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旅游报)lop年9月4日第3版刊载了张毅兵先生《仿古“青铜候风地动仪”诞生记》一文。这篇文章内容十分精彩,反映了社会对中国古代科技史和文物的重视。但在提到张衡创制发明的“地动仪”这一器物时,笔者认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大众思想应更“解放”些,破除旧有的束同,直称其为“地动仪”。张衡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大科学家。在他的一生中创制和发明了诸如“浑天仪”、“地动仪”。“候凤仪”等一系列的科学仪器。这些仪器代表着当时我们古代科学的成就,体现着中国古代人民的高度创造力和智慧的光辉。张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  相似文献   

2.
两汉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卷中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一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在科技与人文“两大科学领域”都有所建树,同时又能融通两大科学领域的跨学科人才。东汉时期的张衡就是集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光彩夺目的双子星。张衡在两大科学领域双领风骚的创新活动,堪称我国古代学者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张衡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论家、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像张衡这样"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把千龄,令人敬仰"。正因为张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突出成就的伟大人物,他才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焦点对象之一。到目前为止,有关研究张衡的文章和专著早已超过百种以上。本书就是在吸收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张衡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是一部对张衡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说本书对张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是因为它所研究的不是张衡的个别问题和某个方面的成就,而是对张衡的…  相似文献   

4.
张衡不仅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名垂青史,而且以其文理兼通的天赋在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他的赋作和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伟大的革新意义。而后人因其在科学上的伟大贡献而往往忽视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事实上,张衡在科学上的严谨态度也间接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探讨张衡在东汉文学尤其是赋作与诗作上的创新及对后世的影响,以彰显这位伟人卓著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5.
张衡     
<正> 张衡(公元73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南阳县石桥)人,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张衡所处的时代是东汉王朝的繁荣时期。为了开阔眼界,寻求书本以外的实际知识,张衡17岁出外游学,先去关中瞻仰西京名胜,后在京都洛阳逗留了五六年。从他到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回南阳作主簿开始,后来又陆续担任过郎中、侍郎、太史令、侍中、河间(今河北省  相似文献   

6.
老子将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表述了丰富的自然哲学思想。(老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了宇宙生成论,其后经淮南王和张衡发展,成为道家和中国宇宙发展论的主旋律k老子)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包含着天道自然的哲学观念;而(老子)对人类生命科学、冶炼术、交通工具等等的探索和成就,不仅表明老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自然科学家,也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衡“木雕犹能独飞”新探──兼论飞机的发明曹景祥一、张衡的“木雕”是世界最早的飞机毫无疑问地说:世界最早的飞机发明者是我国东汉时代张衡(公元78—139年)所发明的独飞木雕。《后汉书》卷59《张衡列传》引《应间》:“三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太...  相似文献   

8.
两汉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卷中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一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在科技与人文"两大科学领域"都有所建树,同时又能融通两大科学领域的跨学科人才.东汉时期的张衡就是集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光彩夺目的双子星.张衡在两大科学领域双领风骚的创新活动,堪称我国古代学者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来,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动儒学不仅是政治上维护反动没落阶级腐朽统治的思想武器,而且成为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精神枷锁。从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科学实践,我们可以具体深刻地看到这一点。张衡是我国东汉时代一位具有法家思想倾向的杰出科学家,他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天文、地震、物理、数学、机械等方面作过广泛深入的研究,改进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在自然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东汉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张衡的科学实践活动遭到了儒家反动思想的严重阻碍。张衡在科学实践中,敢于冲破儒家反动思想的各种阻力,坚持法家革新进步的路线。他的科学成就,就是在不断和儒家思想进行斗争中取得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首形式完整的七言诗,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和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认为是张衡的《四愁诗》。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认为是曹丕的《燕歌行》。《齐鲁学刊》1987年第  相似文献   

