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到1999年年底,国务院机构改革已经结束,基本实现了职能的转换和裁减一半人员的目标。但中央政府公务员的人数毕竟只占少数,以往机构改革的经验也表明改革越向下,阻力也就越大,改革愈不彻底。同时,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行到市县乡一级地方人民政府 ,本文通过对高州市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从政府职能、机构设置、人员分流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改革中的问题 ,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纪。对目前中国而言,最大的机遇与挑战莫过于加入WTO。它将在经济、社会和文化诸多领域,对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经济运行模式、工作机制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提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多种思潮的激荡,如何发展市场经济,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大胆直面“入世”后的新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在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下,从2001年10月起,大庆市党政机构改革正式启动。这次机构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又一次体制创新。要完成好这…  相似文献   

4.
职能导向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逻辑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改革一直是中国政府改革的主题与核心.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政府机构改革存在明显的“职能导向”,即机构改革以明确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为逻辑导向,这一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职能导向论”.中西方国家在地方政府中的机构改革实践可以作为“职能导向论”的经验证据.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政府职能定位正由“经济建设”转向“公共服务”.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也正以“大部门体制”为目标,以有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但是,在目前,两者之间的协调还存在许多误区,阻碍了政府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根平 《理论界》2000,(1):13-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迫切要求政府进行机构改革。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掀开了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序幕。时至今日 ,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初战告捷 ,如何稳步地推进地方机构改革 ,避免再次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是当前社会各界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难点分析此前 ,我国先后进行过六次大的机构改革 ,特别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实质上只是机构规模和人员数量的增减 ,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诸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以及干部人事制度中所存在的一系…  相似文献   

6.
“职责同构”的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是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二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现在我们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意味着实行“职责同构”的部分基础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地方政府需要进行“职责异构”的改革.现在改革中的主要困难是“人治”意识和相关法律不健全;各级政府职责权限划分困难;机构优化与人员安置困难;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等.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需要提高对“职责异构”改革趋势的认识;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地方政府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理顺部门间的职能关系;协调党政机构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对权力利益关系的调整 ,直接影响着工作人员的心理变化 ,而工作人员心理状态如何则关系着改革的成败。本文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的焦虑心理、受挫情绪、相对剥夺感和“政治不服从”意识等问题及其对改革影响的分析 ,提出了心理调适应采用引导工作人员自我调适、重视组织调适的思路 ,以解决政府工作人员心理不平衡危机 ,维护社会安定 ,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美国州与地方政府机构不断进行改革,以此完善政府功能,提高行政效率。当今,美国各州与地方政府推行的“重塑政府”运动,在原有政府改革的基础上,将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关国政府机构改革体现了实用主义的理念,具有强有力的法制约束和制度保障,它为我们现在的地方政府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机构改革。目前,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改革目标,正在进行第四次机构改革。前三次机构改革均不理想,不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而第四次改革的成效目前还不能作出定论。本文从追求政府规模的合理准则这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前三次机构改革“精简”原则的规范性内涵,以期对第四次机构改革乃至中国行政改革指导原则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平衡视角下的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平衡理论衍生政府机构平衡发展理论。以生态平衡理论为视角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出路在于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即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保持平衡,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保持平衡,必须与思想观念变革保持平衡,必须与政府职能转变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改革与地方政府创新:宁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渐进式转型中,地方创新行为总是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此,以宁夏农村金融改革为案例,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系统分析地方政府在农村金融的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讨地方政府在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中的机制创新与政府扶持框架,概括宁夏需求导向型农村金融创新模式的主要内涵以及地方政府在改革中的制度优势,并由此探讨宁夏农村金融改革模式对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准社会公共产品,如何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公益性作用,是我国二十多年医疗卫生改革一直探讨的焦点问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作用、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出发,结合医疗卫生服务的本质属性,预测和分析国家新医改方案实施后的社会收益,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与医疗改革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多方努力,而地方政府起着主导和推动的作用,这种作用从多方面体现出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切实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对社会的公共管理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政府和区域政府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政府的职能、利益导向、经济调控领域与手段,以及区域政府的失灵与弥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来认识当下我国政府治理面临的挑战并时此做出回应,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中国公共行政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地方人大与地方政府立法权限的划分是地方立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行政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行政事务的日益增长,加之行政机关所具有的专业性、具体性和便捷性等立法优势,使得地方政府立法的增加成了一项无法阻挡的必然趋势,因此其立法的权限和范围不应再按照旨在对其进行限制和缩减的根据原则来划定,而应当遵循放宽束缚的不抵触原则,以满足复杂多样的行政事务对规章制度的要求。由此带来的消极因素则应通过完善地方政府的立法程序和监督机制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17.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冲击金融体系的同时,也深深的冲击了各国的实体经济。如何减少危机对各国实体产业的影响,增强产业抵抗全球风险的能力,是各国政府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我国而言,转变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集群的战略升级,是必然选择。而在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当前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更是如此。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地方政府在集群升级过程中应确立有效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8.
邓金沙 《理论界》2014,(5):58-61
公共事务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政府应成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中外各国空气污染治理实践也都以政府为主导展开。空气污染治理成为我国政府目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以北京市顺义区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并在区域生态治理、保障辖区空气质量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也面临缺乏与其他治理主体的联动、缺乏有效政策制定工具和治理手段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问题不仅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还一直是我国政府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治理顽疾。在我国积极构建节约型政府进程中,虽然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水平已有所提升,但在聚集普遍性、非法性、非公开性、灵活性和关联性等特点于一身的“潜规则”情态下,依然面临着制度缺失致使权力异化、观念障碍导致认同困境、监督主体责任致使监督走样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价值取向纠结等多重困境。要破解诸此困境以寻求治理出路,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并致力于夯实群众对节约行政成本的认同基础;同时不断加大行政成本信息的公开力度,确保民众充分享有知情权,而且还需不断提高民众的综合监督素养,并注重运用一定策略来排除行政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价值困扰。因此,潜规则情态下地方政府有效控制行政成本需要一个整体性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