黑格尔式阐释的可能性。本刊约请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一组文章,主旨就是想通过对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黑格尔主义传统从不同方面的批判,来探讨一种超越黑格尔主义阐释方式的可能性。其中,王南湜的文章《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主要分析卢卡奇哲学及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起源、意义、理论上的缺陷等;谢永康的文章《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从阿多尔诺的"非概念物"概念入手,在"物自体"问题上对黑格尔主义传统展开批判;王时中的文章《"思维"与"现实"的理论界划及其实践取向——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主要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非常规解读入手,讨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主义的阐释马克思的可能性与意义;许恒兵的文章《论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及其对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意义》则是基于对新康德主义者西美尔的历史观的考察,来探讨一种非黑格尔主义的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问题。  相似文献   

5.
揭示并切中当今的社会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根本任务。黑格尔通过对主观意识及其外部反思的尖锐批判,第一次在哲学上揭示出理解社会现实的可能路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遗产,其批判的成果不仅瓦解了理念与现实的思辨唯心主义联盟,而且彻底重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性向度。在这个主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康德主义解释势必意味着取消社会现实的那一度,意味着返回到主观意识的哲学,因而也势必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实际解体。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线,而这一学说的真理性也只有在这条道路上方才能够持之不坠。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广阔的语义空间,提示了种种可能的思路,但它与政治实践相脱离的这一根本缺陷,以及其内部的张力和冲突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范畴的简单转换,更不是用中国传统哲学去“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在这个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民族形式”;建构中国马克思学绝不能忽视实践对文本的任何一种“重读”,对哲学体系的任何一种“重建”,在根本上是现实的实践活动所激发的。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录》中,把美国看作“明日的国土,那里,在未来的时代中,世界历史将启示它的使命”。我希望在本文中阐明,美国的哲学家和其他机构的代表人物同以一种奇特而又富有启迪的方式报答了黑格尔的这种热情。美国的新黑格尔主义同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一样,对学院哲学即“专业”的哲学产生了迟缓然而重大的影响。但与英国的黑格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开展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的讨论。人们对重大问题的不同看法,表现了对哲学性质和功能的理解等哲学观的差异,特别是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理解的差异。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终结了理论形而上学,但保留了传统哲学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保留了传统哲学超越的形而上学维度。只有进入和保持在哲学思维方式的水平上,才能有哲学意义和性质的重大问题研究,哲学思维方式仍是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伊壁鸠鲁对马克思的哲学影响可以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直接看到。不过,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这种影响并未消失,而是深化成了隐而不显的思想元素之一。马克思之所以能独具慧眼地从《精神现象学》入手批判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正是得益于伊壁鸠鲁主义。马克思走向经济学批判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其博士论文的思想延续。此外,伊壁鸠鲁主义中的"花园"式理想世界与内在自由思想,都可以侧面说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图景的某些特征。凡此种种,都值得关心古今之争的学者们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对马克思遗产的解释,在政治上经常受到强大的压力,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留下的大部分手稿处于混乱状态,也由于他的某些论点基本上起源于黑格尔所造成的。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便发现黑格尔存在一种矛盾心理,而这种矛盾心理也反映在马克思身上。马克思与黑格尔都是辩证的思想家,但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主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相互影响和制约,他并未提出任何不允许变动的结论,只是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在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内,马克思的观点始终是比较明确的,但一涉及哲学,似乎其基础便有点令人不可捉摸了。马克思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要求取消哲学,认  相似文献   

11.
传统本体论是运用先验范畴、逻辑地构造出来的哲学原理系统,精神至上是本体论的活动原则。以本体论对马克思的思想予以重构违背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一种非法的任意诠释,不仅抹煞了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伟大意义,而且将马克思哲学的创新引入误区。这种理论倾向暗含着一种逃避现实的思维惰性。  相似文献   

