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培根的科学史地位与他的哲学史地位相比实存着显著方差,其“知识权力说”的断制和经验归纳科学方法的确切寓义与价值所指亦未被学界清晰细化过。我们的努力在于以培根所处时代的“文化生态”为衬托,通过对《工具论》等相关文本的深度解读,从知识与权力归于“一”、知识权力的历史依据、“德性力量”以及知识类别与权力效能等视角描画出“知识权力说”的思想原像,并就其“经验原则”与科学方法之真髓进行了新的提炼。  相似文献   

2.
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在现实中发生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由割裂孤立向交织互融的变迁.无疑,厘清其相对独立及共生性的纠缠关系,梳理出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及作用脉络,探究它们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异化现象,对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知识生产的激励:科学制度与市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生产存在两种激励模式--科学制度和市场制度.科学制度按照同行评议规则决定知识生产者的报酬,它存在委托代理困境,同时优先权竞争导致知识生产项目的趋同.市场制度按照市场竞争法则决定知识生产者的报酬,它依赖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知识保护悖论.由于两种模式具有互补性,维持它们的平衡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知识生产政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传播异化现象是指以"科学传播"为名传播伪科学和反科学内容的现象。借鉴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科学传播异化形式可分为"科学传播产品的异化""科学传播活动本身的异化""科学家形象的异化"和"科学家、媒体人和受众之间关系的异化"。科学传播异化的产生受到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论影响,即把科学知识当作由媒介构建出来的社会现实,将媒体视为科学知识的主要建构者。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可以透视媒介形式本身可能引起科学传播异化的原因。这些理论透视有助于避免科学传播异化的发生,以保证科学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次提出"缄默知识"这一概念,科学传播从诞生开始就与缄默知识密切相关,缄默知识理论为我们反思科学传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科学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书籍"是现代社会知识传播与增殖的基本手段。正是由于这个人类文化重要媒介载体的不断发展,才促使"阅读公众"这一新的社会范畴形成,并在舆论公共领域的基础之上造就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以书籍为核心的印刷媒介所倡导的"读写文化"促进了个人主体性与理性形而上学观念的进一步生成,对以"现代性"为特征的新型国家权力与社会建制的生成发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时代凸显了信息在知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知识只有转化为信息,才能方便地进行传播、处理和使用.但知识信息化的过程也会给知识生产活动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识发展片面化可能导致知识生产缺乏创新的源动力;知识生产操作化使知识生产偏离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但可靠性难以保证,而且也很难产生重大的原始型创新,甚至还可能成为一种智力游戏和技术表演,背离了知识生产的本质;知识生产主体的异化使主体逐渐为信息所控制,也会对知识生产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方式传播知识;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主要通过报纸、杂志、无线电视获取知识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主要通过个性化传播媒体实现.计算机互联网络传播知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效率最高、使用最灵活的知识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院校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功能冲突主要成因是我国高校对科研工作激励有余,而对教学工作激励不足.现阶段我国的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应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应强化对教师知识传播的激励,弱化对知识生产的激励,使高校向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原始功能回归.  相似文献   

10.
论知识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方式传播知识;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主要通过报纸、杂志、无线电视获取知识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主要通过个性化传播媒体实现;计算机互联网络传播知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效率最高、使作最灵活的知识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高校知识传播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高校知识传播管理的内容框架和管理措施,并且认为高校知识传播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创新以及在高校知识传播中要注意合乎情理、道德和法律.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从西方输入近代科学方法始于维新派,他们对实验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运用。但总的看来,只有逻辑方法的引进比较系统全面,而且这些方法基本上还没有直接应用到科学研究之中,然而开创之功与思想启蒙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
在实现治国方略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过程中 ,江泽民提出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 ,这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 ,是我国长期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这里的“德治” ,不是与人治、法治直接对应的范畴 ,而是在法治方略中强调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德治是一种以道德规范约束行为的非正式的制度约束 ,然而 ,它在法治中却处于一种基础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德治实现了其经济基础、地位和作用等现代转型。我们在法治过程中 ,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开创国富民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梳理礼治话语并回顾其现代遭遇 ,呈现礼治现代转化问题的由来、历史及其实质 ,可以看出礼治能否现代转化不是一个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现代转化了的礼治如何与自由民主的制度设计以及现代法治相衔接。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中国美学进入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促成美学的转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其中传播手段的革命是至关重要的.在西学东渐大潮中兴起的近代报刊改变了传统的审美机制,使美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促成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知识完备的文学史学科 ,拥有它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经过近百年的意义解释和研究已形成了丰富复杂的知识结构。围绕中国现代文学知识的解释进程 ,探讨其意义构成的历史性和丰富性 ,讨论它是如何完成中国现代文学意义的多元化阐释和知识整体观的建立 ,从而实现中国现代文学向现代社会的知识传承和播散 ,并拥有现代知识的合法地位和合理性意义 ,可以推测未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知识更会走向意义的多层面和多维度 ,向西方文学、传统文学和当代文学延伸和开放 ,向文化学、思想史、美学观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传播角度看,《画皮》从清代妻妾对比意味,到20世纪善恶斗争主题,再到2008年陈嘉上浪漫传奇式演绎,经历了相对完整的传播流程,其意义也相应发生着转换。那么对《画皮》的主旨以及现代电影改编中所发生的意义转换,应从文学传播角度做动态理解。这样才能避免从本质主义思路对《画皮》的电影形态强加社会批判使命,从而正确处理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本"学科"与"知识"危机而引发的知识形态研究,从根本上源于话语自觉。文艺学的知识形态,是作为文学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的特定人文学科的理论观念体系与学科实践成果、社会行动效应的总称。其内涵同时包含知识谱系学、知识总体性、审美实践性和学科智慧风貌方面的规定性。知识形态问题域的设定,包含着主体认识论的深化、价值论的追寻,隐含着"行动意义的因果阐释"。文艺学知识形态与知识生产问题密不可分,知识生产决定了知识形态的整体面貌,而特定时期的知识形态也影响着知识生产的关系、惯习和生产环境,二者具有深刻的辩证关系。由此反思作为文学理论和文艺实践的科学,文艺学是一种审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感性实践的社会存在的历史化、地方化的学科。从根本上说是审美经验的理性呈现和历史性凝结、传承、深化,是具有历史化功能的审美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在知识场域的社会化建构中,知识分子以历时性与共时性交织的智慧化活动,在文化空间变迁中呈现出历史(时间化)的美感。  相似文献   

19.
宋代文学传播在城市生活状态下,呈现出了新的传播途径,表现为轰动效应、品牌效应、旅游广告效应、宫廷文学消费以及城市谋生等息息相关的城市化特征。这些不同于题壁传播、纸媒传播的文学传播新特点,是文学传播近世化的开始。研究这些传播途径,可以更深入认识影响宋代文学的生成发展机制,解读宋代一些特殊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20.
科学知识的生产模式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中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20世纪初,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知识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变化.GLNSST在<知识的新生产>一书中提出了异于科学知识生产模式1的模式2,并在7年后发表<再看科学>,使其知识生产模式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模式2的特点有应用的语境、跨学科的语境、异质性、自反性和观点多样等.模式2将知识生产置于社会的语境中,填补了社会和科学、学院科学和应用科学分离的鸿沟,使得政府、科研、学校等机构形成一个网络并发挥最大功能,模式2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