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勾振东 《理论界》2009,(7):88-90
政治经济学的"价值"与哲学"价值"二者内涵不同,是一个同形词而两个范畴;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在内涵上强调重点不同,且涉及的外延大小有别;日常生活和一些社会学科中所说的"价值"比哲学"价值"外延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价值论对价值本质的认识是片面的;哲学"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其价值尺度具有主体的原则性和积极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对公正范畴的界说有"合宜"的内涵,"合宜"内涵包含了三层逻辑:"和""顺""平"。首先,公正是"和"思维构造下的公正,公正的价值是公共的价值、公共的美和善的公正而实现天下公共的理想,具有和的大同理想特征;其次,公正是"顺"思维方式下的公正,公正的关键目标是宏图大业下的公正,进而实现家齐国治,国家发展具有公正的特征;最后,公正是"平"措施下的公正,公正的具体路径是调节个人利益而实现理欲共存,使社会具有均衡公正的特征。"和""顺""平"的逻辑演进,使公正内涵由理论向现实推进,达到具体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舆论场作为当前舆论建设的重点领域,具有高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新闻思想中的系列观点则对互联网时代舆论工作有透彻认识与深度把握。深入解析这些思想观点的内涵,并将其落脚于当前我国新兴而复杂的互联网舆论场建设之中,发现会产生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服务人民"、"创新务实"、"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党性原则"这些习近平新闻思想精髓,正极有针对性地指导着一个开放、高质、客观、规范的互联网舆论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闻策划"研究的学理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传播学的视野出发,对"新闻策划"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作了全面梳理,进而深入分析了"新闻策划"实践的合理范畴与分类。传媒定位策划、版面 栏目策划、新闻报道策划和新闻事件策划等策划行为的准确统称应是"新闻传播策划",新闻传播策划属于新闻业务管理,因而其研究属于媒介经营管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建构了公正道德哲学,他对公正范畴内涵的揭示必"求顺于理"。王夫之对公正范畴的内涵揭示主要从"大公的公正""合宜的公正""伦序的公正"三个方面展开,分别具有"理""事""合"的指向性。进一步细分,"大公的公正"又可分为"大""公""理"三个方面;"合宜的公正"可分为"和""顺""平"三个方面;"伦序的公正"则从"序""位""差"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揭示政治范畴的实践内涵与经济本质以及价值范畴的实然内涵与应然内涵,从客体与主体、客观与主观、主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得知,政治价值具有实然规定、应然质素以及内在本质三个层面的基本规定.  相似文献   

7.
宋珊珊 《东岳论丛》2023,(3):111-117
近现代哲学对“人的价值”高度重视,“人的价值”范畴是一个抽象性很强的哲学概念,这造成其与现实世界的分裂与脱离。马克思突破了这种抽象性的束缚与形而上学窠臼,将“人的价值”范畴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使其内涵发生实质性改变。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从早期政治经济学文本到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代表的成熟时期,“人的价值”范畴表现为由“基于个体视角下人的主体性觉醒”转向“人与人之间社会经济关系视角下人的全面性本质的复归”,这构成解释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人的价值”范畴的生成性内涵和整体逻辑一以贯之,对新时代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价值内涵,包含着时发展的新认识和关于发展价值的新判断.以人为本是对"以物为本"的价值扬弃,全面协调发展是对片面发展的价值否定,可持续发展是对掠夺式发展的理性矫正,统筹兼顾是对公正、和谐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实践内在地就应是一个富含人本价值的范畴,但其价值的彰显在不同历史时期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禀性。由于受时代所限,古希腊哲学中的实践范畴所内含的人本价值一直仅限于凸显人的伦理道德品性,而未从根本上触及这一范畴应有的变革世界与完善人自身的根本特性。深入剖析这一历史时期实践范畴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既可向我们展示实践范畴内在的人本价值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密切关系,亦可为我们深入地把握马克思实践范畴的变革性与科学性提供历史与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闻价值是从其社会属性演变而来的一种价值属性。新闻价值区别于其他事物价值的特点有模糊性、相对性、非恒定性以及受制于受众主体的客观性等。新闻价值不应该指单一的正向价值,它还应包括负向价值。"负向新闻价值"这一概念的引入将有助于对新闻价值的研究更加全面和辩证。  相似文献   

