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债看世界     
方冠晴 《社区》2009,(14):62-63
什么人最可恶?当然是借钱不还的人。借钱的时候他像孙子.你去讨债,他就成了爷。几个朋友闲聊,扯起了借债与讨债的话题,越说越激动。舒伟一直闭口不言,待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我跟大家说一件事儿吧——  相似文献   

2.
蔻蔻梁 《社区》2012,(23):54-55
在报社八年,只要老大走进办公室说.要派人去某某地方,我一定直接跳起来说,我去!有一天刚从马来西亚出差回到办公室,行李箱还放在脚边,老大进来问:“有个去可可西里的采访,谁有时间?”“我去!”我又跳起来。老大白了我一眼,说:“疯了。”那时候,我把出差等同于旅行。  相似文献   

3.
1991年,我在定襄县任县委书记。8月16日下午,我接到地委秘书处的通知,说明天上午有中央的一位“重要客人”去五台山,路经定襄要看几个地方,请你们接待,但只能带一辆车,不超过4个人。  相似文献   

4.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屋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那不是人呆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被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呆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呆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砸断你的腿!  相似文献   

5.
那天夜里天空飘着大雪。我回家的心情迫切,下了火车没有住店,打的回家。司机说少150元不去,这个价格有些贵,可想着这大雪天谁也不容易,便没有再去计较那几十块钱,拿出手机告诉家里我两个小时后到家。本以为车会很快到的,但没想到的是,司机在半路上又拉了几个顺道的,然后又把他们送到家,里拐外拐耽搁了近半个小时。而且这几个人每人都收30元,加上我的150元,这一趟他可没少挣。我生气地对司机说到地方后给100元,司机一个劲对我说好话,让我理解。我心里很不高兴,但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于我到了家,父亲已在大门口等着我,迎了过来。  相似文献   

6.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活下去。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会回来。我不知道会去多久,你要等着我,对我忠诚,我也会对你忠诚的。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07,(4):33-33
我一生中这是第一次写忏悔书.的确是内心的忏悔.自己做了有愧于党、有愧于国家、有愧于人民的事。悔之晚矣!到了这里。才感觉到自由多好、蓝天多好、平平淡淡多好:到了这里,才感觉到亲情多么的珍贵、友情多么的可贵、爱情多么的幸福:到了这里.才感到孝敬老人是一种愉悦.帮助他人是一种惬意。做点好事是一种满足。我盼望有一天重新获得自由,重新见到蓝天,去过平平淡淡的生活:我盼有一天重新去拥抱亲情.重新去呵护友情:我盼有一天重新去孝敬老人,重新去帮助他人.盼望自己早日成为一个新人,一个好人.一个只做好事的人。我的行为将自己送进铁窗之中.我自己给自己送了一条不归路。怨不得别人,怨不得社会,更怨不得组织。我贪婪、我蒙羞,我将为之付出沉重而又沉重的代价。我将带着罪在高墙内忏悔.在铁窗下换骨。  相似文献   

8.
我去郊区办事,中途需要倒一趟车。可那趟车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这时过来一辆车,但不是我要等的。有人说,这辆车也能到达我要去的地方。我实在不愿意再等下去,于是毫不犹豫地登上车。谁知上去之后才发现,这辆车需要绕很大的弯儿才到终点。如果我按原计划乘车,  相似文献   

9.
绅士会馆     
《可乐》2007,(5)
活动模特一天,哥们儿几个去逛商场,在服装区试了几件衣服,正准备离去,一哥们儿提醒我说我裤子拉链没拉上。我一看还真是的,不光拉链没拉好,连扎在里面的衬衣也露出来了。这还了得!我一向非常注重形象,特别是在美女面前,不行,我得找个地方收拾一下。我四下一看没地方,一哥们儿提醒说:“就找个模特挡一下得了。”  相似文献   

10.
小小的善     
李惠 《社区》2010,(11):29-29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那份平易近人的和善态度。攀谈数小时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我下了几级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客气地说:“太冷了.赶紧回屋吧。”老人一笑,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1.
这几天事事不顺,本以为升职在望,谁知最后公布的名单中却没有我的名字。一时间,我有点心灰意冷。丈夫见状,便说要带我和女儿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也好散散心。女儿欢呼雀跃,我不忍扫兴,便答应了。于是,丈夫挑了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带着我和女儿去旅游。  相似文献   

