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汉风>是荆州电视台的一档民生新闻电视栏目,自创办至今,一直是荆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栏目.<江汉风>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定位、策划、营销等方面.从未来发展看,<江汉风>必须引入公共新闻理念,重视整合营销,以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王韬是我国维新运动兴起前最重要的新闻思想家,他集办报实践家与学者于一身,站在中西汇通的角度上,全面阐述了对新闻事业的认识,对中国新闻思想的奠基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维新思想家们的办报理念及办报实践.文章拟以<循环日报>为例,对王韬的报刊思想作简要的评析:一是"四方通达"的新闻功能观;二是"立言求变"的新闻政论观;三是"通才"的新闻人才观:四是"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舆论主权观等.  相似文献   

3.
1874年,以"立言"为目的<循环日报>的创办,成为近现代以来"文人论政"传统的发轫.纵观世界报刊史,"文人论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枝独秀,并形成优良传统.其孕生有着复杂的思想根源,既源于西方,又区别于西方;在宗旨上,它以政论为灵魂;在实践上,则以致用为目的,新闻救国,言论报国.  相似文献   

4.
《史记》实录精神与新闻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以"实录"精神影响了当代新闻从业人员,本文着重论述了<史记>的实录精神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的一致性,以及在实际新闻写作中的运用,旨在从史家精神中汲取一点有益于新闻写作的养分.  相似文献   

5.
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以"陈江会"为研究个案,选取国民党<中央日报>为参照媒体,通过从"新闻材料的选择"和"新闻材料的建构"两方面对<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框架所做的研究显示,<人民日报>总体上遵从主题先行的新闻框架模式,这种严谨沉稳的报道风格一度开创了党报新闻报道的传统,但在新时期容易导致可读性不足、影响力式微、新闻专业理念发挥受限等后果,需要通过对既有新闻传统进行不断改革创新,使之更符合阅读规律与认知需要,以更好地发挥其舆论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百年来的中国文学思想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也留下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中,如何构建现代中国自己的文学思想体系,如何形成我们自己的文学理论思维已经成了近年来人们热烈讨论的课题.在这其中,"文学感悟"、"文学体验"又显然具有某种核心的意义,如何在发掘现代文学实际感受的基础上形成我们自己的思想与概念,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认真讨论的重大课题.为此,本刊特地与国内其他学术刊物一起,分专题发表国内学人的系列新见."文学感受与现代中国文学思想建设"议题由李怡教授与解正德先生共同策划,李怡教授主持.目前,参与讨论的其他刊物有<西南师范大学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文学研究>、<名作欣赏>和<天津社会科学>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讨论1904-1905年北京由启蒙知识分子主办的两份报纸<中华报>与<京话日报>对日俄战争的报道与评论,背景是清末民初启蒙运动,其动机因应着对戊戌维新与庚子事变的反思.启蒙知识分子眼中的日俄战争,延续着列强对中国的侵凌,同时也昭示着世界政治潮流动向.办给上层人士看的<中华报>,屡屡对日本的野心、举措发出质疑,体现了明晰的国家主义立场;主要针对中下层民众的<京话日报>,则继续塑造日本"东方文明国家"的形象,借此树立与推广民众对"文明"、"维新"的好感与想象.两种报纸的报道差异,构成了北京报纸报道日俄战争的立体层面.  相似文献   

8.
乾隆晚期和珅、庄存与关系的重新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来在研究庄存与和和珅的问题时,大家多关注<清实录>的资料.由于庄存与的和<春秋>相关的手稿是乾隆中期写成的,学者们便怀疑庄存与的<公羊学>写于和珅案子之前,<公羊学>的复兴与和珅时代无关.然而,为什么庄存与的<春秋>学直到道光时代才以<味经斋遗书>之文集出版呢?为什么至今仍未找到任何与庄存与的<春秋>学相关的手稿? 这些问题颇引人思考.通过考证大量资料来丰富对和珅时代的理解,作者认为,不但道光版本的<春秋>学是重要的依据,士大夫的作品也同样值得作具体分析,比如汪喜荀的<且住庵文集>和<谭献日记>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庄存与和和珅的冲突是1780年左右(乾隆晚期)爆发的.魏源在未发表的<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文稿中也提到了这一冲突,却以庄存与的<易学>来作掩盖.同时,庄存与的经学融汇了西汉经学,尤其是<春秋>、<尚书>、<毛诗>、<易经>和<周礼>.  相似文献   

