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不仅失去了全部殖民地、海外投资以及在世界市场上曾经占有的份额,而且其本土被占领,军队被解放,许多工厂被拆除以抵赔款,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然而经过几年努力,日本经济在1951年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指1934-1936年的平均水平);1953年,日本国民平均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战前水平;1960-1970年十年间,日本经济增长更是惊人.其工业主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增长率约为美国的2.7倍、英国的4倍、联邦德国的2.4倍。同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130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2181亿美元,增加4…  相似文献   

2.
日本从8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先地位。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7%,1989年比1988年增长5%,均高于美国、英国、西德、法国和意大利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同时,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还表现在确立四个“头号大国”的地位,即西方七国中头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国,世界头号债权大国,世界头号国民资产大国,世界头号资本输出大国。其中,海外直接投资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也是典型的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个50至6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迅速增长的势头,工业生产以4.6%的速度增长。70年代以来,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1955年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为36.3%,到1975年下降为26.6%。80年代以来,共和党人里根执政后,摒弃了实行四十多年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奉行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为理论指导的经济政策,出现了一定的效应,经济增长速度又有很大回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有较大下降。到1990年海湾战争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至今恢复乏力。但是总体看来,美国仍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达56826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255万美元。目前,国民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验方面美国无论从市场体系及市场机制,还是从法制化建设及宏观调控看,都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和应当汲取的教训。研究美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和经验,对正在建立市场经济的我国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三十年来,日本的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一九五五年,日本[按一九七○年价格与汇率折算]的每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五百三十八点六美元,而到一九八○年就提高为二千九百八十九美元,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七点一。如此高的发展速度,使得日本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同一时期,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七,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三点四,这样的高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史上所罕见的,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日本企业管理的高水平,使得拥有最先进科学技术的美国也自叹不如。  相似文献   

5.
创造出“汉江奇迹”的韩国经济自60年代初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据世界银行1992年9月1日公布的世界各国《社会发展指标(1991—1992)》称,从1965年至1990年间,韩国 GNP 增长率年平均达7.1%,居世界第一位;GNP 由1962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2940亿美元,三十年间增长120多倍,使韩国从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之列。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例如,日本一九五二年就恢复到战前一九三五年的水平,一九六七年超过了英国,一九七○年超过了西德,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近多年来经济发展也比较迅速,其中西德尤为突出。西德工业生产到一九五○年就基本上达到了战前一九三六年的水平。一九五○年至一九七七年国民生产总产值增加了将近十一倍。美国堡断资本集团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为4.4%。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在战后发展比较迅速,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腐朽的,为什么生产力还在发展?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应该怎样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不是客观规律?甚至有人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否已经过时?还有人借此怀疑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经过50年代的恢复和60年代的高速增长,70年代的稳定发展,实现了自明治维新以来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夙愿。60年代末,就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西方第三经济大国)。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5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是美国的1/26。但到198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值中占10%,相当于亚、非两大洲其它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亦相当于美国和欧共体40%。30年来,日本经济增长了34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8.4%,比欧美快一倍左右。日本不仅在钢铁、汔车等主要行业中居世…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巴西就是一个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今天,巴西仍然是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1979年,巴西的农产品净出口值为44.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三位,巴西生产和出口的咖啡、可可、蔗糖和大豆均列世界前茅。在世界范围内,巴西是少数几个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1950—1987年巴西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前苏联、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阿根廷等。而且在1980—1988年间,农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已超过了工业(农业为…  相似文献   

9.
一、九十年代世界人寿保险市场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世界人寿保险市场从总体上看呈现快速增长的特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保险业蓬勃发展,保费增长速度十分惊人。而从人寿险业务来看,进入九十年代后,寿险保费占总保费的百分比均超过50%,1995年为57.7%,也就是说,人寿保险是全球保险业的大头。据统计,世界人寿险保费1991年为7346亿美元,1992年为7685亿美元,1993年为10099亿美元,1994年11210亿美元,1995年为12366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5.3%,大大高于非寿险2.2%的增长率。趋势是逐年增长,比例增大。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世界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人寿保险的发展将会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大战后的一段较长时间里,日本的工业发展,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是最快的.1951——1970年的20年,日本工业生产增长了15倍,每年平均增长14.1%,超过西德1倍,为法国的2.4倍,美国的3.7倍和英国的5.7倍。正因为这样,日本在世界中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1.
一、新情况、新问题“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已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至今我国土地制度还没理顺,耕地面积迅速递减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49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4.68亿亩,1957年为16.77亿亩,1977年为15亿亩,1985年为14.54亿亩,同期我国人口总数分别为5.4亿,6.4亿,9.5亿,10.5亿,从1957—1977年的20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77亿亩,同期人口却以每年1400万的速度增加,1977—1985年的8年间,虽然一再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但因基数太大,每年平均仍增加1300多万,  相似文献   