12.
蜜糖变砒霜     
多年不联系的一个女同学,在MSN上意外逮到我。"好久不见了,这几年你跑哪儿去了?"开场白是她惯用的语气,一如上学时。"我能跑哪儿去,其实是你不在,应该说你跑到哪儿去了才对?"我在这边很平静地回答,这几年,的确是她不在而已。良久她才打出一行字:我在东京。  相似文献   

13.
羡慕与珍惜     
谢秀花 《老友》2010,(7):1-1
利用休假,我去山东威海游玩了几天,去过威海的朋友都跟我说那儿是个好地方。的确,威海有一种静谧的美丽,那种静谧中透着的纯净是如此令人陶醉。在威海时,不管是和朋友聊天,还是在海滨漫步时  相似文献   

14.
岳南树 《社区》2012,(5):22-22
父亲是三代单传,刚落地几天,爷爷就从山神庙旁请同一株小皂荚树,用红绒线系着,扛着它走了一天山路,夜暮四合才到家。进了家门.爷爷来不及喘一口气.就直奔西厢房拿把锄头。在院落里靠墙的地方挖坑种树。夜里,爷爷对奶奶说:“长命树请回来了.以后这就是娃的命根子.好好善待它。”  相似文献   

15.
辛华 《华人时刊》2005,(12):14-15
在中国一家咨询公司工作的法国达芬妮小姐对 中国有钱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她说:“我在名牌 店里看到两个中国女士挑鞋子,她们说,这双鞋才 6000元,太便宜了!”花一个中国农民将近两年的收 入买一双鞋,怎能不让这位来自讲究消费国家的女郎 瞠目结舌呢?! 另一位在华外籍人士也有这样印象,他说:“我去 年8月来到北京,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来自王府 井,看到人们在那里狂热购物,买的衣服常常几百块 钱一件,不禁想起一篇报道中说的,如今的中国遍地 可见百万富翁……中国人的购买力十分凉人。过去我 把积蓄都用在买书和旅游上,不在乎穿着。到中国后, 受到周围人影响,我三天两头买东西,或衣服或鞋子, 总抵挡不住购物诱惑。我每天还去饭馆吃上一顿。在  相似文献   

16.
上海有个虹口区。童年时,我的家就紧邻虹曰区的景云里的横洪路上,还记得父母亲曾指给我看一幢三层楼的旧屋说,那里是鲁迅先生曾经住过的房子。那时我还小,只知道鲁迅是位伟大的作家,绝对想不到20多年后,我会从“邻居”走入鲁迅等这些文化名人的故居。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ds--rD叵文化局领导安排我去编《虹口文化志》,由此我才发现虹曰这地方在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史L的特殊地位。二、三十年代,由于特殊的地理、政治、经济条件,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化人集中居住在此,形成文化名人寓所集中的罕见情况。有一次偶然与一位朋友交…  相似文献   

17.
中医在我家     
中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可能很陌生吧,也许它只是在一年才去几次的医院里闻到的一阵阵中药的味道,也许它只是对爷爷奶奶偶然提到的“刮痧”治病的一次陌生的好奇。但是中医对我来说,却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可以说,中医在我家很有市场噢。  相似文献   

18.
热土·激情     
1970年2月,因为“文化大革命”,我与全国学生一样停学在家已近4年。我整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闲玩。一天翻看报纸,我立刻被一行醒目的标题所触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于是我决定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过多方联系,我最后确定要去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临行,妈妈哭昏在大门口,她舍不得唯一的女儿到几千里之遥的地方受苦,我忍住眼泪。不敢回头,生怕动摇好不容易才下定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张学恕 《老友》2013,(2):24-24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当时中国知识青年经常说的一句话.许多人不仅嘴上这么说,行动上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0.
刘志强 《中华魂》2013,(14):6-7
2013年1月16日,中央军委许其亮副主席在济南军区视察一支部队后满怀深情地对官兵说:“我分管全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之后,在一个月之前,我就一直在想,下部队的第一站去哪?最后我选择了济南军区,选择了54军127师,因为我想到红旗升起的地方、军魂发源的地方看一看,想从历史的源头和历史的轨迹去感受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