9.
广西桂林在抗战期间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大后方的一个进步文化中心,以<救亡日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介的文化功能和报人的文化创造特性推进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救亡日报>"要闻"版上新闻报道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中性消息为主,消息主要来源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稿件编排上注重同题集中.政党类报刊可以而且也应该灵活地采取多种办报形式和手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办报经验和思路,为新形势下政党类媒介的发展和地方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10年前,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曾掀起过一场有关"新闻策划"的激烈论战,学者们为了论证新闻策划是否能够成立,甚至争论到了新闻的内涵.然而几乎所有人都无视新闻策划背后的社会现实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为了获得利益,媒体在两个方面高度注重新闻策划:其一是通过公关的新闻活动策划来直接获益;其二是通过策划选题的方式进行深度报道以吸引受众.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范式转型.然而由于知识主体仅仅将新闻学看作是一门规范性、对策性或应用性的学科,割断了新闻学与社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因此使这场讨论的意义大打折扣.只有吸取10年前那场论战的深刻教训,我们才能由一个自为的研究主体转变成为一个自觉的研究主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大量史料与史论,以<毛泽东选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代表的领袖著作出版、<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吕梁英雄传><小二黑结婚>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晋绥新华书店的发展等等为研究对象,从七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红色出版的历史价值,指出山西红色出版具有见证激情岁月、纪录光辉历史、导引革命方向、丰富学术理论,传承先进文化的历史意义,旨在全面确立山西红色出版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播种与孕育:重述中国传播学的第一个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播学研究在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979-1989年)呈现了何种特征,给我们以何种启示?本项研究试图以当时中国4份最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新闻学刊><国际新闻界><新闻广播电视研究>与<新闻大学>的文本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当时传播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浅析新闻策划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闻策划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正在被新闻界所接受。但这种以"真实性"为最显著特征的、对新闻事实按照新闻规律和价值进行的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策划,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错误性的倾向:即将新闻策划等同于新闻炒作,将新闻策划等同于策划新闻。其实,违背新闻价值和规律的新闻炒作是对新闻报道活动的过度策划,其在动机、目的、新闻价值取向及表现形式上都与新闻策划有很大的差别,而以策划"新闻事实"为主要特征的策划新闻在宣传的本质、客体及结果等方面与新闻策划有着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新闻策划的特征、效应及误区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是当今新闻界最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新闻策划有设计上的创意性、操作上的群体性、内容上的配置性等技术性特征,同时还具有规模、深度、互补三大功能效应。校正当前国内新闻界在新闻策划中的种种误区的根本途径在于:新闻法律、行政监管手段的强化,新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媒体宏观规模的有效紧缩。同时,也必须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策划业务水平、控制新闻策划与常态新闻宣传之比例等途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每个社会组织都希望成功地把自己的信息传播出去,以引起社会公众的兴趣和关注。这一传播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就是新闻媒介。因而,现代公关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策划"公关新闻",即公关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事件,以吸引新闻界的注意和兴趣,从而加以报道,产生轰动效应。创造性的"公关新闻"策划是一种高超的公关艺术,只有全面地掌握"公关新闻"的特点、"公关新闻"的策划时机和"公关新闻"的策划原则,才能轻松、自然、娴熟地运用这一公关艺术,使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双向交流,使新闻报道和公关策划达到互动和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闻传播载体和渠道越来越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闻媒体要想生存和发展,除传播内容和为受众服务占优势外,搞好新闻策划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大众传媒借所谓的"策划"人为地制造轰动和喧哗,自我炫耀,甚至靠商业性包装、炒作或促销来抬高自己身价.像"纸馅包子"类的新闻制假,在全国搞得沸沸扬扬,使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遭到质疑,新闻策划陷入十分尴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柳荣宗的<说文引经考异>是<说文>引经研究著作中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一部重要著作.柳氏的研究方法不是"据<说文>所引以考同异",也不是据今传本经书在流传中的用字变化来考辨与<说文>引经的同异,而是针对汉儒古今文的"师授不同,读有或异"来进行"考异",以揭示<说文>引经与今传本经书用字不同的原因.柳荣宗在文字的考释方面有着较为科学的语言文字观,所考释字之假借、通用或引中多为确论.然柳书对古文经和今文经版本的流传尚缺乏深入的探讨.有些考释的结论不够严密精准.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国际上正在兴起"汉语热"和"汉学热".在此背景下.马来西亚<东方日报>近期策划了"国际汉学热潮"专题,记者房翠莹女士就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传播和研究,书面采访了著名<三国演义>研究专家沈伯俊教授.本刊征得沈先生的同意,特将这篇采访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易卜生主义":一个一再激起多重反响的"五四"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青年>4卷6号通过策划、包装与运作推出"易卜生号",流露出倡导者"壮盛"的"意气".胡适"心目中的"‘易卜生主义'",更值得关注的是从<国民公敌>展开的论述,是<新青年>创办后的核心话语之一.与"欧战"以及新村运动相关,"易卜生主义"被逐出主流话语空间,惟有鲁迅在<新青年>言论不断变化中始终保持独立之声."易卜生号"在"五四"后的新文学发展中激起一次次反响,茅盾更立足于<娜拉>理解"易卜生主义",写出一个个"娜拉"式的时代新女性,但同时也能听到发自他内心深处的挽歌词.鲁迅更主要从<国民公敌>出发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写出<伤逝>,1928年把<奔流>月刊1卷3期设为"H.伊孛生诞生一百年纪念增刊",其<编校后记>浸透着"胜者的悲哀"和历史的"悲凉",而对托洛斯基为"同路人"的辩护产生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20.
地方文化的弘扬离不开新闻媒介的传播.新闻媒介在地方文化的传播中有着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培养功能和把关功能.常州地方文化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常州日报>等报纸媒介、常州广播电台与电视、中吴网等网络媒介、公交移动电视四类.在弘扬地方文化时,可以采取加强地方文化新闻报道、策划多样的文化活动、开设专栏或专题节目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