11.
张衡浑天说与托勒密地心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张衡是中国古代最早完整阐述浑天说的天文学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则堪称西方古代地心说的集大成者。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两者天文学说思想的异同之处,从而进一步探索挖掘其根植于中西科学文化传统的思维方式及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抒情文学中,张衡的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独特意义,而这种独特意义又是在我国抒情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充分表现出来的。本文以“美人喻君臣”的文学抒情模式为基点,纵向探讨了张衡对这一模式的继承、发展和影响,并对此模式的社会心理和美学追求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使人们对于作为文学家的张衡作出更全面、更确切的认识和评价,从而也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研究一些复杂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张衡(78-139年)是中国东汉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才艺超绝,品格卓越清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勤奋不已,具有可贵的创新精神。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具有远见卓识。他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体现了刚直的知识分子的正气,他淡于名利,不尚空谈,不事浮华,注重实际。他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5,(5):13-16
用《易经》的研几法作为方法论,同时研审体察上帝粒子与张衡《灵宪》在天、地、人,即物质、生命、意识三个层级自相似的时空分际过程:矢—知—智。在预言"双矢子"存在的同时,预示在后现代之后,使世界活在整体智慧中的世界哲学《唯矢论》,将在以张衡灵宪思想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科学文化与以"上帝粒子"的发现为标志的西方现代科学文化阴阳交变的分际时空中诞生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东汉时期的张衡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不仅在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方面做出了伟大的成就,而且在文学上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作为中古文学史上的一大转关人物,张衡对七言诗的形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于研究中古文体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易》中提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古代文明史始终贯穿着人文教育,中华民族也有着辉煌的人文历史。上溯至孔孟老庄,诸子百家,下推到朱熹、曹雪芹,即使像张衡、沈括这样出色的科技人才也是光芒四射的文化大家。即便到了近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年代,也同样有如  相似文献   

17.
谈到谶纬神学的起源,人们往往以东汉思想家张衡的论述为依据,认为谶纬神学起源于西汉末年的成帝和哀帝之后。张衡论述说:“夏候胜、眭孟之徒、以道术立名,其所著述,无谶一言。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也”(《后汉书·张衡传》,转引自《后汉书选》第145页)。 我们认为张衡的论述不足以做为谶纬神学起源的根据。首先,张衡没有注意到《汉书·李寻传》中所记载的成帝时齐人  相似文献   

18.
张衡在汉魏文学诸体的传承中具有相当关键性的作用,他承前人而续作的文体有都邑赋、畋猎赋、述志或宣志赋、伎艺赋、设论、七体等。张衡的辞赋作品不仅有继承之功,在题材和体裁上也有创新。张衡的赋作明显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从诗歌成就来看,张衡对“汉魏风骨”中“风”之方面的贡献颇多。  相似文献   

19.
在汉代易学史上,张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在推出宇宙生成、万物起源理论的过程中,曾吸纳了《周易》和易学的思想因素。本于《周易》的忧患意识和太和、中正之说,他提出了社会和谐、天人和谐的政治理念,要求改革现实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他继承、发挥《周易》革故鼎新的思想,主张采取暴力手段,取代那些腐败透顶的统治政权。张衡一方面对象数易学所倾心的阴阳灾异之说持基本否定的态度,另一方面又不反对占筮之术,而且他本人也深谙此道,并用以注解自己的辞赋作品。张衡的易学思想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政治及居于官方和主流地位的思想学说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20.
林志 《华人时刊》2007,(5):97-99
东汉科学家张衡公元132年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并用其在人类史上第一次测出地震——公元138年发生在兰州的强烈地震。巧的是,在张衡第一次测出那次地震1800多年之后的兰州,建起了一座地震博物馆。这座博物馆里收藏有几百件珍稀甚至在全国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震文物和资料。这些文物珍品,是一位叫王增甲的退休老人几十年收集和珍藏的,他把它们慷慨捐献给了国家,并亲手建起这座地震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