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州就业问题解决的内在机制在于就业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经济的高速增长、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社会的动态就业能力,为就业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基础;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和市场化培训机制的建立,促使温州市场就业制度的形成,从制度上保证了就业的增长;就业观念的转变则是市场就业制度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就业的增长率却在不断下降。增长与就业背离的原因何在 ?本文认为 ,我国在 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的原因在于这一阶段的GDP就业弹性下降 ,而GDP就业弹性下降的原因在于 :对GDP的高增长贡献最大的投资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低。因此 ,要提高GDP就业弹性 ,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就要调整投资结构 ,加大向就业弹性系数高的行业和产业投资的力度 ,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加就业和降低失业率,必须保持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但高速GDP增长能否创造出多的就业机会,则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区域布局等因素.通过对GDP就业弹性的分析、产业产值弹性比较,并从资源禀赋情况和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来看,云南省在保证一定经济增长率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就业弹性水平,选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政策才是实现就业增长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结构对就业增长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第二、三产业与其就业增长关系和现状,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增长并没有促进该产业就业有效增长,第三产业产值就业弹性远比第二产业的大,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主力军。同时还发现,第二产业发展虽然没有促进第二产业就业的有效增长,但是它拉动了第三产业就业的增长,并且第三产业就业的增长比东部发达地区更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所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工业化依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我们以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为佐证,提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注重发展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更快增加就业量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更应该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第二产业,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就业弹性长期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弹性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高增长、低就业的变动趋势。本文利用1978—2007年中国GDP和就业相关数据证明。我国长期存在就业弹性递减趋势。论文并就就业弹性递减趋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加快经济增长是实现有效就业持续增加的关键。GDP增长就业即增长,在新疆这一点尤为显著。所以,要解决新疆的就业问题,提高有效就业率,就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对劳动力有较高容量的第三产业,从而提高就业的弹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近年来实际经济运行结果看,物价平稳、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唯有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严重,当前应将促进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选目标。为此,必须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市场化就业竞争机制,大力发展小企业,加速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与就业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山东省城镇人口就业有着积极的影响:山东省对外贸易与城镇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进、出口的增长能引起城镇人口就业人数的增加。据此山东省应具有针对性的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就业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应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对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发挥利益行为的导向作用扩大就业。经济增长优先、忽视以人为本和利益调整失序共同制约着扩大就业。应充分尊重人们的利益诉求,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化解当前利益格局呈现的失衡状态,将利益格局调整的导向适时转变到改善就业环境和促进就业上来。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GDP对就业影响测度模型及反映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动态模型",揭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内在关系,提出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有差异,但总体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就业率的相应提高。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进行定量的研究,分析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互动模式,并提出解决我省就业增长的途径,对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GDP对就业影响测度模型及反映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动态模型",揭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内在关系,最后提出了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业和增长协调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增长和就业并重、宏观经政策的市场化取向以及财政货币工具的合理搭配三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政策应实现从增长带动就业向就业和增长协调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面临的宏观的形势是 :当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存 ;中期 ,我国经济正进入重工业化阶段 ;人均GDP达 10 0 0美元 ,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这些都对向就业和增长协调的转变提出了挑战 ,我们的对策是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转型和政策工具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4.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继2013年“最难就业季”之后,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加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整个社会广泛思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奥肯定律"是研究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之一。本文通过验证"奥肯定律"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得出就业与经济增长呈弱的负相关关系的分析结论。东北三省应把就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目标,在经济增长中充分考虑就业效应,以实现经济振兴与就业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数据表明,我国社会组织已逐渐成为解决就业和提供创业平台的重要渠道,且潜力巨大,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由社会组织促进就业的反经济周期性和持续性特征决定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不仅为直接就业提供了新渠道,而且为间接就业构建了新的服务体系,正在与政府、企业一道搭建促进就业的立体网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制定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选择上,强调促进就业与公益服务相协调,让社会组织在促进就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湖南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 1992年起 ,湖南第一产业就已无法对就业增长作出贡献。第二产业就业弹性递减 ,但湖南第二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容纳就业人口的增长。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也显示出下降现象 ,但第三产业就业弹性远高于第二产业 ,是吸收过剩和新增劳动力的主要领域。要增加就业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就业贡献和就业弹性大的行业 ,注重扶持中小企业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加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要继续发展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辽宁经济稳定增长,但是就业增长弹性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受到了抑制.为了检验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之间的不协调,文章从支出的角度对经济增长总量以及经济增长中不同组成部分对就业需求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支出法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是偏低的,工资水平、政府消费等因素对就业产生了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变,大学生人群数量的急剧增长,与之相伴的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政府、高校、社会的广泛关注。鉴于此,通过对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探讨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法律保障途径,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20.
美美 《人力资本》2009,(12):18-19
在未来几年内,新兴服务型职业将成为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