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周期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粮食生产周期,记录着中国人民消除贫困和饥饿的不平坦历程。在这条曲折的 前进道路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发展变化都有其特殊的原因。但是,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这 两个重要因素,无论哪个阶段,它们所扮演的都是重要角色。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 未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七十年。为了探索这个结合,我们党走过了许多曲折的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二十八年中,曾经有过两次大的曲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四十二年中,也经过两次大的曲折。每次曲折,都是党自己纠正了的错误,从困境走出来,达到了胜利的彼  相似文献   

3.
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毛泽东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取得了成功 ;第二阶段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历经曲折 ,最后误入歧途。本文通过对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简单梳理 ,强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艰巨性和永恒性  相似文献   

4.
李岫 《文史哲》2002,4(5):25-33
长篇小说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一个时代纪念碑式的记录。 2 0世纪中国优秀的长篇小说记录了上个世纪 10 0年间中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斗争 ,是留给后人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作为一种文学体式 ,长篇小说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嬗变、积累与突破 ,从幼稚到成熟 ,从单薄到丰厚。尤其是 2 0世纪的后 2 0年 ,长篇创作从技巧上汲取了许多异域的营养 ,从内容上深刻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变化 ,从前后 5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到长篇创作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刘煜  张玉龙 《齐鲁学刊》2002,2(5):126-131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可分为法制的初创、法制的严重受挫、法制的重建与发展和从“法制”到“法治”的跃迁四个时期 ;文章从新视角分析了新中国法治进程曲折和坎坷的深层原因 ,并对如何构建一个法治的中国社会 ,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会一诞生,中国就与之发生联系.文章通过选择中国近代博览会史上几届有代表性的世博会进行比较,分析近代中国的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演变轨迹.作者从观念的进步、组织方式的演进、参赛目的提升、参赛活动的多样、参赛成果的飞跃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事实证明,近百年的中国博览会事业的曲折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国际化和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家对运动形式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辩证发展。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在物质运动变化的形式上,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进行了缜密的观察和艰苦的探索,并且从哲学的高度逐步升华出“渐”和“骤”这一对范畴,用以说明运动变化的两种形式。所谓“渐”,是指运动变化的细微的量的变化;所谓“骤”,是指运动变化的突然的质的飞跃。由“渐”到“骤”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统"与"分"结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家庭分散经营是由农业产业特征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决定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有着改变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发展倾向.农村经营体制的统一经营在国外表现为传统农业的改造,在中国则是要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和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在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经营两个层面,同时从制度与技术创新两个路径,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洋  薛剑符 《南方论刊》2013,(12):37-39
自1949年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民主。由于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民主实践经历了初创期、曲折期、恢复期、全面建设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同时也是一定历史和政治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文章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民主实践的这四个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每个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产生的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民主的完善对策提供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头20年,国际力量对比将出现新变化:曲折中发展的世界多极化面临机遇;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调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综合安全问题日趋突出,总体缓和稳定与局部紧张动荡并存。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世界经济迈向新经济时代。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中国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也在增强,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通过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农民翻身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毛泽东在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方面,既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毛泽东一生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对我们今天解决农民问题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学术思想与政治的关系密切相联。社会科学范式既具有与自然科学范式的相似性 ,也有其不同的特征。中国现代社会科学主要经历了进化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两种范式。由于历史的曲折发展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着范式转换的必要。僵化教条的历史唯物论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桎梏。中国社会科学范式转换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创造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唯物论范式。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范式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江西》是一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信史。这部当代历史著作,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依据,坚持“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大量、生动的历史事实,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客观地反映了江西三十六年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和取得的伟大成绩。 《当代中国的江西》长达80余万字,全书约有2/3左右的篇幅介绍了江西工农业生产建设,其中仅农业、工业两编就达17章23万余字。这些章观点正确,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特色鲜明,有如众星拱月,分别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江西工农业建设所经历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经历了两个30年,即艰辛探索曲折受挫的30年(1949年-1978年)和改革发展历经考验的30年(1978年底-2009年)。这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之路,波澜壮阔、特点鲜明、经验丰富、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15.
略谈唐诗高潮中的一些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歌的发展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潮,这一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成熟,也由于中国古代以五七言为代表的诗歌经过长期的发展,而终于也趋于成熟。这两个发展成熟的过程都是长期的,曲折的。到了隋唐统一后,正好都步步进入了高潮。两个高潮的汇合当然要比一个高潮更有力量,这就使得唐诗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何一民 《天府新论》2012,(2):130-134
深入推进中国城市史研究,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历史分期的制约,将20世纪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段来研究,由此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探究20世纪中国城市的历史变迁、特点以及发展规律。20世纪百年间,中国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城市化兴起,但发展道路曲折;二、现代城市兴起;三、城市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四、城市功能向综合性、全面性发展;五、城市的对外开放性加强;六、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日益齐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和揭示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和发展趋势的时候,形成了俄国农村公社及俄国社会前进过程有曲折的思想,列宁明确地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前进的理论,斯大林阐述了中国革命曲折前进的理论。他们还揭示了俄国、中国的革命运动及社会前进过程产生曲折的原因,提出了克服曲折的途径——发现社会前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着力于展开关键环节,以克服前进过程中的曲折。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党经历了极其复杂曲折的斗争,从刚成立时的几个党员组成的共产主义小组,发展到今天拥有四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中国社会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以马列主义党的学说和毛泽东建党学说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现在,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刚刚开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诞生至今六十周年了。半个多世纪来,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为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在中国变成为现实,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它领导中国人民走过曲折坎坷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党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又与其社会革命实践紧密相连。由于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注定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回顾历史,大体可分为解放前后两个时期,由于政治局势演变,使马克思主义史学传播情况发生差异,又可分为六个阶段。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创建阶段(1919——1927年) 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震憾了世界和中国。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当时中国的先进人物,为了救国救民,满腔热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