12.
一、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大经济力量:美国、日本、欧洲经济共同体 二次大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三个巨大经济力量——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共同体。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时,亚洲的日本被打败了,当时日本十分贫穷,在1945—1948年,完全依靠美国援助过日子。美国在这三年中一共给日本援助21亿美元。和解放初期的中国相比,日本人的生活很困难许多职工靠第二职业谋生。但是四十年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日本的钢铁工业、高科技工业、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资源贫乏、产品质量低劣、政治和经济社会严重失控.然而,不到半个世纪,日本便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陋貌,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199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32000亿美元,为美国GNP的6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出美国20%.到本世纪末,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为美国的7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比美国高40%多.日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1990年,它拥有的国际银行资本占国际银行资本总额的36%.日本又足取代了美国的最大债权国,1990年的净资产达4000亿美元,到本世纪末,  相似文献   

14.
自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年)在1936年出版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以图代替所谓资本主义可以借助于市场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传统说教以来,迄今为止的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还没有谁能对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产生象他那样重大的影响。然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不仅未能使资本主义长治久安,反而在更深刻危机的基础上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应付战后新局面,凯恩斯的追随者们纷纷对他的经济理论进行阐述和解释。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  相似文献   

15.
1929——1933年世界规模的经济大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英国首当其冲。资产阶级传统庸俗经济学中的一切否认经济危机的理论都宣告破产,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为资本主义辩护的需要,更不能满足资产阶级国家指导垄断资本主义运行与发展的需要了。于是凯恩斯主义就应运产生。一、《通论》的发表及其在西方的影响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通论》的发表把凯恩斯在此之前陆续提出的经济学说及政策主张理论化、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信息专家马克·波拉特的研究 ,196 7年美国国民经济中信息经济约占 4 6 %。1977— 1980年纽约市的生产总值一半以上是信息产业创造的。另据报道 ,1990年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已近 150 0亿美元 ,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 4 0 %~ 6 0 % ,新兴工业化国家为 2 5%~ 4 0 % ,发展中国家接近 2 5%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跃居传统产业之上的最大产业之一。自 90年代以来 ,信息产业在我国也取得较大发展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 ,大力…  相似文献   

17.
改革二十年取得巨大经济成就 今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2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从经济方面看,以下三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我国的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2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也超过了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增长速度。从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3年到l978年的26年中,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而从1978年到1997年,年均增长9.7%。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外国的媒体也多有报道和评论。英国今年的《情报背景材料》还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美国进行对比。它指出:在1960—1979年间,美国的年均增长率为3.8%,而中国为6.8%;1980—1989年,美国年均增长率为2.7%,而中国则为9.3%;1990—1995年,美中两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和10.6%。而且可  相似文献   

18.
一、一个方法论问题的提出 1980—1990年,以国民生产总值为指标,我国的经济增长了1.36倍,年平均增长率为9%。其中,广东增长最快,增长了2.2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2.3%,于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目标,计划在1995年提前实现翻两番目标。相反,广西是增长最慢的省区之一,只增长了1倍,年平均增长率仅有7.2%。两广可以作为80年代中国的两种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宏观税负较重我国宏观税负是轻是重,按照现在公认的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办法,要同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相接近的国家相比较。根据1983年世界银行编制的资料:收入水平低的国家有35个(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0美元),平均税收负担率为13.2%,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37个(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50美元)。平均税收负担率为19.8%,中上等收入水平的国家22个(平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 000美元),平均税收负担率为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有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现在世界市场中,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已超过资本主义世界总产量的1/4;和跨国公司直接相联系的对外投资有了很大的增长,1949年美国私人对外投资107亿美元,1976年就增到1,372.4亿美元。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鲜明标志,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重大变化的一个方面。研究跨国公司发展的原因,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