12.
伊壁鸠鲁体系所澄明的个别自我意识表征了哲学对人的自由、个性和能动性的尊重。青年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认为这不同于希腊传统理性的人道主义,但又相似于黑格尔以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在现实性上,包括马克思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是一种变革现存世界的伦理原则,彰显人对自身内部和外部世界的价值诉求,但他们对自我意识的“意识”终因没能获得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撑而陷入抽象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哲学与经济学研究视界的交合声、上,系统探讨了黑格尔哲学与古典经济学在学理上的一种被遮蔽的亲缘关系。作者指认了黑格尔对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史定位,特别是他立足于古典经济学现代劳动价值论,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本质的透视。黑格尔在历史辩证法总体的高度上,确证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不过是绝对观念之“狡计”的一个过渡性物相形式,从而第一次从哲学历史观上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眼中资本主义的永恒性和意识形态的拜物教本质。这一线索的揭示,将有助于更深地理解青年马克思和马思克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4.
"感性",在哲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西方传统哲学中,感性一直是在实体本体论及其赖以支撑的认识论传统之下被理解的.在这种框架下,感性在二元对立的思维中,或被抽象化为人的认识能力,或被直观为感性本体,但都远离了人的生命的现实性,导致对"感性"的理解是外在的,是与人相分离的.在马克思哲学中,感性被赋予了生命意义,感性是人的生命感性.是人的生命活动.马克思哲学从感性的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出发,通过人的感性活动对感性世界能动改造的理论论证,表征出人谋求生存,改善生存,谋求安身立命的理想前景,从而克服了传统哲学理性主义和直观主义的抽象性错误,超越了旧哲学的本体论倾向和思维方式,使感性成为"人"的感性,实现了哲学向"人"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基于对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定位来考察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对劳动的本质、过程和价值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这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误读。他指认马克思关于劳动概念的理论来源和性质规定根源于黑格尔哲学,未能认识到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与思想活动的根本区别;认为马克思借助黑格尔生命过程论所揭示的劳动过程仍是抽象的辩证运动,无法领会到马克思能动生产实践的历史现实性;批判马克思基于人自身的生产而引致的强制生产必然走向人的自我毁灭,没有察觉到劳动的根本价值体现为在扬弃异化的革命实践中走向人的自由与解放。透过海德格尔的哲学语境审视其对马克思的批判,是在马克思哲学的黑格尔渊源中对马克思与黑格尔两种劳动观之异质性的厘清,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还原,是以新的视角对马克思劳动观的反思和推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解释政治理论和社会实践间的关系的方法,对于理解他的著作具有实质性的意义。马克思几乎是完全在黑格尔哲学预先假定的范围内去解释这种关系的。马克思曾试图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去阐述他的政治理论。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即在批判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人们可以发现他的第一种尝试。在这些著作中,不论是在推理的方式上,还是在对这些推理的阐述方面,他仍然完全采用了黑格尔的方式;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著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对马克思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很重要的阐述。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往往使用“唯物主义”一词来描述他们用以研究人、社会和历史的方法。然而“唯物主义”这个名词引起了人们很大的误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很快变成正是他用来批评别人的那种讽刺性的描述。确实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间进行调解的全部教训,还有待今天来加以吸取。马克思曾经谈到在黑格尔哲学“神秘外壳”掩盖下的“合理内核”。简单说来,什么是“合理的内核”呢?它就是一种批判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8.
重视空间问题,重视"时空压缩"这类全球化时代的新颖现象,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由于误解而错失了从马克思资本学说对之进行深层阐释的可能性,将会是十分重大的理论损失。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表现出来的在某种意义正是一种"空间主义"。"空间转向"论者将马克思的《资本论》误读为"反空间主义",从根本上来说,乃根源于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读。他们并没有充足的理由笼统地否弃马克思所开创的批判理论之传统,需要修正的只能是卢卡奇所发展的黑格尔主义式的批判理论传统。且由于他们对于马克思思想的误读而对"时空压缩"现象处于一种浅层解释水平,因而我们便有必要从马克思相关观念出发,重新考虑对于"时空压缩"现象的深层解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像"时空压缩"这样的新的历史现象仍有足够的解释潜力,而无须在基本理论层面上来一个"空间转向"。  相似文献   

19.
揭示并切中当今的社会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所面临的根本任务。黑格尔通过对主观意识及其外部反思的尖锐批判,第一次在哲学上揭示出理解社会现实的可能路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这一遗产,其批判的成果不仅瓦解了理念与现实的思辨唯心主义联盟,而且彻底重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性向度。在这个主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康德主义解释势必意味着取消社会现实的那一度,意味着返回到主观意识的哲学,因而也势必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实际解体。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线,而这一学说的真理性也只有在这条道路上方才能够持之不坠。  相似文献   

20.
论西方哲学的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本体论知识论的考量是哲学转向的最重要标志。苏格拉底哲学与其说转折性不如说奠基性导向性。笛卡儿“我思”哲学具有转向意义在于它凸显了“自我”、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 ,但它并未完成转向。康德以“批判哲学”和“先验主义”完成了笛卡儿开创的哲学转向 ,主要表现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变革”和将本体论从认知转向实践。黑格尔以绝对精神 (理性实体 )的辩证运动“克服”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二元论” ,在逻辑上实现了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的终极目标 ,他的辩证法为哲学转向提供了武器 ,但被他的体系封死了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当代“实践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黑格尔以后的一个半世纪西方哲学处在重大转折期 ,但尚未完成。“语言转向”和“生存实践转向”对于哲学转向都有积极意义 ,但并不成功。在哲学转向中要重视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