11.
论儒家伦理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从人的成长与塑造、社会的安顿与治理方面凸显了伦理教育的地位、作用与价值,并从德教与文教的角度较好地论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行忠信”、“明人伦”、“隆礼贵义”等理论,主张从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个人道德品质德性方面进行培育熏陶,通过“因材施教”、“教养结合”、“慎言敏行”、“寓情于理”等方法,以实现《大学》中所提出的“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的目的。儒家关于伦理教育的理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是可以为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和伦理教育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对儒家思想的继承,首先必须将它从神圣性中摆脱出来,还原其作为思想文化资源的哲学伦理学本来面目。对儒家思想的某些命题和判断,应摄取其抽象意义而舍弃其具体意义和价值旨趣,对儒家思想的扬弃,需避免主观发挥和过度诠释,而应在"道体"与"器用"、"抽象"与"具体"、"原本"与"诠释"这三对范畴的矛盾辩证中去把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并且能够在党引导舆论的工作中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其科学性、进步性及其与我国舆论引导的价值契合性决定了它具有引导舆论的可能性。同时,与其他的非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比,它的超越性和崇高性又决定了它引导舆论的必然性,即只有它才能够引导我国的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式的爱情":一种被后人曲解的爱情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丽萍 《河北学刊》2004,24(5):77-80
通过考察古希腊人的爱情观可以发现,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并不是精神恋爱的代名词,也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同性之爱,其真正要义在于节制;而且,古希腊女性在爱情世界中地位的缺失与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古希腊人对于爱情的崇高理想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宋德孝 《北方论丛》2012,(3):135-138
受索绪尔符号学的影响,巴特、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等消费社会理论家认为,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涵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经济学意义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占有,成为一种对意义关系的占有,即符号性消费。他们进而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纳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畴之中,试图开创"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提出的"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等范畴,颇具时代性,但试图将"符号的批判"替代马克思的商品逻辑批判,尤其试图消解使用价值的现实性,则是其理论舛误所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这将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产生重要影响。论文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特征,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亲亲互隐"、"爱有差等"的争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在争论孔子论“父子互隐”和孟子论舜及“爱有差等”的问题。这一争论关涉到整个儒家伦理的历史和现代价值之评判。儒家伦理是一复杂的系统,仁与义、仁与礼、仁与智等德目之间是有张力的配合;儒家的仁、义、礼、忠、敬、信等德目都是社会性、公共性的,适用于公共生活及其秩序建构的;儒家一贯强调私恩与公义、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的区别;儒家的“仁爱”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道德主体所涵道德法则(理、义)必然有绝对的普遍性,并且是“爱有差等”思想的本体论基础;“父子互隐”的思想及与之相应的法律制度,恰恰包含着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  相似文献   

18.
邵莉  吴俊英 《西部论坛》2012,(3):102-108
基于FAS 157的公允价值层级理论,采用Ohlson价格模型,以公允价值的三个层级为切入点,通过对A股金融行业的实证分析,研究公允价值层级信息被我国资本市场的认可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层级信息的披露有助于公司提升股价,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资产比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资产更具增量价值,而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资产以及公允价值负债的三个层级均未呈现显著的价值相关性。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公允价值层级披露的统一标准,并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其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19.
刑事司法实践中,民意在特定条件下得以介入司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司法公正。法律的精神与民意的价值是一致的,依法裁判符合民意期待;但当法律精神与积极民意明显相左或缺乏有效的法律精神可资遵从时,以认真、审慎的态度依据承载积极民意的非规范性法源裁判,有其必要性。民意本身并不足以干预司法,只有为权力因素所吸收的民意才能影响刑事司法活动。在司法尚难有效独立的现状下,在刑事司法中考量民意,使司法与权力、民意之间构成三方制衡态势,或属相对合理之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且结构复杂的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克服中国元素少、只注重文献诠释而忽视对"活着"的传统的考察等倾向。儒学价值的当代转换及其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应注重从文本到现实,从具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象的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脉络,使理论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继承和弘扬儒学的道德自觉等精华,要以确立现代法权人格为前提,凝练核心价值观应着力于人格的修养与社会正义的互动,儒学传统中的仁爱、和谐、责任、自强等理念可以与公正、民主、信用等价值进行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