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分两部分,对汉语无定人称代词与法语泛指人称代词on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第一部分对汉语无定人称代词与法语泛指人称代词的定义、分类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从两者的性、数配合、作用和语法功能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找出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人称代词虽历经变化,却很少有人称代词既可以作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以作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的。本文就古汉语中“伊”字做第二和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进行统计,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指出“伊”有作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及“伊”字作人称代词时的移情功能。  相似文献   

3.
"余(予)一人"是殷商、西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常见的君王自称语。"一人"原为数量词,而后语义转移,在殷商时期专指国家最高统治者,具体的语用涵义取决于语境。西周春秋汉语中"一人"所指泛化,且"我一人"、"余(予)一人"交替使用,说明"余(予)一人"不是固定语,与"一人"连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具有时代性。春秋时期诸侯、君王自称"余(予)一人"是使用古语现象。  相似文献   

4.
上古汉语中,繁复的第一人称代词“格位”系统似同时存在清晰和模糊两种倾向。历史如果朝清晰的方向发展,就可能最终呈现一个比较严格的第一人称代词格位系统;如果朝模糊的方向发展,第一人称代词就可能最终归于一。事实是,后来朝着模糊的方向发展了,中古以后,第一人称代词逐渐归于一,这就是“我”。就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而言,“不严格的格位”也许比较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人称代词你们指称对象具有个性。毛泽东话语中的第二身代词复数形式有着与一般用法不同的特点,其指称内涵既有实际的指称,也有戏剧性的用法和虚化的元语言形式。其代词你们指称受话人和与其一起的人用法频率最高,与毛泽东的受话人多为复数,且多为某类或某些代表人物有关,这直接导致了你们的高频使用,同时也与他的话语具有普遍针对性有关,特别是其元语言形式的话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其话语权势,使其话语具有可协商性和亲和度。  相似文献   

6.
西夏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敬语用■表示,在总结其用法的基础之上,认为■来源于中古汉语西北方言的“我弥”。复数敬语“gia mji”的词尾弱化,与前面的人称代词黏合,合音作*giam。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和"那"可以直接与名词性成分组合,构成"这/那"短语即"这/那(+数词(量词)(NP","这/那"短语再与人称代词组合,从而构成"人称代词(这/那(+数词(量词)(NP"之类的格式。但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这/那"之间的组合不是任意的,其组合要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而且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和修辞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语代词分类详尽、用法复杂。其人称代词使用率偏低,表达形式多样,与汉语、英语中的代词用法有较大差异。人称代词的特点及指示代词的多元性恰恰成了我国英语专业学习者掌握日语代词的难点。因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受到了英语、汉语代词用法对其的迁移影响。基于这种现状,对日语、英语、汉语三语代词的分类及功能作了详尽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学习者易受迁移影响的地方,目的是使学习者能有效利用正迁移,警觉负迁移影响,从而获得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捷径。  相似文献   

9.
湖南汨罗方言复数人称代词词尾“俚”的语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俚"是湖南汨罗方言复数人称代词词尾,由其构成的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我俚、尔俚、他俚、佢俚"具有三重意义:复数人称代词义、单数人称代词义及名词义。"我俚"由古有"聚居"义的"我里"衍生而来,"俚"的本字就是"处所"义的"里"。  相似文献   

10.
日语的人称代词数量多,却不经常使用。而汉语恰好相反,汉语人称代词数量少,却频繁使用。中日人称代词用法迥异,中国的日语初学者,往往会把汉语与日语这两种不同语言的人称等同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由于汉日人称代词的用法差异很大,因此很多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人称代词的用法上出现困难。为了正确地理解、使用人称代词,本文拟就人称代词的省略现象、人称代词在句子中的潜在形式及少用人称代词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称代词的普遍使用,成为现代汉语诗歌区别于中国古代诗歌一个突出的标志。目前,学界从现代诗歌的主体研究、表达策略研究、比较诗学研究等角度对人称代词的探讨日渐深入,但对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发生的历史语境及演变机制、人称带给新诗异于旧诗的审美体验及形式功能差异、人称在现代诗人创作中的个性特征、汉诗英译的人称转换等问题的探索有待拓宽与深化。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人称代词变指的分析大多集中在形式归纳和修辞效果方面,而对制约其使用的原则和变指规律研究得不够深入.本文根据距离在人际交往中所发挥的重要而微妙的作用,提出了交际中的"距离效应"原则,并说明"距离效应"是支配人称代词变指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朕"主要用于殷商、西周汉语中,可以指代任何说话人。殷商汉语中的"朕"只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没有谦敬等语用功能;西周汉语中的"朕"具有了表尊敬义的语用功能。语境在"朕"语用涵义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西周汉语中的"朕+称谓+名字"模式对战国汉语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日语第一、二人称代词的日常使用习惯反映了其使用规律以及日本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文化特色。日语会话中人称代词的替换也极具日本文化特色。通过例句对日语会话中第一、二人称的替换现象及其翻译技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跨文化交际,以做到翻译的准确与恰当。  相似文献   

15.
刁晏斌对“定语+人称代词”的看法有一个深化过程,他后来支持汉语固有说,而魏志成是持“日化”说,汪化云、张凤琴、冯鸣持“综合说”.有些“定语+人称代词”的“定语”非单一的“体词性”或“谓词性”,而是综合性的.持“综合说”的学者有一共同处,即承认汉语有“定语+人称代词”现象,但数量很少,这不符合汉语事实,“五四”前的汉语中有大量的“定语+人称代词”现象,因此,“定语+人称代词”是汉语固有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6.
人称代词的背后隐藏着人的主体意识和认知以及人物观察视角的存在。作为语言交流活动中用于指向主客体的词汇,人称代词被赋予了强烈的对话互动性。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及句法形式催生了现代汉语人称代词语法占位的自由化,人称代词的"去身份化"特征促使其指代对象呈现多元化,而人称代词的普遍性适用原则又引导语言表义走向理性客观化。其在汉语诗歌中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以及彰显出的现代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新诗言说方式的变革。新诗中人称代词词汇体系的形成是经长期历史演变后现代诗人自觉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人称代词在语法分类中是一类实词,其词汇意义非常简单,就是指代人称,不同的人称代词,指代不同的人称。然而人称代词的语用意义却较为丰富,在语境中能够产生不同的语用变异。本文选择“你”与“您”这一对同一“人称”领域的代词进行对比,解析其不同语境中的语用意义及其变异。  相似文献   

18.
代词根据其作用和分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反身代词.在实际生活中,代词的分工常常被打破,从而出现各种“移位”现象.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第一人称代词向第二人称代词的“移位”.其次,事物指示代词用作人称指示代词、指示代词之间以及反身代词的“移位”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9.
广告语篇中人称代词的关系建构功能——英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称代词作为一个语言学范畴,已经从语法学、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得到研究。从话语分析的视角看,人称代词隐含着人际意义和态度意义。它们在广告语篇中的使用具有关系建构的功能。本文通过对两个广告语篇(中英各一个)中人称代词的考察,发现英汉广告语篇中人称代词多使用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它们具有建构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亲密关系的作用,这种关系是通过模拟个人化实现的。同时,英汉广告语篇在人称代词的选择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PRs PN人"结构是汉语中一种极具个性的结构体.结构前项的[ 单数]特征、结构后项的[ 指人]、[ 专有]特征使它与类似结构有着截然不同的分布与功能特点.分布上,它常用于对话中,有庄重色彩,且常对待使用;功能上,有回声型极性评价功能、反谦敬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